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醫學影像”,是將目前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醫學影像診斷中,幫助醫生診斷患者病情的人工智能具體應用場景,可以廣泛用于各類病灶識別與標注,如乳腺癌、肺癌、宮頸癌等。
日前,放射學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Radiology(《放射學》)最新發表了一篇題為《基于深度學習的CT血管造影腦動脈瘤檢測算法》(“Deep Learning-Based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Cerebral Aneurysms on CT Angiography Images”)的論文。論文顯示,AI算法檢測動脈瘤靈敏度高達97.5%,幫助醫生臨床診斷靈敏度提升約10個百分點,漏診率降低5個百分點,同時有效縮短醫生診斷時間。
該文章由華為云EI創新孵化Lab聯合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放射科共同完成,闡述了基于深度學習開發的完全自動化的、高度敏感的CT血管造影圖像檢測腦動脈瘤的算法。這是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診斷腦動脈瘤的重磅科研成果。
Radiology最新發布華為云、華中科技大學最新聯合醫療研究成果
腦動脈瘤是大腦中血管的弱化區域,如果不加以治療,它們可能會滲漏或破裂,有時甚至會致命。動脈瘤破裂的風險取決于動脈瘤的大小、形狀和位置,因此腦動脈瘤的檢測和特征提取是指導治療的關鍵。
CT血管造影成像(CTA)是目前評估顱內動脈瘤的主要影像學檢查手段,但是由于腦動脈瘤體積小和顱內血管的復雜性,即使專業的放射學專家進行診斷也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一些小動脈瘤還可能被遺漏。深度學習的使用,將有助于醫生更快更準確地診斷腦動脈瘤。
為了縮短診斷時間、提升診斷精度,華為云EI創新孵化Lab聯合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開發了一種深度學習算法,可以識別CT血管造影圖像檢測腦動脈瘤。
華為云聯合團隊使用500多名患者的CT血管造影,基于華為云一站式AI開發平臺ModelArts來訓練模型,然后用另外534張CT血管造影數據集測試,其中包括649個動脈瘤。
從數據來看,該算法檢測出了649個腦動脈瘤中的633個,靈敏度為97.5%。研究還發現了在最初的臨床評估中被忽略的8個新動脈瘤。
參與該聯合項目的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專家龍茜博士表示:“深度學習算法在檢測動脈瘤方面表現出了出色的性能。我們發現,在最初的臨床診斷報告中被忽略的極少數動脈瘤,被深度學習算法成功地識別出來了。”
結果顯示,深度學習算法在腦動脈瘤的診斷中具有潛力,有望在臨床上作為第二意見的診斷工具。
AI有許多優點,主要是因為其不受經驗水平、工作時間和情緒等影響人類表現的因素的影響。對于三甲醫院來說,人工智能+醫學影像的引入可以改善傳統高度依賴醫生人工讀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醫學影像診斷的壓力,同時亦可滿足三甲醫院的科研需求。
對于基層醫院來說,相比于三甲醫院,其對復雜影像的處理能力、判斷能力更為薄弱,因此誤診漏診率更高。人工智能通過把影像診斷結果進行前期的分析和處理,可以提高篩查數量,降低誤診漏診率,進而提高綜合醫療水平。
人工智能會替代放射科醫生嗎?對此,龍茜博士表示:“與華為云合作開發AI深度學習算法的目的是幫助放射科科醫生,而不是取代他們。未來需要進一步收集、分析、驗證更異構的高質量數據,進一步驗證該算法,這是評估其推廣性和對日常臨床工作適用性的關鍵,需要AI算法專家、放射科專家等進一步通力合作。 ”
責任編輯:PSY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28瀏覽量
268891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183瀏覽量
238263 -
醫學影像
+關注
關注
1文章
111瀏覽量
17361 -
華中科技大學
+關注
關注
0文章
9瀏覽量
3284 -
華為云
+關注
關注
3文章
2445瀏覽量
1741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