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自 1958 年問世以來至現在,其工藝節點已經從 10 微米發展到 3 納米。其中,臺積電、三星等先進的半導體制造廠商已經開始研發 2nm 工藝。集成電路又可分為數字集成電路、模擬集成電路和數 / 模混合集成電路。因為設計流程,生產工藝的不同,數字集成電路和模擬集成電路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情況。
這幾十年來,數字集成電路的集成化程度越來越高。以英特爾為例,自從 1975 年,其創始人戈登摩爾發表了摩爾定律以后的幾十年里,英特爾的研究人員一直以來都根據摩爾定律設定目標和指標。在摩爾定律的指導下,計算機集成電路芯片變得越來越小,運算速度卻越來越快。
摩爾定律
英特爾在 1971 年開發了第一個商用處理器 Intel 4004,片內集成了 2300 個晶體管,采用五層設計、10 微米制程,能夠處理 4bit 的數據,每秒運算 6 萬次。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處理器已經到達 10nm 制程工藝,最高可配置 48 顆核心,以英特爾在 2019 年最新發布的 i9-9980HK 為例,能夠處理 64bit 的數據,CPU 主頻可高達 5GHz。
Intel 4004
數字集成電路的迅速發展推動了 EDA 工具的自動化發展歷史。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具從 20 世紀 60 年代出現,一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設計方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CAD(Computer-aided Design)是 20 世紀 70 年代的技術,可以稱作是第一代 EDA 工具,其主要功能是交互圖形編輯,設計規則檢查,解決晶體管級版圖設計、PCB 布局布線、門級電路模擬和測試;
20 世紀 80 年代進入到 CAE(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階段,由于集成電路規模的逐步擴大和電子系統的日趨復雜,人們進一步開發設計軟件,將各個 CAD 工具集成為系統,從而加強了電路功能設計和結構設計功能。
20 世紀 90 年代以后微電子技術突飛猛進,一個芯片上可以集成幾百萬、幾千萬乃至上億個晶體管,這給 EDA 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進了 EDA 技術的大發展。各公司相繼開發出了大規模的 EDA 軟件系統,這時就出現了以高級語言描述、系統級仿真和綜合技術為特征的 EDA 技術。
隨著近年來智能手機、5G、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模擬集成電路,尤其是射頻集成電路越來越被大家重視。但是,相比于數字集成電路的迅猛發展,模擬射頻集成電路的技術進步較為緩慢,其設計設計難度也非常高。
無線通信系統框架
這主要是因為高頻電路中存在大量的寄生效應、串擾等因素。模擬集成電路從平面圖紙變成實際電路的過程中,需要嚴格依靠設計師的豐富經驗。如何布局、如何消除元件之間的各種負面的影響,兼容不理想的元件,都需要依靠設計師手工來解決。造成此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很好的 EDA 工具作為支撐。
那么,在沒有好的 EDA 工具支持的情況下,設計工程師是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通常的做法是在設計時將設計余量留大,比如本來可以靠得很近的兩條走線拉得比較遠,這樣就能使芯片工作,但會增加芯片的面積;或者使用降頻的方式,比如本來在 2GHz 工作的芯片,降到 1GHz 看看是否工作,如果 1GHz 還是不工作,那再降到 500MHz 可能就工作了,但這樣芯片的實際工作頻率只有 500MHz,就會損失了芯片的性能。
總的來說,隨著各種通信制式的迅猛發展,無線設備工作頻率不斷提升,高頻芯片設計的難度也不斷增大。
現階段,一般的電路級仿真已經無法準確表述芯片內部真實的場分布情況,為了得到準確的仿真結果,使用全波三維電磁場算法對芯片進行仿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普通仿真軟件無法完成高復雜度版圖的仿真任務。常用的射頻仿真工具要求使用者必須具備堅實的電磁場理論基礎,否則無法進行準確的建模和設置正確的邊界條件,上述技術要求讓大部分電路設計師望而卻步。另外,在高頻時或者處理多層電路版圖時,常用的射頻仿真工具的計算復雜度很高,這導致運算速度非常慢。
在這方面,杭州法動科技有一款三維全波電磁仿真工具 UltraEM 具有很大的優勢。2018 年 10 月,EETOP 在上海舉辦的“物聯網芯片及通信技術高峰論壇上”,法動科技曾就該軟件做過詳細的技術分享。據介紹,UltraEM 三維全波電磁仿真軟件,是用于仿真射頻芯片中的無源器件,它不僅使用了全波電磁場分析來保證計算精度,而且解決了全波分析致命的計算復雜度高的缺陷。
此外,UltraEM 結合另外一款系統級自動優化工具 Circuit Compiler,可以極大地提高射頻芯片設計領域的自動化程度,增加流片成功率。
UltraEM:三維全波電磁仿真軟件,用于仿真射頻芯片中的無源器件。
Circuit Compiler: 用于系統級的電路自動優化平臺,可以支持三種類型的器件模型輸入,分別是 S 參數模型、AI 模型、集總元件模型。由這些器件連接成的電路系統,可以進行目標優化,并給出最終優化完的電路。
審核編輯黃昊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10瀏覽量
42451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