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華為“不造車”的決心,無疑讓很多期待華為牌汽車的公眾感到失望。但在這一表象背后,華為其實有著更大野心,就是在車企加速向“新四化”邁進的時代浪潮下,其要扮演支撐眾多車企轉型升級的背后巨人。
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英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領軍企業。二十多年以前,像戴爾、惠普、康柏、聯想、宏碁、東芝這樣的電腦公司,正是領時代風騷的企業,但是在電腦制造業逐漸式微后,人們發現電腦普及浪潮中的最大贏家并不是這些電腦公司,而是其背后供應商,比如研發軟件系統的微軟、制造CPU的英特爾、提供GPU的英偉達……
十多年以前,手機產業進入智能機時代,蘋果、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紅極一時,但是現在人們都知道,能提供手機系統的谷歌、能生產頂級CPU的高通、能制造OLED屏幕的三星,要比大多數的手機企業有價值得多。它們才是眾多手機企業背后的巨人。
如今,一個比電腦、智能手機體量更為巨大、涉及的技術更為復雜,前景更為廣闊的產業,也踏上了時代的浪潮,它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浪潮之巔的新能源車企,今年個個紅的發紫。成立僅17年的特斯拉,雖然年銷量不到豐田汽車的三十分之一,收入不足豐田的十分之一,其市值卻幾乎相當于豐田、奧迪、戴姆勒、通用四大車企市值總和。成立僅6年的蔚來汽車,市值一度位居車企全球第四,中國第一;小鵬汽車的市值一度也超越老牌互聯網企業百度……
作為中國最具科技實力的龍頭企業,華為承載了國人在很多產業中的夢想。或許是因為這種原因,近年來,關于“華為造車”的輿論時有傳出,特別是10月30日,華為年度旗艦智能手機Mate40上市發布會中,華為宣布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的成立,更是讓這種輿論甚囂塵上。
但對于這樣的輿論,華為堅決表示否認。在近日任正非簽發的《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中,特別用粗體文字強調,“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為了強調“不造車”的決心,文件中載明,“以后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文件的末尾顯示,這份文件有效期為3年。顯然,不僅僅是普通大眾,包括華為內部很多人都希望華為進軍汽車制造領域。
華為“不造車”的決心,無疑讓很多人感到了失望。但在這一表象背后,華為有著更大野心:在車企加速向“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邁進的時代浪潮下,華為要扮演眾多車企轉型升級背后的巨人。
而且這樣的“野心”已經進入到實施階段。10月份的廣州車展前,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就宣布,將攜手華為、寧德時代,一起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11月20日,沃爾沃發布了首款搭載HMS for Car華為智慧車載解決方案的新車——沃爾沃XC40 RECHARGE,該車的車載系統集成了華為應用市場、華為快應用、華為智慧助手等服務。11月27日,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ARCFOX BU總裁于立國透露:“我們和華為聯合打造了ARCFOX極狐最新款產品HBT。新車搭載3顆96線激光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傳感器,華為提供的芯片算力達到352萬億次每秒。”
如今,華為正越來越頻繁地登上汽車新聞,越來越多地為車企提供助力。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正是華為助力車企升級的載體。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所說,“HI帶來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我們繼承華為三十年的技術積累,和汽車行業深度融合,并追求跨越式技術發展,實現領先與超越。”
華為的目標是讓HI品牌成為汽車行業“要素品牌”的代表,被各大車企廣泛采用,車內用華為的技術,車身印上HI品牌的LOGO,給予車企品牌加持、背書。同時在HI品牌的賦能下,消費者也能夠信賴華為的科技,信賴與華為合作的車企,信賴華為和車企共同“造”的車,以及共同“打造”的“品牌”。“新車型使用車企的品牌,HI logo將在車身上呈現”,王軍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 ICT 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也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ICT是華為的強項,傳統車廠的弱項,華為由此切入,以做增量業務為主,阻力小,合作空間大。
資料顯示,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包括1個全新的計算與通信架構,以及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和智能車云5大智能系統,還有目前應用較少的激光雷達、AR-HUD等智能化部件,幾乎涵蓋了汽車智能化的所有領域。
HI的技術實力如何?應該說非常深厚。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電控、車云,都涉及到大量軟件和算法。而華為在無線領域和人工智能領域積累了大量軟件、算法的人才與經驗。最近華為的自動駕駛,獲得了德國萊茵T?V集團頒發的《ISO 26262:2018功能安全認證設計階段確認函》,這是業界首個通過ASIL-D功能安全評估的高階自動駕駛全棧系統,而且不同于以往在高階自動駕駛領域只針對管理流程的簡單認證,此次安全評估是針對產品本身的完整認證,突破了傳統標準認證范圍。
在操作系統上,華為的鴻蒙車機OS是單獨為汽車開發的操作系統,包括鴻蒙座艙系統HOS、智能駕駛系統AOS、智能車控系統VOS。數據應用更是華為的強項,王軍舉例:“如果把電池的數據分析、計算之后,(電池事故)我們現在目標是5分鐘提前預警,我們年底的目標是做到提前一天預警。”
另外像自動駕駛的關鍵設備激光雷達,華為的目標成本是做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約合人民幣1300元、650元),而市面上的激光雷達動輒高達上萬美元。據說華為激光雷達已經成為了主機廠搶購的爆品。如果一切順利,僅這一項就能改變全球自動駕駛落地進程,甚至自動駕駛技術格局。
目前,華為與車企的合作模式有三種:第一種,做傳統的Tier1,直接給車企提供激光雷達、AR HUD等智能化零部件;第二種,基于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控三大計算平臺以及AOS、HOS、VOS三大操作系統,給OEM提供平臺化業務,供OEM與第三方合作伙伴進行上層的應用開發;第三種,為客戶提供全棧的HI品牌解決方案,車型上會打上HI 品牌標識。據悉,最早有HI logo的車型將在2021年底面世。
王軍曾向媒體提供過一組數據:“當汽車智能化程度每提高1%,全球汽車零部件(除美國市場外)市場空間可能就會擴大33億美元;如果智能化程度和電動化程度同時提高1%,整個汽車零部件的空間就會擴大60多億美元。”而目前車企大多數的車企,智能化和電動化征程才剛剛開始,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市場未來的巨大潛力。
參考及引用數據及資料:
《HI的野心:不是“華為牌汽車”,而是Inside每一輛車》來源:蓋世汽車資訊
《何必造車?華為可以inside每一輛車》 作者:劉寶華
責任編輯:xj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6瀏覽量
252114 -
ICT
+關注
關注
3文章
413瀏覽量
36605 -
智能駕駛
+關注
關注
3文章
2541瀏覽量
488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