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大力推動下,大數據進入蓬勃發展期,對有需求的政企客戶而言,選擇具有競爭力的數字底座變得至關重要。
近日,IDC發布《IDC MarketScape: 中國大數據管理平臺廠商評估,2020》,從能力、市場、戰略三大維度對中國主流大數據廠商進行全面評估,報告顯示華為云位居“領導者(Leaders)”象限,并在市場份額和技術實力兩個維度雙領先。
作為大數據領域部署最早的幾個玩家之一,華為云的成績在意料之中,而拆解華為云案例,或許也能為政企客戶如何選擇大數據平臺和數據湖底座提供重要參考。
大數據行業格局變動明顯,但華為云的領導者地位已經穩固
回顧2017年的IDC MarketScape報告可以發現,華為云地位十分穩固,過去的“戰略”已經變成了現在的“當下”,華為云沒有讓IDC過去的評價“落空”,不斷用技術實力和市場份額證明其實力,以客戶為中心,讓客戶可基于其高質量的數據底座上可持續發展,真正的讓自己的戰略與客戶的期望更好地結合落地。
事實上,華為云這種“穩定第一”的表現,在很多權威榜單中也有體現,例如連續四年上榜工信部中國大數據企業50強,連續三年入圍Gartner Magic Quadrant for Data Management Solutions for Analytics,在中國區廠商排名第一。
現在的華為云在大數據領域擁有專利500+,具有30+PMC&Committer,在一些知名的大數據開源社區,如Hadoop社區、Spark社區都處在領先位置。
在技術受到權威機構認可的同時,華為云還獲得了很好的市場表現。截至2020年 6月底,華為云大數據已服務了60+個國家和地區、3000+客戶,覆蓋政府、金融、運營商、電力、醫療、制造、互聯網等眾多行業。
可以看到,無論是技術實力還是市場表現,華為云都做到了行業第一。
“解決痛點”導向下,華為云四大維度打出大數據差異化
IDC報告犀利指出,當下大數據市場“技術的創新速度領先于市場需求速度”,“技術提供能力與用戶需求,用戶內部業務部門與IT部門都存在一定的脫節”。
華為云為什么能夠贏得市場的認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解決了傳統大數據服務的諸多痛點問題,實現了真正的價值落地,打出了差異化。
這一點,集中反映在華為云數據使能方案的數據底座FusionInsight智能數據湖上,它實現了數據采、存、算、管、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華為全聯接2020期間,正式發布新一代FusionInsight,向業界傳達了3項硬核能力:MRS“大快融穩”的云原生數據湖、DWS企業級數據倉庫以及一站式數據湖治理中心,進一步推動著政企數字化轉型落地。
其中,MRS作為大數據服務的主體,為政企客戶提供一個大、快、融、穩的云原生數據湖;DWS數據倉庫則為政企客戶提供穩定可靠、能夠應對多種擴容場景的企業數據倉庫服務;而數據湖治理中心則為客戶提供系統化的數據治理服務。
三大硬核能力完成了企業對大數據服務需求的閉環,也讓華為云大數據表現出四個層面的差異化:
1、既強調業務支撐能力,也要求可持續演進
數據的增長是無限的,小集群總會成長為大集群,一個技術領先、可平滑升級、可持續演進的高質量數據底座非常重要。
FusionInsight支持最大2萬+節點大規模集群,解決了傳統單集群擴容受限的問題,滿足政企客戶日益膨脹的數據需要。在華為內部,華為集團IT通過FusionInsight構建OneData大數據集群,實現大數據平臺在大規模場景下的開拓,OneData集群其規模已至1萬+節點;另外還實現了統一的數據管理服務,在菩提海UniDB產品中,通過邏輯統一方式,把50+物理分散的計算集群(Hadoop+MPP),基于五統一(數據安全、元數據目錄、數據集成、數據訪問、任務調度),整合成湖倉一體的架構,支撐上千個企業租戶的PB級數據分析處理需求。從上面案例可知,華為云FusionInsight將是政企客戶的標準底座,可實現一企一湖、一城一湖,一站式支撐多場景高效分析。
2、既具備高效分析能力,也具備長遠穩定服務能力
