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國外程序員半個多月來的嘗試,一些常見開發工具的兼容狀況也得到披露。
Xcode、VS Code、Homebrew……等常用工具能夠完美運行嗎?如果你還在因為這些問題猶豫要不要買,那么看了這篇文章或許能得到答案。
代碼編輯器
Vim是通用二進制文件,因此它已經能在M1上直接運行。
VS Code可以通過Rosetta 2轉換來運行,而insider版已經原生支持ARM平臺的MacBook,相信正式版也不會太遙遠。
Xcode
蘋果第一方開發工具Xcode自然不必擔心兼容性,而且它在M1芯片上的運行效率很高。
編譯PSPDFKit PDF SDK,在2019年16英寸MacBook Pro上耗時7分31秒,在M1版MacBook Air上則耗時8分49秒,而后者是無風扇的。
不過Xcode在測試低于iOS 14版的應用程序時,會出現一些問題。WebKit會在內存分配器中崩潰,Xcode有時會定期卡死。
因此如果你要測試較低iOS版本程序,還是在Intel版的MacBook上運行,或者希望下一次Xcode更新時,蘋果能解決這個問題。
Docker
現在Docker無法在M1芯片上運行,也無法通過Rosetta 2轉換的方式使用Docker Desktop。
但是同樣使用ARM芯片的樹莓派卻能做到。
所以在MacBook上運行Docker最好的方法是:運行ARM版Linux虛擬機,在虛擬機中運行Docker。
具體操作方法請參照這篇教程
至于Docker官方何時將提供支持,可以注冊Docker ID來獲取最新進展。
Homebrew
Homebrew可以通過Rosetta 2轉換的方式進行安裝,方法也很簡單,只需在過去的安裝命令前加上arch -x86_64即可。
這種通過轉制的Homebrew在某些軟件上可能有一些兼容性問題,因此建議安裝另一個手動編譯版。
第一種方式安裝的Homebrew在/usr/local/bin目錄下,而第二種方式安裝的在/opt/homebrew目錄下,后者不會自動添加到PATH環境變量中,因此需要手動設置。
這樣,你的Mac里就有了兩個Homebrew:一個是Rosetta轉換的,一個是原生的。原生的目錄在前面,那么brew命令將默認運行這個版本。
如果想運行Rosetta轉換版怎么辦?我們可以單獨設置一個ibrew命令:
目前,Homebrew尚未提供用于ARM Mac的預編譯軟件包,因此最好使用brew install -s 命令進行安裝。
具體有哪些軟件包不兼容,可以到GitHub項目頁的issue中查詢:
其他常用軟件
說到編程必備,怎么能少得了Chrome,現在Chrome 87版已經開始支持M1版的MacBook。
還有微軟的Office三件套,若使用Rosetta 2轉譯,啟動時間可能需要20秒。官方建議安裝針對macOS Big Sur優化的16.43版。
微軟官方表示,已經開始將Mac應用程序遷移到通用二進制文件,未來Office三件套的兼容性不成問題。
如果是基于Electron的應用程序,經過Rosetta 2轉譯后速度會變得很慢。原因可能是V8 JavaScript編譯器似乎阻止了提前翻譯。
現在最新版的Electron(Version 11)已經支持了M1芯片,還需要等其他開發者更新軟件。
由于Rosetta 2轉譯的程序會變成只讀文件,因此自動更新將被禁止,此類程序需要用戶手動更新。
虛擬機和Windows
雖然VMware和Parallels可以在M1芯片的MacBook上使用,但是所有Mac虛擬化解決方案均不支持Apple Silicon。免費開源的虛擬機Virtualbox更是無法運行。
現在ARM版Windows可以仿真x86應用程序,而微軟正在研究x64仿真。
最近模擬器軟件CrossOver展示了在Mac上運行Windows軟件的能力,但這只是運行單個程序,而非運行虛擬機和整個系統。
而且M1最高只支持16GB內存,對虛擬機來說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在運行并行測試時,Mac開始大量在硬盤和內存之間進行數據交換,性能確實下降了。對于運行的虛擬機,這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結論
新款搭載M1芯片的MacBook速度快、運行安靜,但是在軟件方面還需要做很多工作,才能趕上搭載Intel芯片的MacBook。
你可以拿它作為第二臺開發電腦使用,如果作為主力開發機,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想要更好的兼容性需要等到明年軟件廠商更新,或者是M2發布。
另外,最高16GB的內存對程序員來說可能還是不夠,希望未來的Mac有32GB內存可選。
責任編輯:PSY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25瀏覽量
423174 -
開發
+關注
關注
0文章
370瀏覽量
40836 -
macbook
+關注
關注
0文章
496瀏覽量
4168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