10月22日,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在南京江北新區人力資源產業園揭牌,標志著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正式成立。
近一年內,“卡脖子”一詞在各大媒體上頻繁出現,使得芯片產業一躍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面對美國的霸蠻打壓,我們沒有選擇坐以待斃:從將光刻機列為中科院任務清單,到將集成電路調整為一級學科,再到中國首所芯片大學的誕生,芯片產業的自主化正在加速。
就在昨天(10月22日),曾經引發熱議的芯片大學——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在南京江北新區人力資源產業園揭牌,標志著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正式成立。
面對這所芯片大學,網友們的態度呈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一方是充滿民族情懷的支持,已經開始暢想幾年內反超美國的情景;另一方則是受“芯片項目暴雷”事件影響,態度消極。
據悉,芯片大學的初衷是加快集聚創新人才,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專業人才,然而,我們不妨來理智分析一下,這個目的真的能夠實現嗎?
“芯片大學”難解人才之困
首先,人才從培養階段到投身產業的周期太長。
集成電路從屬于微電子技術學科,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在內的985、211高校早期就開設了相關專業,政府也曾專門劃撥經費在清華、北大等學校建設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可見國家層面的重視程度。
但是,書本知識和產業一線往往存在較大差距,而且集成電路是交叉學科,涉及多個專業領域,其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散落在設計、材料、設備等專業中,芯片科研需要復合型人才,對知識儲備及研發能力的要求往往是碩士或博士級別的,所以芯片領域的門檻之高,也令不少人望而卻步。而漫長的學習過程也意味著人才培養到產業投用周期的拉長。
此外,學生從畢業到上手項目也需要時間。芯片項目從研發設計到投產試驗,再到最終大規模量產需要漫長的時間沉淀,而應屆生想要在其中任何一個節點獨當一面都需要積累足夠的項目經驗,加之研發投入成本高,企業難以承擔新人試錯的成本,這也在無形中放緩了人才進步的速度。
其次,行業人才缺口之大遠不是一所大學就能“喂飽”的。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制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顯示,預計到2022年前后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5萬人左右,截至2019年底,我國直接從事集成電路產業的人員規模在51萬人左右,這意味著將有24多萬集成電路人才缺口,而且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
圖片來源:Boss直聘
且不討論成功率,假定所有畢業生都可以扎根產業,需要多少個4年的輪回才能“喂飽”市場呢?所以,僅僅成立一所芯片大學遠不能解決現階段國產芯片行業的困境,倒不如從現有高校入手。
報道稱,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將接入華為海思、中芯國際等企業,為學校提供技術和資源支持,而這也恰恰是各大高校急需的接觸產業的機會,加深校企合作,為高校人才提供實踐機會對整個產業百利無害。
最后,行業“錢途”黑暗,留不住人才。
自1977年恢復高考起,清華等高校就重建了半導體、微電子專業,但是早期國內芯片行業發展滯后,并沒有與其對口的崗位需求。2000年前后,中芯國際成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推動了手機產業,才終于為芯片人才提供了一展抱負的機會,而后行業步入穩步探索階段,每年有大批學生或出于個人興趣、或出于民族科技情懷紛紛投身半導體、集成電路專業,卻沒想到這一行“錢途”黑暗。
BOSS直聘曾發布《2019 年芯片人才數據洞察》,報告顯示,2019 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月薪為10420元,十年工作經驗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資為19550 元,僅為同等工作年限的軟件人才薪資的一半。
圖片來源:Boss直聘
成長速度慢、迭代周期長是限制芯片人才薪資漲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前文所述,企業需要提供項目來培養人才,前期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很高,也就造成了如今芯片業普遍低薪的情況。面對日益飛漲的物價、房貸,反觀軟件、互聯網行業的繁榮,雖然難舍多年的知識積累與行業經驗,但是情懷還是敵不過溫飽,大量人才流入互聯網、金融等行業,使得芯片發展更加舉步維艱。
如今,芯片業高成本低薪資的特征已是人盡皆知,很多學生干脆在畢業之初就轉投別的領域。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8-2019年版)》發布的信息中顯示,2018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為820萬人,其中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的畢業生總數約為19.9萬人,而在這一年只有3.8萬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的畢業生進入本行業,即人才留存率僅有19%。
面對巨大的人才缺口與亟待解決的行業痛點,把希望都寄托于一所大學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產業發展道阻且長
芯片行業由技術驅動,需要不斷的研發、突破,技術壁壘是行業真正的護城河,所以行業的先發優勢巨大。技術路徑上,先來者甚至可以保持18個月的技術領先,而后發者想要自主研發就必須面對越來越高的起始研發成本,何況國產芯片業還要同時解決技術與硬件設備的雙面夾擊,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之下,“芯片大學”能夠發揮的作用實在是有限。
那芯片大學究竟意義何在呢?
首先,它的出現對產業、甚至是社會的積極影響有目共睹。最近一段時間,我們接連被負面消息瘋狂打擊——美國明里暗里地拉攏各國將華為排除在其5G建設外、9月15日的華為限令、微信禁令、出口限制清單……甚至曾有人用悲壯來形容華為。現階段的中國芯仍處在摸索階段,而南京集成電路大學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揭牌成立,就像是夜航中的燈塔一般,給行業發展帶來了希望。如果說國內芯片產業得了病,芯片大學并不是能扭轉乾坤的強心針,但可以是是持續補給的葡萄糖。
其次,中國芯片自研尚屬起步階段,產業需要定向、多維度、全方位的人才培養基地來持續輸送人才。據介紹,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的生源將來源于高校已具備基本專業知識的學生、來源于跨學科的有志于從事集成電路相關工作的學生、來源于企業招聘的尚在培養期的初級職員,并聘請來源于企業資深工程師、國內外行業專家和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高校老師到校授課,課程也將針對企業需求有所調整。
有網友評價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最終可能會變成像新東方、藍翔一樣的技術學院,但筆者認為,只要能完美適配崗位,是技工還是工程師根本不重要。只有打通企業與學校之間的藩籬,學生才能精準掌握行業趨勢,知道自己該學什么、學成之后該干什么。
中國芯的發展道阻且長,好在我們已經出發,從政府到企業,在解決產業危機的同時也都關注到了人才培養,而集成電路的人才培養更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這所定向培養人才的“芯片大學”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如何吸納人才、人才在企業中如何發展、如何將人才輸送模式化等問題,需要政府、學校、企業共同努力,制定可行方案,中國芯才能加速追趕!
參考資料:
1.《芯片產業人才缺口25萬!成立首個“芯片大學”能解卡脖子之急嗎?》,財經雜志
2.《芯片卡脖子》,老錢說錢
3.《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成立,以實訓帶教,創新培養新機制,打通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芯思想
責任編輯:xj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879瀏覽量
424133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8文章
11557瀏覽量
36198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