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全國民辦職業教育質量提升現場會在廈門召開,此次會議以“提質增效、增值賦能”為主題,由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福建省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旨在增強民辦職業院校標準意識、質量意識,全面提升民辦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快商通董事長肖龍源受邀出席現場,圍繞“人工智能時代下的職業教育新機遇”進行觀點闡述。
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興科技已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重塑生產、分配、消費等社會生活的各個環節。與此同時,關于人類是否會被機器取代的爭論也日漸激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20年,85%的企業將采用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替代人工,但同時,技術也將創造新的工作崗位。
快商通董事長肖龍源認為,這些工作崗位的出現,會在一段時間內帶來社會的結構性失衡現象,即勞動力市場需求和人才技能不匹配矛盾的情況,職業教育的新機遇就隱藏其中。
據高盛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分布》報告統計,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儲備,中國只有5%左右,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作為一種較為靈活的教育方式,職業教育是人才培養和輸送一大活泉。緊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市場反應靈敏度高,是職業教育的一大優勢,相關院校可結合企業用工缺口,快速培養出能有效對接市場需求的人才。
職業教育能夠發力的企業需求方向有哪些?肖龍源從人工智能企業創業者的角度給出答案:
隨著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人工智能背后的“老師”將成為企業的迫切需求。這里的“老師”并不僅僅是算法研究人員,還包括新興的AI訓練師、數據標注師等人工智能延展職業,后者正是職業教育能夠發力的地方。
以數據標注師為例,人工智能模型需要大量優質的數據資源做支撐,這便催生了數據標注的市場需求。數據標注最常見的是畫框,例如檢測的目標是車,標注員就需要把一張圖上的所有車都標出來,畫框要完全卡住車的外接矩形,框得不準確機器就可能“學壞”。通常來說,數據標注并不需要很高的技術門檻,職業教育院校可很快補齊市場缺口,為人工智能企業輸送人才。
肖龍源還認為,要使職業教育盡早適應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社會變化,需要產學研聯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快商通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將持續推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與院校一起為“人工智能+X”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貢獻力量。
fqj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63瀏覽量
268917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08瀏覽量
2383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