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某一流行語正以狂風驟雨之勢席卷各行各業,那必然少不了“人工智能”。但它究竟還是在角落里小范圍流行,還是已經獲得了廣泛的認可、聲勢浩大呢?
普華永道的數據顯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影響全球15.7萬億美元的經濟。同時,埃森哲聲稱,“到2035年,人工智能可以使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翻番。”
多年來,“人工智能”一詞已經和許多事物聯系在一起了。Siri、Alexa、機器人、編碼、銀行業、電子商務、甚至長生不死。這些只是一部分。這些例子已經彰顯人類想象力的廣度和寬度。然而,有一個領域相對來說未被探索卻同樣令人興奮:人工智能與天文學。
看看這些例子:在日本,科學家們正在開發一種人工智能工具來預測宇宙的結構。還有的科學家們正在使用“智能”AI驅動望遠鏡對太空中的物體進行分類,從而幫助物理學家編寫和檢驗假設。
美國宇航局(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不久將能讓使用者看到宇宙大爆炸后兩億年形成的星系。一批天文學家首次在一項星系合并研究中使用人工智能,來確認星系合并導致了恒星爆發。
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正將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強大的探索工具,提供豐富而復雜的數據、分類星系、篩選數據以獲取信號、發現脈沖星、識別不尋常的系外行星等。在這個全新的世界里,有無數未經探索的應用正在被試驗,也由此產生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天文工具,它還有個更好的名字——“人工智能天文學家”。
本文就將討論一個顛覆性的人工智能程序——Morpheus。它由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可以分析天文圖像數據,對星系和恒星分類,精度堪比外科手術。讓我們一起進入玄妙的宇宙空間吧!
天文學中的人工智能:一個新的(空間)世界秩序
正如知名天體物理學家,校際天文學中心主任索馬克·雷喬杜里(SomakRaychaudhury)所說:“科學的兩個主要分支之一——天文學,正廣泛使用人工智能。”
在探討細節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為什么需要優先自動化天文學相關工作。Carlo Enrico Petrillo是專業天文學家,他談到了篩選兆字節和兆字節數據的挑戰。他說:“看星系圖像是我們工作中最浪漫的部分。問題十分明顯。”
同樣,Morpheus的開發人員之一,圣克魯斯大學的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教授布蘭特·羅伯森(Brant Robertson)解釋說:“有些事情是我們人類無法做到的。未來幾年內,大型天文測量項目將產生大量數據,必須找到使用計算機來處理這些數據的方法。”
正是這一核心思想催生了Morpheus項目。該項目花費了大約兩年的時間才得以實現。如果人類天文學家要完成對空間物體進行分類的任務,他們將花費億萬年。
但借助Morpheus這樣的AI軟件,不到一秒鐘就可以非常精確地“捕捉”物體并收集有關星系演化的關鍵數據。通俗來說,可以了解宇宙未知空間的深度,并觀察很久以前在遙遠星系中存在過的物體。美國星球大戰計劃馬上又有參考資料了。
就此項目的投入的精力和研究而言,你會驚訝地發現程序員將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10000個星系圖像作為彈藥,通過拓展來更好地訓練深度學習系統和算法。
此外,大規模的調查,如傳統的空間和時間調查(LSST)將與該計劃結合使用,以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為了讓你了解“LSST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科學家們宣稱,它能用32億像素的相機每晚拍攝800多張全景圖像,每周兩次記錄整個可見的天空。這種CCD成像相機每晚能產生10兆字節的數據。想找到那些自愿篩選這些數據的天文學家,我只能說祝你好運——這就是人工智能發揮作用的地方。
