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電子領域,索尼可以稱之為「邪教般」的存在,每當我們談起它時,總會脫口而出那句經典的口號——「索尼大法好」,它象征了索尼在用戶心中超然的地位。當然了,這背后是索尼對先進技術的執著追求,以及對工業設計的極致理解,要知道就連喬布斯都曾是它的迷弟。
而作為眾多黑科技創造者,索尼自然缺不了一些其他廠商望塵莫及的技術。幾年前,曾任索尼 CEO 的平井一夫提出了「One Sony」的口號,他希望把索尼這些強大的技術整合到一起,來打造體驗最好的 Xperia 系列手機,本期極客博物館就收到了一位粉絲寄來的 Xperia Z3,這也是一款在 One Sony 戰略下打造的旗艦級手機。
特立獨行的索尼設計
作為索尼設計之下的旗艦手機,Xperia Z 系列自誕生起就有著標志性的獨特外觀,在 Z3 發布的一年前,第一款 Xperia Z 定下了前后純平玻璃 + 金屬中框的大基調,而 Z3 作為系列第四款機型,依然沿襲了這種風格。它的整體造型方正硬朗,息屏狀態下,前后兩面的純平玻璃讓機身一體性大大增強,看起來質感十足,最讓人感嘆的是纖薄的機身,厚度僅有 7.3mm,比最近發布的 iPhone 12 系列還要薄。
與此同時,攝像頭也做到了與機身齊平,沒有一絲絲凸起。不得不說,在被「奧利奧」、「浴霸」、「麻將牌」這種多攝手機強行扭轉審美后,回過頭來再看看當年單攝的 Xperia Z3,你會發現攝像頭只是機身上的一個小點綴,低調內斂,真是讓人賞心悅目。
中框設計是 Xperia Z3 與前幾代不同的地方,雖然整機第一眼看上去棱角分明,但那其實是機身 R 角過小造成的錯覺,如果仔細觀察后,就會發現 Xperia Z3 的中框實為弧面設計,想必是前幾代的平直邊框容易造成硌手的不良體驗,所以便在 Z3 上做了改進。實際上手后的握持感確實也不錯,再加上機身重量僅有 152g,給人感覺輕盈又不失質感。不過中框上的開孔和按鍵很多,摸著不是很舒服,觀感上也沒那么講究了,但這些開孔和按鍵恰恰也反映出日系手機區別于其他手機的最大特點——實用至上。
Xpreia Z3 的機身左側,由上至下分別是 micro USB 充電口、磁吸充電口和手機掛繩孔,機身右側則為 TF 卡槽、Nano-SIM 卡槽、圓形電源按鍵、音量按鍵和物理快門按鍵,機身頂端還有那個年代還沒取消的 3.5mm 耳機孔,底端就什么都沒有了。按理來說普通手機只要電源鍵和音量鍵就足夠了,但 Z3 還多了掛繩孔和物理快門鍵,而圓形的電源鍵也采用了不同的材質和色彩,這可能就是日系產品實用主義的體現吧。另外,據說電源鍵的設計靈感來自于機械手表的表冠,可能索尼覺得這樣就能在手機上凸顯出機械手表式的高端精致了,只是我們手中這臺伊拉克成色的已經不再輝煌。
值得一提的是,機身上的很多接口都被防塵蓋封起來了,并且內部也設有防塵防水膠圈,這是因為 Xperia Z3 是一部三防手機,防塵防水等級達到了 IP68 級別,整個機身只有 3.5mm 耳機孔裸露在外,不過內部也有防水涂層,所以你完全可以在水管下任性沖洗,或者是泡水里拍照裝 X,正好這個時候,物理快門鍵就能發揮作用了,而且這顆快門鍵和相機一樣是兩段式的,輕按可以對焦、按下即可拍照,這種設計在當時其實已經不多見了,而直到今天,它還存在于索尼手機上,這種固執的堅持也體現了實用主義的理念。
中框上還有一個小細節,我們可以發現 Xperia Z3 的中框并不是連在一起的,四個邊角分別有四顆小球把它分割開來。這四顆小球為復合塑膠材質,這樣設計是為了增強手機的抗摔性,因為手機在跌落時邊角最易著地,采用柔韌性更強的復合塑膠可以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只是在美觀度上會有所犧牲,尤其是這四個小球的顏色和金屬中框還不一致。當然這又是實用主義的妥協了。
「One Sony」指導下的 Xperia
索尼是一家以技術為導向的公司,無論是在影音方面、還是影像方面,都有著數不盡的黑科技,所以當平井一夫計劃把這些黑科技融入手機、并提出「One Sony」的概念時,別說索粉了,就算路人都覺得 Xperia 一定能成。
