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預期,蘋果 Macbook 也用上了自家研發的芯片。11 月 11 日凌晨,搭載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Mini、Pro 相繼亮相。
這是 36 年來蘋果 Mac 電腦首次使用自研芯片。在這之前,Mac 是唯一不在蘋果自家芯片上運行的產品。而iPhone,iPad,Apple Watch 和 Apple TV 均已在蘋果自研芯片上運行。
Macbook Air
對于蘋果來說,這么做的好處是很明顯的——從英特爾轉向自研芯片,能使蘋果對 Mac 的性能、功能和啟動時間有更多的控制權。更重要的是,自研芯片能將 Mac 與蘋果產品矩陣內的其他產品,如 iPhone、iPad 等,綁定得更緊密,從而形成一個更通達的生態。
打破產品間的壁壘,是蘋果這兩年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
隨著M1芯片采用 ARM 架構,新版 Mac 電腦可以跑 iPhone 和 iPad 的應用,原本在 Mac 上搜不到的應用和游戲都會出現了,蘋果電腦的應用生態將出現大爆發。
去年 10 月,蘋果公司改進了 Mac Catalyst,讓 iPad 程序直接在 Mac 上運行,開發者無須再為同一個應用寫兩次代碼,設計兩套 UI 界面。這是蘋果打通 iOS、iPadOS、watchOS、macOS 等幾個系統之間壁壘的一個小印證。
不過,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蘋果正在基于新芯片重建研發生態,這意味著現在入手新 Macbook 還是有風險的。
對于開發者來說,蘋果從英特爾芯片,再到如今換用 Arm 架構芯片,需要時間對應用進行遷移。根據蘋果的預測,過渡期可能長達兩年。所以,拿到手的 Macbook 應用是否齊全仍然是個問題。
M1 帶來了什么?
首先當然是性能的提升。
M1 作為一款 SoC 芯片,基于 Arm 架構,是蘋果首款采用 5 納米制程打造的個人電腦芯片。它封裝了 160 億個晶體管,集成了蘋果最快的中央處理器核心和最快的個人電腦集成顯卡,將中央處理器速度提升至最高 3.5 倍,將電池續航時間最高提升至上一代 Mac 機型的 2 倍。
M1
其次,ARM 版的 Mac 將可原生執行 iPhone 和 iPad 的應用。也就是說,使用 M1 的電腦是可以直接跑 iOS 和 iPadOS 的應用的。這意味著 Mac 上 App Store 應用數量的大爆發,許多原本在 Mac 上搜不到的應用和游戲都會出現了。蘋果的生態會更趨向一體化。
當然,理論上講是這樣。實際操作上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
目前,蘋果也允許 iOS 應用的開發人員選擇不將應用上架到 M1 Mac 的應用商店。所以,現在有很多熱門 iOS 應用無法在搭載 M1 處理器的 Mac 上使用。
發布會開始前一天,海外科技媒體 9to5Mac 經過查詢發現,新 Mac 上沒有 YouTube 應用,也沒有 Google 家的其他幾個必備應用,如 Google Maps、Google Drive 和 Gmail 等。海外主流社交應用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Snapchat 也都不在 Mac App Store 里,視頻流媒體應用 Amazon Prime Video 和 Disney+ 也不在。
一些熱門游戲,如 Candy Crush,Among Us 和《真實賽車 3》目前也不在 M1 Mac 的應用商店里。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不能使用不代表 Mac 正式發貨時還不能使用,當然也不代表到時候就一定能用。從蘋果的角度來說,保證熱門應用正常上線一定是頭等大事;從開發者的角度來說,雖然上線 Mac 應用商店也很重要,但 iOS 應用畢竟不是為鼠標交互設計的,要保證用戶體驗肯定還需花時間調整。
蘋果自己的應用已經優化好了。發布會上,蘋果展示了針對 M1 處理器優化的應用圖標設計。另外,Adobe 等第三方開發者的通用應用程序也將陸續推出。Lightroom 將在下月推出,Photoshop 將在明年推出。
打通自家產品的硬件和軟件生態不只是蘋果的路線。