“深度學習”框架如何驅動Morpheus
“到2020年初,預計數字宇宙將包含44澤字節數據。到2025年,全球每24小時將創建約463艾字節。”
首先,“深度學習”是什么?簡單來說,“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的子集之一,即人工神經網絡算法受人腦啟發,通過大量的數據來學習。” 如果做個類比,可以將深度學習視為通過重復與人類學習獲取經驗的相同任務來“學習”的機器。通常,每次軟件使用深度學習算法時,都會不斷進行小迭代以優化結果。
同樣,該程序利用深度學習并應用計算機視覺算法,根據望遠鏡輸出的原始數據對物體進行分類。此外,它還支持逐像素分類,并實現了對空間對象的語義分割,而不管它們的形狀是圓盤、球體還是不規則大小。歷史表明,星系的形態可以讓天文學家了解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是如何隨時間演化的。
簡而言之,科學家可以提取諸如語音和圖像識別等方便的應用程序,從而逐像素地跟蹤星系。
Morpheus在天文世界中的實際應用
布蘭特·羅伯遜說:“對于其他模型,你必須知道有那處存在某種物體,然后給模型一張圖像,它會立刻對整個星系進行分類。Morpheus逐像素地為你探索星系,因此它可以處理非常復雜的圖像,例如圓盤星系旁邊的球狀星系團。對于中心凸起的圓盤星系,它將分別對凸起進行分類。所以非常強大。”
下面是Morpheus的工作步驟:
第一步: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勒克斯超級計算機上運行,處理天空中某個特定區域的圖像。 第二步:生成一組新的特定區域圖像,并根據對象的形態對它們進行顏色編碼。 第三步:這些圖像清楚地幫助我們識別恒星和不同類型的星系。 最終結果:獲得對大量數據進行逐像素的奇異性分析。
Morpheus的優勢:360度法
“當天文學專家就星系分類達成一致時,Morpheus識別不同天體類別的準確率達到了82%至98%。”
為有抱負的天體物理學家提供了無限的深度學習空間:布蘭特·羅伯遜(Brant Robertson)和瑞安·豪森(Ryan Hausen)教授將首次公開發布Morpheus代碼,并提供在線演示,這是一系列實驗的首次嘗試。另外,根據他們的研究論文,使用Morpheus深度學習框架的教程已經創建并作為Jupyter筆記本公開發布。這是模型的交互式可視化。
提供天文物體的顆粒檢測和形態分類——這實際上是聞所未聞的,也是不可能人為實現的。實際上,該模型能夠恢復用于訓練模型的調查數據中存在的超過98%的星系。 自動發現星系并處理復雜圖像而無人為干擾,從而實現了強大的像素級分類。 ·提供全面了解星系變革的機會,且沒有諸如人為偏見或錯誤之類的障礙。無論是了解星系隨時間演變的方式,還是了解未來發展方向,這個AI賦能的程序都是我們了解純凈星系形成的最佳機會。 消除了對源進行假陽性鑒定的可能,這本是天文學領域的普遍現象。 增加易用性:通過靈活圖像傳輸系統(FITS),支持天文數據常用數字格式的圖像,你可以告別轉換望遠鏡圖像和數據,享受順暢的體驗。
即使用古老的計算機處理器,AI重力透鏡也能夠在20分鐘內檢查21789張圖像。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一份新聞稿:“新發現的開普勒90i是一顆炙熱的巖石行星,每14.4天繞其恒星運行一次——這是通過谷歌的機器學習發現的。”
顯然,人工智能在天體物理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天文”的回報,重新定義了天體科學領域的創新,揭開了宇宙深處最大的一些謎團。布蘭特·羅伯遜強調人工智能和天體物理學迎來了有益的集體高潮,他說:“天文學正處于一場新的數據革命的尖端”,沒有更合適的總結了。
隨著天文學家們開始用人工智能來發現星系,他們不在需要費心費力去探測、分類、解碼空間物體,或者尋找新的行星。在21世紀,人工智能超級望遠鏡可以減少他們的工作。
此外,觀星者們也在慶祝,人工智能儀器為他們重新探索超乎想象的世界提供了可能性。埃隆·馬斯克會如何評價此事呢?
責任編輯:YYX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09瀏覽量
238924 -
深度學習
+關注
關注
73文章
5507瀏覽量
1212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