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段時間,元器件市場風波不斷。從8寸晶圓緊缺開始,整個半導體市場受牛鞭效應的影響,眾多半導體元器件開始紛紛調價,漲價聲浪不絕于耳。一方面,受到疫情影響,上半年的需求集中在下半年爆發,另一方面,5G的蓬勃發展也帶動市場開始起量,市場開始迎來新的機遇。
半導體元器件市場現大范圍漲價潮
具體到細分市場,由于疫情之后需求提振,不過上游產能卻嚴重不足,有臺灣媒體報道,聯電的8寸晶圓產能持續滿載,同時包括聯電在內的世界先進、茂矽等晶圓廠均傳出漲價消息。但晶圓代工廠產能不足的問題自多年前便已存在,盡管不少國內企業宣布對產線擴產或新建晶圓廠,但業內由于擔心產能過剩,真正將規劃落實的并在市場中形成有效產能的廠商卻少之又少。
從晶圓代工廠的最新財報來看,第三季度中芯國際實現營收20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0.2%,凈利潤達30.8億元,同比增長168.6%。華虹半導體第三季度銷售收入創歷史新高,達2.53億美元(約合16.5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9%。
臺灣地區晶圓代工大廠聯電第三季度營收達448.7億新臺幣(約合103.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9%,稅后凈利率達91.06億新臺幣(約合20.9億人民幣),同比大漲2.1倍。其前三季度合并營收達1315.25億新臺幣(約合302.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3.7%,稅后凈利率達162.91億新臺幣(約合162.9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47.9%。
值得注意的是,聯電第二季度整體產能利用率已經高達98%,8寸晶圓出貨量達到222萬片。此外,據調研數據發現,國內的8寸代工廠如華虹、華潤微等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也在90%以上。
由于8寸晶圓的緊缺,讓MOSFET、IGBT等器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此前已經有多家廠商宣布將MOSFET等器件的價格上調,上調幅度在5%-20%不等。
另一方面,近期又傳來MCU的全線缺貨,有業內人士反映,國際MCU大廠的產品已經全線延期,新排單基本都不接。同時在11月5日,半導體大廠ST的三個主要工會CAD、CFDT和CGT分別在各自所在工廠上發起罷工活動,作為MCU的龍頭企業,其罷工活動也將進一步加劇MCU市場的缺貨狀況。
與此同時,近期國內的覆銅板也傳來漲價的消息。由于覆銅板上游銅箔、環氧樹脂、電子玻璃布等原材料價格的持續快速上漲,促使覆銅板價格不斷上漲。在需求層面,由于中國對疫情控制情況良好,下游汽車、家電消正快速回暖使得覆銅板的需求增加,這也夯實了對覆銅板漲價的支撐。
在面板市場,漲價更是高潮迭起,近日更有消息透露,深圳已經出現了面板代理商大規模破天荒的暫停報價,停止接單的行為,有部分廠商已經因缺料無法開工,只能被迫縮短工作時間。
中大尺寸LCD顯示面板價格走勢(美元)|華安證券
今年面板行業的供需全面吃緊,產能持續出清且需求旺盛,而國內各廠商整合完畢后,京東方和 TCL科技市占率將超過50%,有足夠的定價權,在面板行業經歷了長期的價格下跌以后,已經具備了充足的漲價基礎。
以此來看,盡管元器件市場經常會出現惡意炒貨,囤積居奇的動作,但如此大規模元器件的價格上漲,不是少部分少部分商家炒貨就能解釋的。很顯然,如今半導體元器件市場正在經歷疫情之后,需求釋放的超級紅利期。
疫情、國際形勢成市場漲價元兇
2020年元器件的缺貨漲價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疫情及中美貿易沖突所導致,元器件供應鏈顧問、中國信息產業商會元器件應用與供應鏈分會副理事長吳振洲認為,一方面,中國對于集成電路產品的需求非常旺盛。
有數據表明,2019年全球半導體總產值為4200億美元,而其中的300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進口。吳振洲認為,在中國需求量極大的情況下,只要電子制造的終端產品需求仍然存在,那么供應就會持續不斷,因此缺貨只是暫時的。同時堅持開放及內外循環的政策,此輪缺貨潮并不會很漫長。
華信科副總經理楊世方以MLCC為例,解釋了當前元器件漲價的背后邏輯。他表示,今年MLCC在高容缺貨嚴重,低容的還較為正常。那為何會出現缺貨情況,一方面是因為某大廠,此前由于擔心受到制裁的影響,因此需要提前備貨,消耗了市場中的部分產能;另一方面,受到疫情影響,在上半年平板及服務器上的應用需求較大,這很大程度加速了對MLCC的消耗,擴大了市場缺口。
未來5年手機端應用對MLCC需求增速預測|東興證券
此外,還有一個微觀市場對于MLCC的缺貨也影響較大,即手機市場,雖然今年手機總體銷量并沒有明顯的上升,但其中5G手機的比例快速上升。相比4G手機,5G手機中MLCC用量將大幅提升,這一變化也加大了MLCC的消耗量。
掌握數據 但不要迷信數據
