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翻譯軟件上輸入 “Transformer is a novel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 based on a self-attention mechanism” 后,計算機就可以迅速將它翻譯為 “Transformer 是一種基于自注意力機制的新型神經網絡架構”,神奇的機器翻譯使得多語種互譯成為可能。
近年來,得益于機器學習的快速發展,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不斷突破,在人機交互、在線翻譯工具等領域的應用層出不窮,不同語種的人與人、人與機器之間的無障礙自由交流得以實現。
當前的主流機器翻譯主要是基于神經網絡機器翻譯,這類方法是一個 “編碼器-解碼器”(encoder-decoder)架構的系統,編碼器對源語言序列進行編碼,并提取信息,然后通過解碼器把信息轉換為目標語言,完成語言翻譯過程。
自 2017 年問世以來,基于“編碼器-解碼器”架構設計的 Transformer 模型憑借其優越的性能,已然成為機器翻譯領域的主流模型,在深度學習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
然而,Transformer 模型并非完美,模型引入self-attention機制雖實現了快速并行的訓練,但在長序列文本的處理問題上,卻需要占據大量計算資源,導致模型訓練成本提高。
近日,由 Google、劍橋大學、DeepMind 和艾倫·圖靈研究院(Alan Turing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基于正交隨機特征的快速注意力(Fast Attention Via Positive Orthogonal Random Features,FAVOR+)機制,提出了一種新的 Transformer 模型——Performer。相比于 Transformer 模型,新模型無需做出過度調整就可以變得更加高效和節能。
Performer 模型的技術突破
2017 年,谷歌大腦(Google Brain)的 Ashish Vaswani 等人發表了一篇題為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的論文,首次提出一種基于自注意力機制的 Transformer 模型。
Transformer 模型顛覆了傳統神經網絡的架構,彌補了卷積神經網絡(CNN)和遞歸神經網絡(RNN)存在的不足,在語義特征提取、長距離特征捕獲、任務綜合特征抽取等自然語言處理方面表現出了更優的性能,在自然語言處理、人機對話、圖像處理等許多領域都達到了當時最好的水平(SOTA)。
Transformer 架構的核心模塊是自注意力模塊,模型在處理每個單詞(輸入序列中的每個位置)時,自注意力模塊通過計算輸入序列中所有位置對的相似度分數,來尋找能夠幫助更好地編碼該單詞的線索。
然而,隨著輸入序列長度的增加,模型需要二次方的計算時間來產生所有相似度分數,所需計算內存也隨之增加,注意力機制面臨的效率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針對那些需要長距離關注的應用,在 Transformer 基礎上已經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幾種快速的、空間利用率高的改進方法,但是大部分常見方法都依賴于稀疏注意力機制。
然而,稀疏注意力機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它們需要高效的稀疏矩陣乘法運算,而這些運算并不是在所有加速器上都能實現的;(2)它們通常不能為其表示能力提供嚴格的理論保證;(3)它們主要針對 Transformer 模型和生成式預訓練進行優化;(4)它們通常會疊加更多的注意力層來補償稀疏表示,這使得它們很難與其他預訓練模型一起使用,因此需要重新訓練并消耗大量能量。
此外,稀疏注意機制通常仍然不足以解決常規注意方法應用的全部問題,如指針網絡。還有一些運算不能被稀疏化,如在工業級推薦系統中被大量應用的 softmax 運算。
Performer 使用了一個高效的(線性)廣義注意力框架,能夠對常規(softmax)全階注意力進行可證明的、準確的、實用的估計,不依賴于任何稀疏性或低階等先驗條件,從而實現更快的訓練速度,同時允許模型處理更長的序列,這一特性恰恰滿足了 ImageNet64 圖像數據集和PG-19文本數據集的要求。
Performer 模型通過正交隨機特征(FAVOR+)算法實現快速注意力機制,并改用 Positive Orthogonal Random Features 估計 softmax 和高斯核函數,以實現在 FAVOR+ 機制中對常規 softmax 注意力進行魯棒且無偏的估計。
研究人員表示:“Performer 是第一個通過微調可以與常規 Transformers 進行完全兼容的線性架構”。
左圖 | 原點對稱的通用函數 r(定義為建立在:三角隨機特征和正隨機特征上的估計器的均方誤差(MSEs)的比值)是輸入特征向量與其長度l之間的角度 φ(以弧度為單位)的函數, 函數的數值越大表示正隨機特征性能越好的(φ,l)空間區域;
右圖 | 當l為定值 1 時,與變化的角度 φ 構成的函數 r 為正切函數;右上角 | 比較低 softmax 內核值區域中兩個估算器的 MSE。
作者通過比較發現,對于 φ 足夠大的臨界區域,該方法所使用的正交隨機特征比任意的三角隨機特征更精確。
圖| 我們將原始的經過預訓練的 Transformer 的權重轉移到 Performer 中,Performer 產的精度達到 0.07 (橙色虛線),但在原來的梯度步數的一小部分中,很快就恢復了精度。然而在 PG-19 上,三角法(TRIG) softmax 逼近變得非常不穩定,而正特征(POS)(不重繪)和 Linformer (也是逼近 softmax)即使在重繪投影的情況下,也會在同樣的復雜度中趨于平穩。具有特征重繪的正 softmax 是匹配 Transformer 的必要條件,SMREG 可實現更快的收斂。
這篇論文利用詳細的數學定理,證明了與其單純依靠計算資源來提升性能,還不如開發出改進的、高效的 Transformer 架構,來顯著降低能耗。同時,由于 Performers 使用了與 Transformer 相同的訓練超參數,也可以有效訓練基于 softmax 的線性 Transformer。因此 FAVOR+ 機制可以作為一個簡單的插件,而無需進行過多的調整。
Performer 模型應用前景廣泛
研究人員表示,Performer 模型的提出,顯著降低了常規 Transformer 的空間和時間復雜度,并在 Transformer 的研究以及非稀疏注意機制的作用方面開辟了新的途徑。
該論文利用詳細的數學定理,證明了與其單純依靠計算資源來提升性能,還不如開發出改進的、高效的 Transformer 架構,來顯著降低能耗。同時,由于 Performers 使用了與 Transformer 相同的訓練超參數,因此 FAVOR+ 機制可以作為一個簡單的插件,而無需進行過多的調整。
該團隊在一系列豐富的場景下測試了 Performers 的性能,執行的任務包括像素預測、蛋白質序列建模。在實驗設置中,一個 Performer 只用 FAVOR+ 機制取代了常規 Transformer 的注意力組件。
在使用蛋白質序列訓練一個 36 層模型的挑戰性任務上,基于 Performer 的模型(Performer-RELU)的性能優于基線 Transformer 模型:Reformer 和 Linformer,后者的準確率顯著下降。
在標準的 ImageNet64 基準上,具有 6 層的 Performer 與具有 12 層的 Reformer 的準確性相當。優化后,Performer 的速度達到了 Reformer 的兩倍。
研究人員表示,由于基于 Performer 的可擴展 Transformer 架構可以處理更長的序列,而不受注意力機制結構的限制,同時保持準確和魯棒性,相信它們可以在生物信息學領域帶來新的突破,如蛋白質的語言建模等技術已經顯示出強大的潛力。
責任編輯:xj
-
谷歌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172瀏覽量
105625 -
Transformer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4瀏覽量
6022 -
自然語言
+關注
關注
1文章
288瀏覽量
13360 -
nlp
+關注
關注
1文章
489瀏覽量
220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