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在汽車行業最火的,除了新能源肯定要數自動駕駛了。其實世界上第一輛自動駕駛車輛Stanford Cart早在1961年便誕生了,但是受制于當時的技術能力,其每移動1米需要20分鐘。之后人們雖然沒有停止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究,但直到進入21世紀的第2個十年,隨著計算機、網絡、環境感知設備等技術的飛速發展,自動駕駛才雨后春筍般涌現到人們面前。
雖然近兩年很多車企都推出了自己的自動駕駛車輛,不過真正投入到實際運行的并不多。這主要是因為不是給一輛汽車裝上幾個雷達它就能夠自動駕駛了,其背后涉及大量算法、通訊網絡、車路協同、控制平臺等技術問題。可以說,脫離應用場景而只談自動駕駛車輛是不嚴謹的。而作為國產客車的排頭兵,宇通已經實現了自動駕駛車輛在開放道路的運行。
2018年5月,達到有條件自動駕駛等級的純電動客車在鄭州宇通廠區實現常態化運營,并面向全球用戶直播展示。當時宇通的自動駕駛車輛,是在傳統公交車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系統的集成度和匹配度還比較初級。2019年3月,宇通L4級自動駕駛巴士亮相博鰲亞洲論壇,該車已經是專門為自動駕駛而設計研發的車輛。同年5月,宇通5G智能公交在鄭州智慧島進行試運行,自動駕駛離實現商用更近了一步。
而在2020年11月18日的北京客車展上,宇通召開了“自動駕駛微循環解決方案2.0版”發布會,旗下全新自動駕駛巴士小宇2.0版正式亮相。小宇2.0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可實現超級巡航、動態避障、自主超車、精準停靠、車路協同、自動泊車、自動充電、遠程駕駛等功能,還能夠適應暴雨、中雪、大霧等極端天氣。
小宇2.0外觀采用全新設計語言,相比之前虎頭虎腦的樣子,新車造型更加犀利。由于玻璃所占車身比例更大,整體頗有些太空艙的感覺。
車頭大燈采用貫穿式設計,中間還增加了藍色氛圍燈。上下配以帶有三角形孔洞的格柵,下方格柵可以看到3個毫米波雷達和6個超聲波雷達。
車頭上的兩個“犄角”引人關注,之前車型激光雷達設置的位置大約在車身中部,而新車將其升高到接近車頂的位置。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這樣設計的一個好處是可以越過一些障礙物提高感知范圍,另一個好處是較高的位置可以盡可能避免碰撞到行人和車輛。不過水平放置的激光雷達升高了高度,車頭周圍位置的感知精度就降低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犄角”下方還斜置了1個激光雷達,有效覆蓋車頭以及兩側的區域。另外,“犄角”上還設有向前、45°角、90°角、向后、向下共6個攝像頭,車輛可以全方位感知周邊情況。
尾燈同樣采用貫穿式設計,與車頭相呼應,保險杠上設有6個超聲波雷達。
車尾的“犄角”配備一個激光雷達和一個視覺相機,感知車尾周圍情況。
盤依然采用短前后懸設計,確保車內空間。車身長寬高分別為5500×2050×2650mm,可乘坐8人。搭載宇通自家的TZ210XSYTB70電機,電機額定功率47kW,峰值功率120kW,動力電池額定容量173Ah。
輕按車門上的按鍵便能打開車門,車門采用地鐵塞拉門式設計,車門打開寬度能夠滿足兩人同時上下車。車輛采用超低一級踏步、車內純平地板設計,乘客上下車方便,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上下車更容易、更安全。
車內高度達到2.1米,結合占據車身三分之二的玻璃側圍,沒有絲毫壓抑之感。內飾設計簡約輕奢,做工用料都很細致,并且置身新車內并沒有聞到任何刺鼻的味道。座椅柔軟舒適,第一排還配備了桌板,更加適合園區、廠區內接待場景。
座椅周圍以及車頂均設有氛圍燈,帶來更溫馨的乘坐環境。每排座椅旁邊均設有2個USB充電口,以及緊急停車開關。
車頂照明燈類似吸頂燈的設計,車頭設有娛樂電視、車內攝像頭以及安全錘,車輛中部設有線路站點信息顯示屏,便于乘客了解相關信息。
車門兩側均設有按鍵開關,右側門柱上設有一塊觸摸屏,可查看車輛相關信息以及調整設置控制,頂部還有一個緊急開關拉手。
小宇2.0由于是載人工具,更受人們的關注。而它只是自動駕駛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有道路、站臺、場站、充電、云控平臺等相關配套設施的相互協作,而這些都已經囊括在宇通“自動駕駛微循環解決方案2.0版”里面。從交通規劃、方案設計、建設交付,到安裝調試、培訓運營全方位支持,這才是一個靠譜的、有實際應用價值的自動駕駛產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通過手機APP約一輛自動駕駛小巴,舒適快捷的前往目的地,既環保又安全,這樣的出行方式多么美好。
責任編輯:xj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784瀏覽量
166397 -
宇通客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瀏覽量
64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