既然已經明確了目前正處于元器件的漲價潮,那么如何減少這一輪漲價潮對企業的影響,博思達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總裁袁怡表示:“作為終端客戶,應該盡早的做好自己的預期。一個有趣的事情是,在今年5月份之前,市場行情非常不好,但到了7月份,需求快速提升,市場又開始缺貨了,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市場預測,有些大客戶已經從原來的3個月延長至如今的半年;另一個則需要有充足的備貨,避免自身貨物的短缺,讓自己能夠完成合同上的交期,避免出現無法交割的情況,有些客戶在下單方面,也從過去的1~2個月,開始下3個月以后的單了。”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從業者喜歡依靠市場數據去預測缺貨的情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元器件市場備貨的動態趨勢,但依然無法準確的預測缺貨到底何時發生。云漢芯城總裁劉云鋒表示,缺貨是無法預測的,而數據只是檢測客戶行為的一種客觀表現而已,不要去迷信數據。
劉云鋒認為:“數據只是對市場行為的一種總結,當市場缺貨時,數據只會告訴你,的確缺貨了,這個時間唯一能做的只有搶貨。因此數據可以為缺貨帶來什么?只能減小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價格振幅。對于中間商而言,數據更多的反應上游甚至材料商的信息,幫助行業降低缺貨時引起的混亂。”
當然,雖然數據只能表明市場的確存在缺貨,但掌握了數據,可以及時的掌握哪里相對不缺貨,從而更好的進貨。Sourceability亞太區執行總經理王震昱認為,想要減少在缺貨漲價潮中受到的影響,主要有兩點。
第一,通過數據和信息的分享,比如今年AKM、STM32的產品出現缺貨情況,但僅在中國市場出現,還未擴散至美國及歐洲地區,可以通過區域性的數據比對,來減少自身缺貨的風險。
工程師在做設計時,不要再選擇那些原廠并不盈利的產品,或者老舊的型號。許多原廠的某款產品型號為何很難找到或者缺少?就是因為這款產品本身無法創造利潤,原廠生產的動力也不強。那么如果在設計端掌握到足夠的,可以讓工程師多挑選或者批準一些產品,就能夠靈活的避免缺貨所帶來的困擾。
盡管數據無法準確的告知用戶何時缺貨,但數據的作用也無法忽視。值得注意的是,數據也不是那么好獲取的,尤其是準確的數據。開步電子總經理陳童表示:“把握信息流,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缺貨風險。但問題在于能否第一時間獲得客戶需求的信息,獲取的信息能否快速給到上游供應商,而上游供應商是否又能把信息及時的傳遞至他的上游。”
陳童認為,這需要公司具備一個能力,即這家企業的銷售、采購或者技術人員,可以鏈接到多少家供應商和客戶。并且很多時候,代理商與上下游進行信息交換是有代價的,第一是成本,第二是信息安全問題,第三是如何交換。
對于如今市場的缺貨,陳童表示,缺貨并不是結果,而是一種過程。仔細觀察市場就會發現,最終每家供應商都不會缺貨,也沒有哪家企業因為缺貨而倒閉,只不過是拿到相關產品的早晚罷了。
缺貨漲價是否為國產替代機遇?
當然,目前的缺貨仍是客觀存在的,歸根到底是元器件的供不應求,也有人認為這對國內廠商是一種機遇。以MCU為例,當前國產MCU的市占率還不到10%,在市場持續缺貨漲價的背景下,國內的MCU企業有望獲得更多發展的空間。
中國MCU市場份額|國金證券
針對當前元器件市場的國產替代需求,陳童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企業為何要進行國產替代,是為了價格、質量還是供應問題?國產器件價格很好,但卻發現為什么很難替代呢?”
那么如今面臨市場的缺貨現狀,是否又是國產廠商的一個替代良機呢?陳童認為,在許多高價值可以實現成本替代的芯片商,當市場真正缺貨時,替代已經來不及了,而缺貨過了以后,替代便沒有必要了。即便是替代完了,可能還面臨質量風險。而在事實上,很多工程師都很保守,不太愿意采用替代產品。這也是為何國產替代很難實現的原因。
當然,作為當前全球最先擺脫疫情的國家,中國在這段時間將面臨一段非常好的紅利期。雖然國產替代路程仍然十分艱難,技術上仍有一定差距,但就像吳振洲所說,國產替代“早做要比晚做好”。
小結
理清目前元器件市場中缺貨漲價背后的原理,從根本上來看,受到疫情影響,以及國際貿易環境等因素疊加,致使上游產能不足。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國對疫情的快速控制,加上5G建設的不斷鋪開,以及新基建等政策的確立,讓上半年被壓抑的需求集中在下半年釋放,體現在市場中就是元器件的短缺。
掌握數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缺貨漲價對企業帶來的影響,但想要消除影響,則需要做好準確的預期以及充足的庫存。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號elecfans999。
-
電子元器件
+關注
關注
133文章
3345瀏覽量
105565 -
STM32
+關注
關注
2270文章
10904瀏覽量
356301 -
MCU市場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瀏覽量
776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