索尼 Xperia Z3 于 2014 年 9 月發布,為了幫大家更好的回憶起來,同期發布的手機還有 iPhone 6 和小米 4。Xperia Z3 搭載了當時旗艦級的 SoC 驍龍 801,存儲方面配備了那時主流的 3+16GB,當然也支持 TF 卡擴展,而在屏幕方面,5.2 英寸是兼顧握感和觀感的黃金尺寸,同時屏幕上還加持了索尼電視獨家的畫質引擎,最出色的是相機參數,在那個大家都是 1300 萬像素的年代,Xperia Z3 卻配備了一顆 2070 萬像素的「G 鏡頭」。這些豪華的硬件足以說明它的旗艦地位,也是索尼尖端技術的體現,當然 4999 元的售價也非常高端。
我們來重點說一下拍照和影音表現,這也是最能體現「One Sony」的功能點。
拍照方面,Xperia Z3 后攝旁的「G」字標足以證明它不俗的硬件規格,畢竟這不免讓人想到索尼微單上的 G 大師鏡頭。Z3 上的這顆傳感器擁有 2070 萬像素,尺寸為 1/2.3 英寸,ISO 感光度最高可達 12800,而同期的安卓旗艦普遍為 1300/1600 萬像素,iPhone 6 則為 800 萬像素,雖然像素多少并不能決定畫質好壞,但不管實際效果如何,至少索尼在硬件參數上做到了全面領先。
而在顯示方面,索尼電視中的 X-Reality 也下放至 Xperia Z3 上,另外還提供了超逼真模式,可以讓照片和視頻的色彩更豐富。音效方面,Xperia Z3 擁有自家的 Hi-Res 小金標認證,要知道那時候的小金標,營銷意味還沒現在這么重,Xperia Z3 在這方面也下了番功夫,它將索尼音頻產品上的醇音技術和 DSEE HX 數字增強技術融合進來,其中 DSEE HX 可以把有損音樂損失的高頻部分用算法進行補充,所以就算用戶聽一些非 Hi-Res 品質的音樂,也可以通過這些技術獲取更好的聽感。
除了對手機賦能外,One Sony 的策略還體現在與 PlayStation 4 的聯動上,用戶可以把 Xperia Z3 與 PS 4 和 DualShock 手柄連接,這樣手機便可以充當顯示屏,用戶不必一直被綁在電視前,完全可以隨時在手機上繼續電視里沒完成的游戲,按現在的說法來講,這有點像「多屏協同」功能。當然了,這也是索尼將自身技術資源與手機相結合的成功案例。
偏執狂的失敗
Xperia Z3 雖然擁有著頂尖的硬件規格和出色的工業設計,但用戶體驗卻非常糟糕,尤其是國外 Android 廠商謎一樣的系統設定讓索尼展現得淋漓盡致,它完全照搬了 Google Android,沒有半點自己的思考,盡管我們手中這臺已經更新至 2016 年的 Android 6.0 版本,但它依然和原生 Android 一樣,完全不符合國內用戶的操作習慣。
而在硬件優化方面,這也是索尼手機一直以來的痛,盡管它配備著頂級的屏幕、出色的 CMOS、但在軟件優化上卻沒能發揮出最大優勢,而索尼各個部門拿出的獨門黑科技,更多時候像是沒有思考的硬件堆砌,而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體驗。
在 2014 年,你依然可以把 Xperia Z3 當作一部優秀的旗艦機,但在那個市場充滿變數的背景下,手機間的競爭即將從硬件攀比轉向用戶體驗上來,而索尼在這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它似乎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薄弱,依然偏執的堅持自己的想法,即便那并不是大眾真正想要的。彼時,華米 OV 四大頭部的格局已經初顯,而一味追求「黑科技」的索尼似乎還沒有意識到新時代的來臨。
責任編輯:haq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02瀏覽量
180447 -
索尼
+關注
關注
18文章
3205瀏覽量
1049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