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首先要重塑教育理念,這是實現(xiàn)“教育+人工智能”的前提。格物斯坦提示:越是科技發(fā)達,越需要人性的支撐。教育的本質也是一種能力。生命和智能反映的是個體能力,這是亙古不變的科學原理。
人工智能的觀點來源于人們對于人工計算的數(shù)學研究。早在19世紀末期,各種機械式計算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然而,機械式的、提前設計好的邏輯系統(tǒng)與人們復雜的行為和邏輯系統(tǒng)的矛盾難以調和,導致人工智能的應用性不高,難以推廣。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借助計算機和網(wǎng)絡平臺,人工智能與教育不斷走向融合。人工智能包括兩個領域:專用人工智能(強)和通用人工智能(弱)。目前,我國人工智能尚處于專用(弱)人工智能階段。所謂專用(弱)人工智能,是指側重對人的行為的外在模擬,缺乏人的意識。因此,這一時期,教育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程度并不深,人工智能的技術主要運用于教學過程。人工智能教學發(fā)展迅速,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處于“人工智能+教育”階段。
隨著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推進,一個困擾人們已久的問題凸顯:既然人工智能如此智能,是否人工智能會超越教育存在,最終消滅教育,消滅人類?融合論認為,機器沒有消滅人類的動機,而機器所具有的優(yōu)點應該充分地與人類當前的優(yōu)點相結合,形成新的智慧文明形態(tài)。因此,我們在承認人工智能重要性的同時,亟需認識到人工智能不可能也沒必要消滅人類、消滅教育。教育之所以稱之為教育,是由教育的本質決定的。教育本質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活動,其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人工智能與教育進入深度融合階段,應超越物質層面即技術層面,走向精神層面即人文精神,回歸教育本質。無論“教育+人工智能”怎樣發(fā)展,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如何應用,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服務于人,而不是服務于機器;無論人工智能教育如何發(fā)展,都不能脫離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這個根本目標。
人類已經(jīng)由專用(弱)人工智能時代步入通用(強)人工智能時代。在通用(強)人工智能時代,繼須促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回歸教育本質,多方搭建“教育+人工智能”合作平臺,基于大數(shù)據(jù),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評價模式,構建“教育+人工智能”生態(tài)系統(tǒng)。
綜上所述,人工智能與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兩者之間不存在矛盾的對立面。科教興國的主旨依然沒有變動,一切的教育模式都是井然有序的。
責任編輯:YYX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183瀏覽量
238265 -
機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780瀏覽量
40711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