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風力已經漲到8級了,這振動錘紋絲不動,陶導,一切不出你所料呀。”此時,陽西沙扒施工現場海浪翻騰,但用于嵌巖平臺輔助樁鋼護筒施工的振動錘早已被四個導鏈“五花大綁”豎扣在平臺上方,沒有絲毫想要“逃跑”的跡象。面對眾人稱贊,中交三航局陽西沙扒海上風電二期嵌巖項目現場負責人陶廷軍語重心長說道,“我哪是什么陶導,畢竟咱們窗口期這么緊張,得隨時關注氣象海況信息學會預判。這80噸重的錘如果不提前掛起來,以現在這個風力,錘壞、油管崩裂,平臺遭損是難免的事,到時候影響的可不僅僅是這一個機位,而是整體施工進度呀!”
陽西沙扒海上風電工程是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是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綠色能源項目。項目部承建的52臺單樁基礎、24臺嵌巖導管架基礎、23臺風機安裝及1座海上升壓站基礎施工,合同總價達30億元,需在2021年10月前全部完成。施工難度大,任務重。作為南海最大風場的建設主力軍,項目部秉承開工就決戰、每天是節點的奮斗理念,緊抓寥寥窗口期,每時每刻都在上演施工“大片”。
“我們的施工現場在離岸最近距離約28公里、水深達30米的海域,浪高1米以上是常態,稍微起點風,便能達到兩、三米,海況極差。”陶廷軍介紹說。要想海上作業干得好,實現轉變不可少。作為江蘇分公司早期接觸海上風電的陶廷軍早已深諳其中門道。“陶總經常對咱們說要學會從看天吃飯轉變為知天而作。插升壓站工程樁那天就是,前一天還在狂風暴雨,大家都以為干不了活。結果早上6點,天氣已緩和許多,陶總立即召開吊裝策劃會,首樁親自操刀,不多不少10個小時完成4根斜樁插樁工作,隨后又是一場大雨。”闞子龍回憶道。在他們眼里,陶總就像是導演,精絕地把控現場,他們就像演員,負責把“陶導”導演好的工作預演并盡力“演好”。“其實是老天在幫我們,不過老天只幫有準備的人。”當被問施工如此順利的原因時,陶廷軍如是說。“每天掌握第一手氣象海況信息進行預判,加上現場團隊的默契配合,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不過,現場也總會有“陶導”預演不到的小“彩蛋”。“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陶廷軍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深水水下三樁植入式嵌巖施工在國內并無前列可鑒,由于嵌巖工程樁是個約200噸的“龐然大物”,陶廷軍和嵌巖團隊在最初設定方案時,將工程樁靠近上端位置加上一塊封堵板,與底端封堵板形成一段空腔。既可滿足設計要求,又可降本增效,一舉兩得。但由于用作防塌孔的嵌巖泥漿比重超出了預算值,首樁沉樁過程中浮力大于樁重,大家眼見著工程樁上下起伏,無法繼續下植。“還未到標高,這么放著肯定不行的。”測量主管陶明說道。“當初留空腔是為了植樁,現在開空腔也是為了植樁。”陶廷軍當機立斷:“先把封堵板上部分的水抽完,潛水員下去在上面開個孔,咱們給空腔灌水,增加樁重。”按照“陶導”的臨場發揮,通過在上端封堵板上開了20公分的孔,進行灌水處理,最終大家克服了工程樁漂浮的難題,首根嵌巖樁成功植入到設計標高。
樁成功植入標高,大家喜出望外,“首樁大片”殺青在即。可就在進行脫鉤時,起吊工程樁的鋼絲繩卻卡在了鋼護筒與工程樁之間。看著上不去下不來的鋼絲繩,陶廷軍焦頭爛額,開弓沒有回頭箭,最終只能讓水下施工員探尋卡位,將其割除。經過“預演”的方案為何會慘遭“滑鐵盧”?原來,由于樁身限位塊的存在,鋼護筒與吊耳的活動空間僅有20毫米,導致在實際施工中,原定采用工作長度40米、直徑78毫米、每邊2股的“U”型鋼絲繩,在脫鉤時自行擰成了4股,這才導致脫鉤失敗。揪出癥結所在,通過對索具的安全計算,將鋼絲繩調整為單股“U”型,在確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繩子再沒出現過打結的情況。
如今,陶廷軍帶領嵌巖團隊已將嵌巖“大片”整體進度條拉至30%。近期,他們將完成國內首個采用斜樁嵌巖形式的海上升壓站導管架基礎施工。“雖無經驗借鑒,但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大家的努力下,咱們定會順利完成施工目標,填補國內海上升壓站斜樁嵌巖導管架基礎施工技術的空白。”陶廷軍堅定地說。
責任編輯:lq
-
導管
+關注
關注
0文章
9瀏覽量
8900 -
海上風電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5瀏覽量
7540
原文標題:運籌帷幄決勝風電“大片”
文章出處:【微信號:offshorewindpower,微信公眾號:海上風電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