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BS 10月份的《Tearing Down the Heart of an Electric Car Lap 2: Cost Parity a Closer Reality?》里面有一些比較有趣的內容。在這份報告里面,有不少信息是對之前拆解系列的更新,隨著高電壓體系5系電池進入,這顆180Ah的電芯也逐漸被代替。
圖1 180Ah導入的時間點
180Ah(公告為177Ah)的電芯的背景
首先還是談一下這顆電芯的歷史背景,其實回過頭來看是非常有意思的。在國內推動NCM811在2017年有幾個意義:
1)2017年開始補貼加入能量密度,從Pack的90Wh/kg基礎到120Wh/kg,一路往上到160Wh/kg,主要突破的就是從原有LFP轉換到三元電芯技術路線,而當時誰能量產NCM811變成了一個技術、工藝的能力體現,比如BYD當時就慢了;
2)當時的三元高鎳路線,最主要是歐洲車企的偏好,對于能量密度、成本和鈷資源約束的擺脫需求,共同造成了這條技術路線的高大上;
3)這顆180Ah(177Ah 1C)就是當時最為流行的3倍厚大電芯+NCM811體系,降本路徑的最有解。
圖2 當時主導的是降鈷和降本
從2019年開始,不少的車企開始導入這個電芯,如東風、廣汽、小鵬、合眾、吉利、江鈴、威馬、長安和廣汽豐田,在模組不更換下能夠往160Wh/kg的線沖擊,這個電芯雖然產能上控制,但是總體還是在爬坡。
圖3 這顆電芯算是當時的寵兒
拆解分析和成本分析情況
這個是這個報告里面的分析,這顆電芯鈷的含量占9%,比之前的70Ah少了一半,鎳的含量提高到了72%。
圖4 180Ah(Gen3)電芯和之前70Ah(Gen1)的對比
從成本的角度來看,180Ah電芯的BOM成本在2019年估算為76美金,大概是0.516元/Wh,這是在當時所謂的0.6元/Wh目標下面的。
圖5 180Ah的電芯的基礎評估
下面這個圖很有意思,把電芯分成了電芯、殼體、卷芯和內部匯流的部分。
圖6 180Ah的電芯拆解概覽
這個用X光掃瞄的部分,讓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這個180Ah電芯在內部的排布,由于內部產氣的需求,電芯在上端是留了比較多的空間,用來控制電芯排氣的匹配。
圖7 180Ah電芯的X光掃描
對卷芯的掃描比較有意思,電芯做大做厚對于工藝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只不過電芯大了,很多特性也不會像小電池這么容易體現出來。
圖8 卷芯掃描
從成本的角度來看,當時這顆電芯在成本角度的考慮,是達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戰略效果的,如下所示,在未來下一代評估中,UBS估計電芯能往80美金/kwh來做,這個降幅也就是20%左右。
圖9 B&C兩家成本對比和特斯拉目標4680的降本的計劃
小結:從戰略的角度,這是一顆對于公司發展有非常意義的電芯,這確認了技術的差距也拉開了資金集中投入電池的序幕。不過我覺得在短期內高鎳路線相對停滯,很多事情也在慢慢發生變化。
責任編輯:lq
-
高電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49瀏覽量
18185 -
電芯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31瀏覽量
25933 -
能量密度
+關注
關注
6文章
287瀏覽量
16515
原文標題:【捷瑞空氣?總工札記】180Ah方殼電芯拆解和成本分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