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在是年輕人的天下,各種商業服務均以年輕人為核心受眾。與此同時,年輕人還在互聯網輿論環境下掌握充足的話語權。久而久之,似乎給人一種只要服務好年輕人就萬事大吉的錯覺。
其實不然,數量龐大的老年人群體也不容忽視,或許他們鮮少在互聯網上發聲,但并不代表他們沒有需求。現實往往很扎心,老年人不僅有旺盛的需求,而且需求遠遠未被滿足。以移動支付、人臉識別為例,年輕人早已見怪不怪,但對于上網經驗不豐富的老年人來說,仍具有較高的使用門檻,不會使用者大有人在。
最近,兩段與老年人有關的視頻讓人揪心不已,暴露出其與數字化時代格格不入的扎心現狀。一段是一老人獨自冒雨在柜臺交醫保,工作人員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么告訴親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就)這兩個方式。”老人得知后有些不知所措。
另一段則是為激活社保卡,一名94歲老人被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老人膝蓋彎曲,十分吃力,實在讓人不忍心看下去。將心比心,兩位老人的尷尬遭遇,這畫面刺痛人心,讓人不免心酸。我們在同情老人的同時,也應深刻反思,新技術應用別成為老年人邁不過去的坎。
要知道,移動支付、人臉識別等新技術在推廣時,通常呈現出一刀切的現象,即在潛意識中默認年輕人與老年人都適用,并未針對老年人這一弱勢群體作妥善安排,比如推出更多人性化舉措。說直白點,新技術背后的互聯網公司只考慮迎合年輕人,卻對老年人不夠重視,甚至直接忽視。
因此,你會看到,當只接受移動支付、拒收現金,老年人一片迷茫,不知如何是好。人臉識別應用在銀行也極其死板,規定必須本人親自到場,這給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出了個大難題。
話說,新技術原本是給用戶帶去便利、降低不必要成本,卻無形中給老年人添堵,仿佛被隔絕在當今數字化時代。種種動作變形,歸根結底是違背讓社會更美好初心的體現,完全不可取,也不得人心,亟待改進。
對了,給大家科普一下。其實,現實生活中拒收現金屬于違法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一章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至于人臉識別,也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監管部門曾明確提出,對行動不便者要提供上門服務,讓認證對象切實感受到服務帶來的便捷和尊嚴。一個好消息是,如何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會,不至于與社會脫節,已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注意和重視。
針對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遇到的問題,國家終于出手解決,明確提出以下4點要求:一、任何單位和個人日常消費不得拒收現金;二、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三、醫院要保證一定現場號源和人工服務窗口;四、各級政務服務平臺應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讓老年人辦事少跑腿。
在我看來,國家及時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無疑是利民便民之舉,堪稱廣大老年人的福音,將更好地造福他們,使他們更便利地享受各種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
責任編輯:xj
-
智能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09瀏覽量
117489 -
電子支付
+關注
關注
0文章
51瀏覽量
12401 -
人臉識別
+關注
關注
76文章
4011瀏覽量
818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