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第十五屆智能車競賽為背景,介紹了中國礦業大學的聲音信標賽題的隊員的設計方案以及調試結果。比賽任務是在比賽場地上固定一定數量的信標燈,響起的信標燈會發出250-2000Hz頻率的chirp聲音信號、95MHz的FM信號。參賽隊伍采用四驅的麥克納姆輪車模進行規則允許范圍內的改裝,小車定位響起的信標燈并進入信標燈感應線圈范圍內使信標燈切換。本賽題組成員采用了組委會推出的H車模,使用Infineon公司的Tricore架構的Aurix系列單片機,采用了MAX9814麥克風放大器模塊作為信標燈定位的傳感器,通過硬件FFT加速卷積,進而把卷積結果送入神經網絡得到信標的方向。通過調試,我們實現了定位滅燈以及避障功能。
1.1 背景介紹
智能車比賽從舉辦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十五個年頭,從一開始單一的傳統組到現在形式多樣的各類組別。智能車比賽的規模也是在不斷地壯大,使越來越多學子得到充足的鍛煉,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也為國家科技的進步貢獻出了小小的一份力量。
本組為聲音信標組,聲音信標組在具體的比賽過程中最值得注意的也是其最大的亮點就是聲音定位的問題,在比賽中避免與另一輛車或者熄滅的信標燈產生物理上面的接觸,在鋪有藍色廣告布的平整場地內隨機安放數量為五至十五左右的信標燈塔,車模在信標的導引下做定向運動。信標內部安裝有喇叭,通過比賽系統控制信標燈啟動或者關閉。賽題要求車模可以通過麥克風傳感器、攝像頭等識別信標進行定位,按照比賽控制系統的順序利用磁鐵對信標進行滅燈處理。在決賽中,要求兩輛車模進行對抗,通過對比兩車模滅燈的數量得出勝負。
1.2 現實意義
當然,實際的應用背景決定了所有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實際性,科技結合實際才能發揮出它自己最大的作用。本賽題不僅趣味性強,實用價值也同樣很高。現如今,視覺定位導航早已成熟,而聲音定位導航卻仍在起步階段。相比于視覺,聲音定位能夠適應更加惡劣的環境。自動駕駛的汽車需要有自主規劃路徑以及快速安全的避障功能,汽車時代背景下,汽車事故也在日益不斷地上升,如何有效的減少甚至是消除其的發生,是對我們比賽任務的一種考驗,將其擴大,使其升華,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因此,本賽題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與實用價值。
2.1機械結構設計
我們選用的車模是H車模。信標組的任務要求車模具有較好的加減速 和靈活的轉彎特性,H車使用四個麥克納姆輪,四個380電機。為了獲得更好的加減速效果,我們盡量將車模質量做輕、重心降低,在電機輸出力矩一定時,輕便的車模將獲得更高的加速度,這是我們機械設計的出發點。
2.1.1麥克風的安裝
麥克風我們選用了MAX9814麥克風放大模塊,一共安裝了四個麥克風,排列在邊長8cm的正方形頂點處,并用一塊簡單的電路板統一固定。車模運行時會有噪聲和振動,從而造成誤判,所以麥克風與車模的連接采用非剛性連接,我們分別運用了彈簧與隔音棉來進行減震。另外,實際調試車輛時發現麥克風陣列并非越大越好,經過實驗,發現對于本車的定位方案,8cm的大小足以滿足。實際安裝如圖2.1.1,圖2.1.2所示。
▲ 圖2.1.1 麥克風安裝
▲ 圖2.1.2 麥克風安裝側面
2.1.2編碼器的安裝
我們選用龍邱生產的 512 線 mini 增量式編碼器,該型號編碼器體積小、 質量輕、穩定性好、精度高,輸出型號類型為 CMOS 信號,抗干擾能力強。安裝時要仔細調節編碼器齒輪與電機齒輪的嚙合,保證阻尼適中,兩者嚙合太緊會 增加電機負載,太松又會導致打齒并且影響編碼器測量精度。實際安裝如圖 2.1.3 所示。
▲ 圖2.1.3 編碼器安裝
2.1.3電池和電路板的安裝