“我本人去看 WWDC(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的時候,發現華為的戰略跟蘋果的戰略完全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用了自己更容易理解的說法。”今年 9 月,華為消費者業務 CMO 朱勇剛在接受 36 氪采訪時說。
在 6 月的 WWDC 上,蘋果展示了 MacOS Big Sur,并稱之為“Mac OS X 推出以來 macOS 最大的設計更新”。它將與 M1 一起,從硬件和軟件上打破 Mac 與其他蘋果產品之間的隔閡。
華為與蘋果在戰略上不謀而合。據朱勇剛介紹,華為的戰略叫“全場景”,也叫“1+8+N”。“全場景”是從用戶角度出發的說法,1+8+N 是從產品角度出發的說法。展開來說,1+8+N 是華為正在努力構建的“兩個生態”之一。這“兩個生態”一個是 1+8+N 的硬件生態(手機+智慧屏、音箱、眼鏡、手表、耳機、車機、平板、PC+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出行等),另一個就是芯-端-云能力開放的 HMS 軟件生態。
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與蘋果想做的事情確實如出一轍。對于兩家產品種類豐富的消費電子企業來說,構建生態閉環更能夠把消費者圈在自己品牌之內。可以說這是從“單打獨斗”到“打群架”的升級。
從英特爾到 Arm,一場危險的大遷徙
蘋果不是第一家要在電腦中用 Arm 架構芯片替代英特爾的公司。
微軟曾試圖通過 WIndows RT 操作系統和 Surface RT(電腦+平板)向 ARM 平臺遷移,又在 2016 年推出過全面支持 ARM 生態系統的 Windows 10,相關設備包括華碩 NovaGo 和惠普 ENVY X2 等,但市場表現都不太好。
2019 年 11 月,微軟又推出了運行 64 位 ARM 處理器的 Surface Pro X,雖然在外觀上很出色,但仍然有非常嚴重的軟件兼容性缺陷。
Surface Pro X
一個現實的問題是,電腦用 Arm 處理器代替英特爾,需要應用開發者做很多額外的工作。大多數 Windows 應用只在 X86 架構上運轉,所以要讓它們順利在搭載 Arm 處理器的電腦上跑起來,等于讓開發者們參與一場大遷徙。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覺得折騰有意義。
蘋果今天要面臨一樣的問題。雖然 ARM 版 Mac 理論上可直接執行 iPhone 和 iPad 的應用,但仍然有很多電腦應用開發者要參與遷移。
蘋果提供了兩種方式來輔助遷移。
發布會上,蘋果公司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克雷格·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介紹了 Universal apps,它可以視執行的硬件自動為開發者選擇合適的二進制碼,但前提是開發者仍然需要為兩種架構都編譯程序。
在有 Universal app 之前,替代方案是 Rosetta 2 轉譯器。第一代 Rosetta 曾經在喬布斯時期,輔助開發者從 PowerPC 轉譯到英特爾架構,現在,它可以將英特爾 X86-64 的軟件轉譯到 ARM 64。據蘋果在發布會上的介紹,Rosetta 2“簡便易操作”,可以讓開發者們不更改架構,就直接適配到 ARM。
當然,聽起來容易,做起來未必不難。開發者的遷移意愿如何,還有待繼續觀察。即便強如蘋果,這也不是一場一定會勝利的戰役。蘋果在全球 PC 市場的份額不到 10%,開發者為之折騰的動力可能并沒有那么強。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消費者,建議還是等新 Macbook 出來后看看評測視頻再決定要不要買吧。畢竟連蘋果都預計要給開發者留出兩年過渡期。
責任編輯:PSY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56瀏覽量
423330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01瀏覽量
198604 -
消費者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瀏覽量
753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