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RND文章的報道
引言
今天
前幾日德國Redaktions Netzwerk(RND)的對于奔馳在無人駕駛方面放棄投入,如下圖所示,這篇報告引發了全球媒體的報導。現在來看,可能的情況是:
1) 把共享出行Car2Go等服務和BMW合并,到以10億歐元向Uber出售出行業務Free Now和停車應用服務Park Now,在服務轉型方面應該是實錘要退出
2) 圍繞共享服務的Robot Taxi服務,之前戴姆勒和博世的無人駕駛出租車運營的計劃可能也在停滯中,在這方面可能轉入無人卡車方向
但是這篇報道對于乘用車方面的自動駕駛乃至后續L4的研發放棄,這種消息對于戴姆勒未來的影響實在太大以至于,戴姆勒公司數字化轉型負責人Sascha Pallenberg要堅決予以否認So obviously you didn‘t even read the Teslarati article? This is their source and yes, it’s not true!
01
RND文章的邏輯
RND主要通過比對目前美國開始逐漸落地的Robot Taxi和奔馳做的Valet Parking兩個項目的實際對比:
1)10月初,Waymo推出第一批自動駕駛出租車在公共道路上商業運行,奔馳在斯圖加特機場的試點項目中運營新款S級轎車,由智能手機控制在加裝設備的P6停車場中尋找停車位實現完全自主泊車。基于L4/L5這樣的軟件開發對于奔馳來說太燒錢。
圖2 這個L4級別的泊車系統會在全球大范圍內部署
2)奔馳目前是有壓力的,在疫情下奔馳要保證股東的利益,保證股息是正常的。所以削減了移動出行、robot Taxi的費用。把錢投入急需要轉型的電氣化的部分,手段是加強奢侈品領域(這一輪疫情中全球財富的集聚效應非常明顯),加強邁巴赫和AMG品牌,通過這些車增加利潤。
圖3奔馳10月的Strategy Update的核心部分,奢侈品牌
3) 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這塊領域,奔馳也是聚焦于私人領域,是在車型上落地的(這是RND在后續奔馳發言人之后上面確定的) 事實上,我們再看Strategy Update里面有公共部分出行服務、Robot Taxi,全部一點都沒有,聚焦的東西是軟件,聚焦的是MB.OS,這幾頁里面,有關軟件的部分更多的還是定義為車內子系統和IT支持的軟件,和面向L4/L5的無人駕駛軟件還是有距離的。Autonomous Drive的戰略地位是一個子組件,而不是類似Waymo這樣的核心組件。看來看去,各個車企目前在近2-3年的任務,主要是
1) 面對歐洲和中國的政策期望,在純電動汽車方面站住腳,在面向合規的基礎上能有足夠的市場化準備,面向大規模的導入,這是現實來看在研發、設計和制造方面首要準備的
2) 改進軟件方面的開發,目前來看傳統分布式系統導向集中式系統,各個Domain軟件從原來結構改為圍繞自己開發,每個車企至少有2年的陣痛期,長痛不如短痛,從組織管理,人員配置,沒有這一輪的和bug搏斗的實踐,后面鐵定跟不上 Robot Taxi在目前來看,除了通用這樣的少數車企還在堅持以外,可能在美國就是Waymo、Cruise(通用+本田投)和Uber(豐田投),后續大眾和福特聯合投的Argo行不行還不知道。這一輪傳統車企手里的資金籌碼來看,在支付既定的股息(否則股價要跌成狗)不變下,其實錢是變少的。可以預見的是,這一輪國內傳統車企也要能把各個燒錢的部門拆出來就要拆出來,能從股市上拿到寶貴的資金,要改變原有集團輸血的狀態,這個可能是打開原有格局的很大的契機。
圖4 Autonomous Drive的定義在奔馳的軟件范圍內應該來說收窄了
備注:這一輪出現Tesla帶頭的用L4以上的軟件和硬件架構來做L2-L3的系統,通過這種高配打低配的手段,確實在體驗上讓積累了20年的傳統車企很難受
小結:原來新造車企業最主要有人不斷加補給,從全球范圍內來看,不少車企都在收縮投資范圍,但是中國的傳統車企學的也挺快的,也要在融資渠道上拓寬。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繼續用投資人的錢在這個棋盤上站下去。
責任編輯:haq
-
奔馳
+關注
關注
1文章
411瀏覽量
23307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38瀏覽量
166526 -
輔助駕駛系統
+關注
關注
5文章
85瀏覽量
170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