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英偉達與軟銀宣布達成最終協議,英偉達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從軟銀收購ARM。
在臺積電明確于9月15日后不再向HW的ARM提供代工服務之后,一家美國公司又將ARM收入囊中,這使國產ARMCPU在設計和制造環節都存在巨大風險,HW標榜ARM自主完全就是皇帝的新衣。
ARM創始人HermannHauser就對英偉達收購ARM非常憂慮,認為將ARM出售給英偉達意味著ARM將受到美國CFIUS法規的約束,即便是英國企業也將受制于白宮。在寫給英國首相的信中,HermannHauser也提到,科技主導地位事關經濟主權問題,更是強大的貿易武器。
最近,彭博社報道,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幾家科技公司一直在與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溝通,希望該部門要么否決這筆交易,要么增加附加條件,確保它們能繼續使用ARM的技術。這些公司最擔心的問題在于,英偉達可能會強迫ARM停止與中國客戶的合作。
對于該事件,鐵流認為,即便能夠否決收購,也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而且否決之后大陸缺乏反制手段,這會使否決流于形式。長遠來看,還是應當放棄ARM技術路線,摒棄美國技術體系,另起爐灶,走獨立自主發展路線。
否決是一個備選項
就否決跨國并購而言,此前最佳的例子就是相關部門否決過高通收購恩智浦。但否決也是需要法律支持和合適的理由,那就是反壟斷。由于兩家公司在GPU和手機主芯片上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較強的市場控制力,并會對上下游市場及關聯市場造成巨大影響。高通收購恩智浦之后,在多個細分市場會形成壟斷,反壟斷符合中外法律,法理上能站得住腳,也就是具有合法性。同時,在西方輿論中屬于政治正確,這個理由西方社會也認同,比如此前相關部門以反壟斷為名罰款高通60億,不僅高通認罰,西方社會也認可,換言之,就是具有合理性。
當下,我國多家公司高度依賴ARM授權,一旦域外大國政府濫ARM的行業地位,搞捆綁搭售、取消授權、拒絕交易等套路,那么將會對國產ARMCPU造成巨大沖擊。因此,對于這類對國產ARMCPU可能造成巨大影響的交易,如果條件允許,否決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必須強調的是,否決收購并不意味著國產ARMCPU廠商可以高枕無憂,繼續跟在ARM身后吃土。而是通過否決收購,獲得一定窗口期,給國產ARMCPU廠商一個改換門庭的過渡期,由此走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路。
否決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
一方面,我們要注意到英偉達和ARM在GPU和手機主芯片上比較強勢,另一方面,英偉達和ARM是否構成壟斷,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就GPU來說,AMD是英偉達的老對手,在全球都有不少忠實客戶,市場份額不可小覷。
就CPU來說,ARM是一家IP公司。誠然,就IP而言,ARM非常強勢,但因蘋果、高通都有自研IP,且采用蘋果和高通IP的AP/SoC市場份額頗為不俗。就成品芯片而言,市場上出現的是蘋果、高通、MTK、QL、展銳的芯片,ARM并不直接對接消費市場。何況服務器和桌面CPU有英特爾、AMD,ARM這種IP公司是否會觸及反壟斷,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即便相關部門否決收購,就能完全避免ARM的美國化么?
鐵流認為,當下,美國在各個環節加強對半導體產業的控制,此前要求臺積電在美國設工廠就是為了加強對制造環節的控制,即便本次英偉達收購ARM被否決,下一次也會有另一家美國財團或企業收購ARM,因為這能大幅加強美國對芯片設計環節的控制,這正是美國政府努力的方向,因此,鐵流認為,即便否決收購,也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美國強化對ARM的控制是大勢所趨。
缺乏反制措施
有人說,如果英偉達不過相關部門的意見進行收購的話,那么,英偉達和ARM就要自絕于我國市場,因此只要相關部門部審批,英偉達的收購必然功敗垂成。
但問題在于,當下對于ARM和英偉達而言,在大陸市場完全是賣方市場,而并非買方市場。現在是我國諸多企業在技術上依賴于ARM和英偉達,而不是反過來。以HW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高度依賴ARM授權,國內不少企業都對英偉達的GPU有依賴,如果說PC顯卡上還有A卡做備份的話,在人工智能方面,由于英偉達在軟件上的高投入,A卡是暫時無法替換N卡的。
當下,一些企業游說相關部門拒絕審批,就是為了避免英偉達收購ARM后帶來的卡脖子問題,生怕以后用不了ARM的技術。如果因為相關部門不批準,而英偉達卻執意收購,然后相關部門禁止英偉達和ARM在我國開展業務,這對依賴ARM授權的企業而言,無疑是釜底抽薪,徹底失去了購買ARM授權的機會。這么做無疑是給川普送上神助攻。
可以說,我們對ARM和英偉達沒有太多的反制手段,最嚴厲的手段——“禁止在華開展業務”壓根沒法用,因為一旦使用這項禁令,國內一批ARM芯片就要“休克”或“絕版”。在沒有強力反制手段的情況下,相關部門在決策上會比較被動。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一直以來,國內一些企業非常熱衷于將ARM標榜為自主,非常熱衷于“跟在洋人身后吃土”,言必“融入國際主流”、“融入全球產業鏈”。將ARM包裝為自主后,還利用政商關系,大肆進軍機關單位和國企市場。這會把我國IT產業引向歧路,成為ARM的附庸。
鐵流認為,從宏觀上看,ARM美國化未必是壞事,因為英偉達收購ARM后,ARM所謂自主的皇帝新衣將徹底暴露出來。從彭博社的報道來看,過去個別公司標榜ARM自主是偽命題,因為如果真能自主,壓根就用不著游說相關部門拒絕審批。反而應當是“任由英偉達收購,我自巋然不動”。
個別企業即便手眼通天,也只能在一段時間內騙一部分人,無法做到長期欺騙所有人,特別是在“ARM=自主”皇帝新衣被揭穿后,越來越多的人必然會認識到這個問題,認識到ARM技術路線的風險,認識到必須建立自主技術體系的必要性。
英偉達收購ARM,以及ARM與DAPPA深度合作,反而起到引導國內決策者和企業擯棄ARM,轉而建立自主技術體系上來,將極大地有利于構建除wintel體系和AA體系之外的獨立自主的第三極。
如果付出一定代價達成妥協,個別企業反而會繼續把ARM包裝成自主沖擊相關單位和國企市場。正如2019年ARM斷絕與該公司合作之后,在兩邊家長談判局勢緩和后,該公司又找ARM背書鼓吹ARMCPU自主可控。
在當下國內有自主CPU托底的情況下,ARM并不是底線問題,而是一個可選,也可不選的問題。
我們必須對ARM技術路線的風險保持清醒認知,特別是在對自主性有較高要求的市場不宜倚重ARM。不能將建立我國自主的IT體系寄希望于ARM技術路線,而應當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責任編輯人:CC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084瀏覽量
367390 -
英偉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770瀏覽量
909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