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診斷是疾病早期篩查和預后評估的重要方法,隨著醫學和檢測手段不斷發展,體外診斷的精準性、靈敏性不斷提高,但仍有眾多痕量核酸和蛋白對高靈敏檢測方法提出嚴苛要求,例如重大精神疾病診斷、腫瘤早篩、病原篩查、伴隨診斷等。近年來以數字PCR(dPCR)和數字ELISA(dELISA)為代表的單分子計數帶來了數字化分子診斷的革命,實現了單分子絕對定量,可比傳統PCR或ELISA靈敏度提高1000倍,在遺傳病、病原體、癌基因檢測等分子診斷領域等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需要開發新型的分子及免疫高靈敏技術,其技術核心是高通量的陣列化微流控芯片。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微納系統與仿生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吳天準課題組在快速化微液滴生成和高密度顆粒陣列方面取得進展。在前期仿生豬籠草超滑表面研究基礎上,課題組創新性地將仿生表面微流控用于新型dPCR和dELISA所需的高通量陣列化,相關研究成果以Ultra-fast Microdroplet Generation and High-density Microparticle Arraying Based on Biomimetic Nepenthes Peristome Surfaces為題發表在表界面領域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深圳先進院研究助理彭智婷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吳天準為通訊作者,研究員陳艷為共同作者。
該研究受自然界中豬籠草瓶口特殊三維楔形結構的啟發,創新性地將三維傾斜微陣列表面用于高通量液滴、細胞和顆粒的分散陣列化。研究人員描述了該3D仿生豬籠草瓶口表面(NPS)在滑動模式下,借助曲率誘導的拉普拉斯壓力實現了超快微滴生成;以及在爬升模式下,利用蒸發驅動的馬朗戈尼效應實現了高密度微顆粒的聚集與排列。通過調節接觸角和傾斜角,觀察到液滴由于接觸線各向異性的運動與釘扎,在NPS上表現出不同的潤濕現象,且由于不同條件下的膜厚梯度,導致微液滴的產生和微顆粒的陣列效果具有顯著差異。在實驗室經過初步優化,NPS可在65秒內排列粒徑為5微米,覆蓋率為85%的40萬個微珠;可在3秒內排列直徑約20微米,覆蓋率為100%的成千上萬的微滴。此外,研究人員進行了dELISA的概念演示,獲得了各種濃度下良好陣列的免疫復合物微珠陣列,驗證了C型反應性蛋白(CRP)的計算濃度與常規ELISA測定的良好一致性。這種精心設計的仿生表面表現出了優異、便捷的高通量陣列性能,并作為一種超快、通用、直接在水溶液中捕獲和陣列單細胞的方法,可廣泛應用于各種物理、生物和化學分析,特別是可視化的高通量陣列分析。
圖1 (a)不同濃度CRP制劑的微粒子陣列的代表性熒光圖像。標尺:80 um。(b)六種不同濃度梯度的CRP試劑。(c)微粒的熒光光密度(O.D.)與CRP的實際濃度成正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該研究展示了很強的應用價值和潛力,可在數秒到數十秒之內生成數以萬計的單分散、高密度液滴和微珠陣列。經過后續技術完善,有望實現分子數字PCR與數字ELISA在同一芯片及儀器平臺的復用,并可支持96樣本同時進樣,有望大幅縮短處理時間,降低芯片成本、整機費用和單次測試樣本成本,促進dPCR和dELISA的普及化。
該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干細胞重大專項、廣東省應用科技專項及深圳市技術攻關項目等資助。
責任編輯:l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14瀏覽量
423158 -
可視化
+關注
關注
1文章
1194瀏覽量
20934 -
微流控
+關注
關注
16文章
525瀏覽量
18885
原文標題:深圳先進院在快速化微液滴生成和高密度顆粒陣列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