我們車上有三塊電路板,分別是主控板、驅動板和麥克風固定板。電池我們采用香山紅葉7.4V鋰電池。為了讓雙向跑的車模獲得更好的 加速性能和轉彎性能,我們把車的重心放在中間位置,所以電池安放在車體兩側;主控板和驅動板疊在一起放在底板正中間。電池和電路板安裝如圖2.1.4,圖2.1.5所示。
▲ 圖2.1.4 電池和電路板安裝
▲ 圖2.1.5 電池的安裝
2.1.4 避障裝置
車模在賽場上行駛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和信標燈或者對面車模等發生碰撞,車模在高速行駛時撞到障礙,會產生很大的沖擊力,很容易撞壞輪子。所以我一開始們用鋁合金制作了車前后的保護裝置,設計了幾次發現車輛仍會卡在信標上。后來就選用了紅外測距傳感器模塊來進行避障。使之靠近障礙物時能夠繞行。
我們采用4個紅外測距模塊,當車向目標燈前進時,若距離達到閾值,則測距模塊檢測到避障信息,小車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斜移或者繞行的方式躲避障礙。安裝方式如圖2.1.6所示。
▲ 圖2.1.6 紅外避障傳感器
2.1.5 減震措施
如果車體與麥克風進行剛性連接,那么車體的振動傳遞到麥克風,降低了信噪比,從而造成誤判,所以我們采用彈簧來連接車體與麥克風。具體實驗發現效果很好。彈簧的安裝如圖2.1.7所示。
▲ 圖2.1.7 減震裝置
2.2 硬件電路設計
小車上的電路板通過電池供電,通過一系列穩壓器分別給MCU、電機驅動以及其他外設傳感器供電,外設傳感器又通過信號線與MCU進行通訊,使得MCU能通過通訊協議讀取數據,寫入數據。小車采用了雙核方案,其中cpu1負責信標燈的聲學定位,cpu0則負責小車運動狀態的控制。元器件的選擇,合理的布局,使得電路板運行可靠、穩定。
2.2.1 主控板
1.穩壓電路
主控板提供5V與3.3V電源,為核心板與外設供電。電源電路如圖2.2.1所示。5V穩壓電路與3.3V穩壓電路如圖2.2.2所示。
▲ 圖2.1.1 電源電路-1
▲ 電源電路-2
2.最小系統設計
我們選用TC264DA作為我們的主控芯片。最小系統包括了一系列濾波電容、復位電路、兩個晶振電路以及JTAG仿真調試接口。最小系統的原理圖如圖2.2.3所示。主控板PCB如圖2.2.4所示。
▲ 圖2.2.3 核心子板
▲ 圖2.2.4 核心子板PCB
2.2.2 電機驅動設計
從主控板傳過來的PWM信號首先通過SN74LVC245緩沖芯片,至HIP4082芯片。緩沖芯片的作用在于把主控引腳與驅動電路隔離開來,防止驅動板上的電壓電流造成PWM口電流倒灌進而燒毀引腳。從SN74LVC245出來的驅動信號通過 HIP4082驅動芯片實現了電平的轉換,由原來的3.3V電平轉換成了12V的電平,保證了LR7843芯片能快速穩定地被驅動。
為了保證驅動能通過較大電流,對主要的電機驅動回路的導線進行了加粗、開窗以及加錫處理。電機驅動原理圖如圖2.2.5所示,PCB圖如圖2.2.6所示。
▲ 圖2.2.5 電機驅動SCH
▲ 圖2.2.6 電機驅動PCB
3.1 程序結構設計
輸出期望速度傳給速度控制器,開始控制小車沿著外切信標燈的路徑接近信標,直至將它熄滅。然后控制轉向,小車以圓弧軌跡再次尋找下一個信標燈,同時cpu1以50Hz的頻率來判斷障礙物距離并進行避障。
3.1.1.cpu1程序結構
基本程序結構流程圖如圖5-1所示。雖然采用的是雙內核方案,可是在對小車進行控制的時候,還是cpu1中的處理器發出控制信號,cpu0只起到車模速度控制的作用。在程序循環運行的首端,必須首先檢測障礙物信息。障礙物的檢測的優先級別是最高的,因為小車的安全性需要保證,而障礙物可能會造成小車的意外車禍,嚴重的會導致比賽失敗。若發現障礙物,應該先躲避障礙物,待遠離危險障礙物之后再執行滅燈任務。
3.1.2.cpu0程序結構
Cpu0的任務是接受cpu1的數據并輸出pwm給電機驅動板。同時cpu0也執行了底層驅動函數。我們把麥輪的運動分解為前進、后退、左移、右移、左轉、右轉六個基礎運動,復雜的運動由這六個運動線性疊加而成。
3.2 廣義互相關