大數據服務除了業務需要高效承接能力,還需要穩定應對業務變化、實現自我發展。
除了上述“大”“融”,FusionInsight在“快”“穩”兩個層面則表現出一個數據系統的敏捷與長遠穩定服務能力。
例如,毫秒級熱數據即時分析,實現所謂“T+0”,在某銀行應用中,100+節點,每天更新10萬張表,數據入湖時間從12小時降至1小時以內,快速吸納、應用新的數據;又例如,支持在線滾動升級,無需拆集群、搬應用,一個架構持續演進。
這樣看,華為云大數據,既有強大的身軀,也有敏捷的動作。
3、既是通用性架構,也深入技術創新
IDC報告中強調了不同行業間對大數據需求的差異,例如政務客戶要求數據集中、數據貫通、數據應用,而銀行業則先強調合規,制造業則需要大數據平臺帶有本行業實踐經驗。
因此,雖然都是“大數據服務”,但平臺需要滿足不同行業的客戶,會對大數據基礎性平臺提出不同要求。
華為云大數據超越了單純的平臺層、基礎軟件層,深入各行業客戶業務訴求,持續技術創新,商業訴求+技術創新的雙輪驅動助力政企客戶商業成功。當前,華為云大數據的客戶分布在眾多行業和場景中,例如政務領域有頭部部委、各省市政府等,運營商則覆蓋國內三大運營商,金融客戶有國有五大行、股份制銀行和中小城商農信銀行,以及保險、證券等,大企業客戶涵蓋能源、交通、城軌、制造等多行業,看其發展勢頭未來還將有更多的互聯網視頻、電商、視頻直播行業等具有海量數據的互聯網客戶等。
4、既有“增效”,也有“降本”
對企業而言,“增效”當然是首位需求,但新技術的運營成本也是十分現實的問題。
FusionInsight作為云原生數據湖,在一系列復雜的技術優化下,做到了“讓數據每bit成本更優”,此外,華為云還通過大數據+AI容器提升當下比較熱門的科學計算、機器學習和AI推理的資源利用率,這是重點領域的針對性成本優化。
總得看來,華為云大數據與傳統大數據平臺的玩法呈現出明顯的技術差異化,為自己贏得了顯著而持久的優勢,為客戶提供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數據底座。
維持大數據領導者地位,華為云的護城河在哪里?
在已有的成績面前,華為云能否“守得住”?
這方面,從已有的動作看,差異化這個主要的特征之外,華為云維持自身地位還有三個方面的競爭優勢。
一是長期的技術沉淀。
華為云FusionInsight大數據自2009年就開始投入研究,最早在2014年推出商用產品,現在,MRS“大快融穩”的云原生數據湖、DWS企業級數據倉庫以及一站式數據湖治理中心3項硬核能力都建立這樣的長期積累之上,缺乏技術積累和理解的平臺顯然無法完成這樣的升級。
二是對行業、對業務、對企業實際的理解。
大數據服務必須建立在業務深度理解的基礎上,而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靠不斷的探索和磨合。華為的市場第一既是一種競爭結果,也代表著它擁有最廣泛和深度的業務實踐機會。
三是豐富而深厚的生態合作。
當下,華為云積累了從基礎設施到分析應用等領域的合作伙伴群體,包括多行業800+ISV等,現在,其為合作伙伴提供了100+開放API接口,技術生態化帶來的大數據應用將更加豐富。
可以看到,三個都需要時間和經驗積淀的優勢,讓華為云大數據有了既深且寬的競爭“護城河”。
總而言之,華為云大數據想要幫助政企客戶實現一企一湖、一城一湖,現在看來,它已經為這個目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并在很多“企”與“城”之中提供了大數據服務。IDC報告在行業層面總結過去、展望未來,華為云大數據也在為整個大數據行業的發展提供某些經驗借鑒,推動時代前行。
責任編輯:xj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11瀏覽量
251506 -
IDC
+關注
關注
4文章
391瀏覽量
37210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82瀏覽量
137402 -
新基建
+關注
關注
4文章
811瀏覽量
233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