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一大早,華為發表的聲明就刷爆了科技圈——華為要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交割后的榮耀,華為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
華為聲明全文如下:
在產業技術要素不可持續獲得、消費者業務受到巨大壓力的艱難時刻,為讓榮耀渠道和供應商能夠得以延續,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于交割后的榮耀,華為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
共有30余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聯合發起了本次收購,這也是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行為。
榮耀品牌誕生于2013年,始終面向年輕人,堅持中低端價位,七年間發展成為年出貨量超七千萬部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對榮耀的消費者、渠道、供應商、合作伙伴及員工的付出、愛護與支持,華為深表感謝!
祝福獨立后的榮耀與股東、合作伙伴和員工一道,踏上新榮耀之路,持續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創造一個屬于年輕人的智慧新世界!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十七日
截圖來自華為
買方也一樣有備而來,他們發布的聲明如下:
圖片來自深圳特區報微博
針對榮耀被出售一下,筆者1個月前有過深入分析,現在看來,這些分析依然有效。請君查閱:
《出售榮耀,華為戰略大撤退的關鍵標志?》
10月14日,據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華為正在與神州數碼及其他競購方談判,以求出售榮耀手機業務的一部分,據稱交易價格可能高達37億美元(約250億元人民幣)。消息稱出售內容可能包括榮耀品牌、研發能力以及相關的供應鏈管理業務。除神州數碼外,其他潛在買家還包括TCL和小米。
出售榮耀 或可帶來多贏局面
這印證了天風證券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在其最新報告中的分析——華為可能出于規避美國制裁及回收資金等理由,出售榮耀手機業務。
報道稱,美國制裁讓華為陷入困境,華為為此重新設置其優先事項,出售榮耀手機業務有助于華為專注于其高端的華為手機業務,榮耀品牌出于對性價比的偏重,給華為帶來的利潤顯然更低。神州數碼據信已成為競購隊伍中的領先者,它是榮耀手機的主要分銷商。
郭明志表示,出售榮耀手機業務將是榮耀供應商和中國電子行業的多贏。
據Canalys數據顯示,榮耀手機二季度銷量為1460萬部,占華為同期5580萬部手機銷量中的26%。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榮耀去年的凈利潤不到50億元人民幣,收入則約為700-800億元人民幣。
華為官方與各路粉絲們的掙扎
榮耀手機業務若果真被出售,對于華為而言,必然將是一個非常標志性的事件。筆者把它理解為華為在制裁困局下戰略大撤退的的關鍵標志之一。
面對美國「極限施壓」式的制裁,華為著實承受了難以承受之重。
尤記得2019年5月15日,華為甫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5月19日,任正非就表示「美國的限制對華為的影響很小」,海思總裁何庭波甚至發表了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宣布了轟動一時的「備胎轉正」計劃:
今天,命運的年輪轉到這個極限而黑暗的時刻,超級大國毫不留情地中斷全球合作的技術與產業體系,做出了最瘋狂的決定在毫無依據的條件下,把華為公司放入了實體名單。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
「備胎轉正」計劃沸騰一時,但今日重新回頭審視,似乎難見「備胎」們為華為撐起一片天,「去美化」策略重點功臣,似乎更多還是日韓臺等非美系替代品們。
「實體清單」制裁延宕至今年9月15日,終于達到了所謂的「極限施壓」,這期間,雖然多次臨時許可證6次延期,但Google的安卓正式授權、ARM的架構、臺積電的代工、芯片設計軟件……乃至第三方芯片的購買都一步步地被切斷,剩下的只是英特爾和AMD的PC芯片等少數領域得以申請到許可證繼續供應。
這期間,華為和各路粉絲們一次次不甘心地或嘗試繞道避芒、或「傳謠」為華為沸騰續命。在華為來說,為了企業生存和發展,嘗試各種方式走出困局大體上無可厚非。而對于后者來說,不管是早期承自華為官方的「備胎轉正」還是后來上位的「塔山計劃」「南泥灣計劃」傳聞(對相關內容不了解的朋友,請翻到文末了解相關事件),其實都無助于華為真正走出供應鏈被切斷的困境。
華為戰略大撤退的關鍵標志?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回顧一下過去。被「實體清單」這近一年半來,華為其實已數次「撤退」。
例如,2019年6月3日,媒體報道了亨通光電收購華為海洋網絡(香港)有限公司51%股權的消息,當時業界就有分析表示,華為的「戰略退卻」或將從退出海纜市場開始。
成立于2008年1月的華為海洋,本是華為和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合資公司,華為占股51%。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華為海洋建設的海纜長度超過五萬公里,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超過15%,在行業內排名全球前四。
出售華為海洋股價,從海底光纜領域投身而退,對于華為來說,或是試圖打消美國政府對于其支配基礎通信網絡擔憂的一種回應。
又比如,面對自身在澳大利亞市場的不再受歡迎,華為也選擇了從澳大利亞市場撤退。2020年9月22日消息,華為澳大利亞子公司表示,將繼續削減在澳大利亞的員工數量和投資。澳大利亞在2018年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宣布了禁止華為為其5G網絡提供設備。
華為澳大利亞子公司人員發表的聲明稱:「……我們在澳大利亞裁減了1000個高科技和高收入工作崗位……我們的員工數量已經從1200人降至不到200人,明年還會更低」,據稱,自從澳大利亞針對華為的5G禁令發布以來,華為已經終止了在澳大利亞的1億澳元研發投資。
在此之前,8月31日消息,華為終止了對澳大利亞國家橄欖球聯盟(NRL)球隊——堪培拉奇襲隊(Canberra Raiders)的贊助——這項贊助已持續近十年。
再如,2020年9月16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了華為任正非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采訪的紀要。采訪中,任正非表示,華為愿意將5G技術和工藝向國外企業作許可,并且,這是以一次性買斷的方式,而非每年繳納年度許可費的作法。這亦可見,華為面對困境主動示好的姿態。
可以說,面對困境,如果美國的限制始終不松綁,華為總體上來說是難以脫困的——無論是「備胎計劃」還是「塔山計劃」「南泥灣計劃」,都無法起到幫華為脫困的作用。華為最主要的三大業務「消費者業務」「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都是高度技術依賴的,誠然華為本身積累了非常雄厚的技術實力,但脫離開美系先進半導體技術體系,這三項業務都難以發展壯大甚至是維持。華為有限的選項之一,就是戰略大撤退,將已到無法控制風險地步且在經營方面無法帶來足夠利潤的業務脫手,可以說是很理智的選擇。
還是上面的總結,榮耀業務如果出售,或是華為戰略大撤退的一個關鍵標志。問題在于,以后,華為還將會有哪些動作呢?
對于出售/競購傳聞,華為不予置評,神州數碼和小米沒有回應置評請求,TCL否認了。
責任編輯:xj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17瀏覽量
251550 -
華為手機
+關注
關注
7文章
6192瀏覽量
94122 -
榮耀
+關注
關注
6文章
1970瀏覽量
3926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