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稱,索尼和豪威科技等陸續向華為供貨,之前還有三星,不過這些可能都不是華為最急切需要的。
在這之前有消息稱三星被允許可以向華為供貨OLED屏,不過不能供應驅動芯片,隨后據說索尼和豪威科技已獲得美國許可,可繼續向華為供應圖像傳感器。
消息中提到,索尼和豪威科技供應的也只是單純的圖像傳感器,而目前跟芯片有關的都沒有通過美國的申請。
除了上述供應商外,AMD和Intel也都可以向華為供貨,不過這是在9月15日禁令之前的。
外媒表示,高通、聯發科、SK海力士等芯片公司目前都沒有獲批向華為供貨,而臺積電也沒有通過,相比其他元器件來說,芯片才是華為最需要的。
更具體的就是,麒麟芯片能夠繼續生產才是華為現在最迫切需要的,畢竟現在自家的手機業務承受的壓力非常大。
責編AJX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36瀏覽量
424685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66瀏覽量
181080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6瀏覽量
25211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消息稱三星正為蘋果iPhone開發三層堆疊式相機傳感器
長期以來,蘋果公司在相機傳感器方面幾乎完全依賴索尼供貨,最新的 iPhone 16 系列也不例外。然而,這一局面或將迎來改變。有消息稱,為蘋果提供 OLED 面板的三星公司,可能也將進入蘋果的相機
三星或打破蘋果相機傳感器供應格局
OLED面板的三星公司,正計劃進軍蘋果的相機傳感器供應鏈。若此消息屬實,三星將成為蘋果在相機傳感器領域的新供應商,從而打破索尼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地位。 據悉,三星正在積極研發一種創新的
三星或成蘋果新CIS供應商,挑戰索尼獨供地位
近日,蘋果產業鏈資深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平臺發布重要預測,指出三星有望自2026年起成為蘋果新一代iPhone的CIS(影像感測器)供應商,這一變化將徹底打破索尼多年來對蘋果CIS的獨家供應局面。為此,三星已組建專項團隊,全力以赴
GD32F427 bootloader添加rt-thread系統后,跳轉到app沒有執行main()函數是怎么回事?
里面執行,發現可以轉跳到APP,并且執行APP上的main()
這個方式感覺只是治標不治本,還是沒搞懂為上面添加rtt之后,不執行APP上的main()了?
發表于 07-11 06:31
華為登頂折疊屏手機市場,三星下滑
據TechInsights的最新數據,華為在2024年第一季度折疊屏手機銷量大幅增長,漲幅高達257%,成功超越三星,成為全球折疊屏手機市場的領頭羊。
漲價20%!三星、 SK 海力士將停止供貨這類芯片
業界傳出,全球前二大DRAM供貨商三星、SK海力士全力沖刺高帶寬內存(HBM)與主流DDR5規格內存,下半年起將停止供應DDR3利基型DRAM,引起市場搶貨潮,導致近期DDR3價格飆漲,最高漲幅達二成,且下半年報價還會再上揚。
蘋果三星等企業暫緩自動駕駛汽車研發
據了解,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已將自動駕駛技術排除出研究項目,將研發資源轉向機器人領域,這一轉變旨在適應三星的長遠發展戰略。盡管三星去年成功進行了長達200多公里的“無人駕駛”測試,但業界對此反應不一引起了各界猜測。
三星獨家供貨英偉達12層HBM3E內存
據最新消息透露,英偉達即將從今年9月開始大規模采購12層HBM3E內存,而這次供貨的重任將完全由三星電子承擔。這一消息無疑為業內帶來了不小的震動。
傳三星將擴大采用索尼圖象傳感器,臺積電熊本廠將受益
3月11日消息,據韓國媒體ETNews報導,三星電子可能會令其智能手機使用更多的索尼(SONY)圖象傳感器,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也計劃將部分圖像傳感器的后段生產線從日本轉到韓國,就是為了擴大
美國計劃向三星電子公司撥款超60億美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計劃向三星電子公司撥款超過 60 億美元,幫助這家芯片制造商擴大其已宣布的德克薩斯州項目的范圍。
三星首款XR頭顯采用索尼OLEDoS屏幕,出貨量預計超50萬臺
原先,三星原計與自家三星顯示合作采購面板,但考慮到顯示品質,最后選擇了索尼。索尼則將以WOLED封裝技術生產OLEDoS屏幕,用于三星XR頭
華為、三星等廠商激戰折疊手機市場
早前市場曾多次傳聞華為將于今年上半年發布新款折疊手機。而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在官網首次確認這一消息,他表示,新款小折疊旗艦手機將于22日亮相,他相信“這款融合了科技與藝術的手機會贏得大家的喜愛”。
三星電子在韓營業利益被索尼超越
韓國Business Korea報道指出,根據索尼2023財年預測及三星去年業績,估計索尼的盈利額將達至1.17萬億日元(合79.5億美元),超過三星的7.49萬億韓元(合56.2億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