參考論文《基于麥克風陣列的移動機器人聽覺定位方法研究》(docin.com/p-1010824793-f3.html),在現有平滑相關變換(SCOT)加權及互功率譜(CSP)加權的基礎上,融合SCOT及CSP廣義互相關方案,實現聲學定位導航。
3.3 神經網絡
通過廣義互相關,可以得到8個或者16個方向,但是由于數據的誤差及錯誤等,造成了方向的誤判,如果只是單純的用加權或者濾波來剔除異常數據,會造成判斷方向的時間變長,從而使車體的實時性降低。考慮到每次進行互相關判斷方向會出4個或者6個數據,其中只有一兩個數據發生錯誤,所以還是能夠從中判斷出方向的。但是一般的加權函數難以滿足需求。同時復雜的加權函數又會造成調參工作量。因此我們決定采用神經網絡來訓練,達到自動調參的目的。對于方向的判斷正確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附錄B為一部分神經網絡訓練的源碼。
4.1實驗與調試
在調試過程中,我們發現噪音和振動產生的影響很大,經常導致小車誤判,并且隨著小車速度的提高,車輪轉速也會提高,相應地齒輪及麥輪的噪音也會提高。因此小車速度變快也就對應著判斷信標方位準確度的下降。我們對此的解決方案是將小車與麥克風之間的剛性連接換成了彈簧,也就是2.1.5中提到的減震措施,應用后效果很好,在小車速度提升的同時,判斷信標方向的準確度并沒有下降。至于麥輪噪聲的影響,我們考慮過用車輪罩將麥輪罩起來以達到降低噪聲的目的,但實際應用過程中發現效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還使小車變得更加笨重,最終并沒有采用,因此,麥輪噪音這一問題仍是我們的優化方向之一。
而在我們最初使用神經網絡自動調參時,小車運行過程中效果并沒有很好,在多次嘗試后,發現是程序中數據歸一化函數的問題,更正了之后速度及準確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們最初采用的避障函數會來不及避障導致小車卡在信標上或者小車一直避障,在這類問題上經常耗費大量時間,使得成績不理想,我們發現這一問題后,又嘗試了很多不一樣的避障方式,最終選擇了最適合我們小車結構的避障方案。
在這接近一年的比賽準備中,我們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努力地學習,不斷攻克一個個難關。智能小車從不能跑到能動,從無法定位到定位準確,從龜速到高速,從“智障小車”到能靈敏地躲避障礙物的智能小車,我們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完善機械結構,硬件電路以及軟件結構框架,嘗試多種方案以找到最優方案,適應不同的場地、燈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獲得了友誼,結識了尊敬的老師們,學習到了知識,積累了經驗,這將會是我們大學中最珍貴的財富。
而我們在調試過程中,同樣也發現了一些還未解決的問題,包括麥輪噪音以及信標的邊緣正好卡住輪子等,同時當前彈簧減震方案并不能很好的過濾大幅振動,這是我們還需努力的地方。
總之,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將不斷地改進方案,完善策略,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這場競賽將會成為我們難以忘記的共同奮斗的回憶,我們也不會停下奮斗的腳步。
責任編輯:haq
-
pcb
+關注
關注
4320文章
23117瀏覽量
398413 -
智能車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04瀏覽量
76996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03瀏覽量
1301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