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賣耳機,嘗到甜頭了。
自第一代 AirPods 上市至今,短短三年多,真無線(TWS)耳機已經變成了智能硬件市場最炙手可熱的概念。蘋果徒手開辟了一片巨大的市場,占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于任何對手。
AirPods 也成為了蘋果最重要的「發動機」之一,在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的背景下,給蘋果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推出一個更好、更貴、更賺錢的 AirPods 似乎順理成章。周二晚,蘋果正式推出了 AirPods Max,售價 4399 元,相當于基本款 AirPods 的 3.5 倍。
但 AirPods Max 并不是一個「全新形態」的產品,它是一個重達 384g 的頭戴耳機。這是一塊歷史更久,競爭極為激烈,甚至是疲態盡顯的市場。
此時推出 AirPods Max 的意義是什么?蘋果能再次引領革命,顛覆行業嗎?
聲音的「無線中轉站」
AirPods 的誕生,伴隨著巨大爭議。
2016 年秋天的那場發布會上,Phil Schiller 宣布,iPhone 7 將取消 3.5mm 耳機孔。沒有任何預兆或產品爆料,蘋果直接取消了這個有著幾十年歷史的接口。從 Walkman 到 iPod,再到幾乎所有電子設備,3.5mm 耳機孔見證了「數碼消費品」的興起,早已是音頻接口的通用標準。
臺下一片死寂。緊接著,Phil Schiller 說,我們找到了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AirPods。產品宣傳片里,Jony Ive 說,「我們相信未來是無線的。」(We believe in a wireless future.)
但人們不喜歡 AirPods,它看起來很容易丟,需要充電。提供的體驗似乎與普通的 EarPods 沒多少區別,而且還需要你額外付出 1200 元。從 AirPods 發布,到正式開售的 3 個月時間里,輿論幾乎是一邊倒的批評。
在此之后,蘋果再也沒有在發布會上介紹過 AirPods 產品。每次都是備好貨之后直接官網上架,用產品說明一切。
AirPods 不只是一副「無線耳機」,它是一副可以時刻戴在耳朵上的「音頻 IO」設備。它沿用了 EarPods 的耳機模具,能提供極為舒適的佩戴感受,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感到不適。
它可以接收任何蘋果設備發出的聲音,同時感知用戶發出的聲音。無論是用 iPhone 聽歌、用 iPad、Mac 看視頻,用 Apple Watch 打電話,AirPods 可以接管所有的音頻輸入輸出。在蘋果生態里,它是聲音的「無線中轉站」。
AirPods 還成為了一種「可穿戴」的文化潮流。走在街上,你很容易注意到其他人耳朵上純白色的 AirPods,有人將它戲稱為「直男的耳環」。在美國,「戴 AirPods 讓人看起來更富有」甚至成為了一個流行梗,盡管它的價格并不算特別貴,但它具有「首飾」的特性,非常引人注目。
時尚奢侈品牌也加入其中,包括 LV、Fendi 在內的多個品牌都推出了專門用來裝 AirPods 耳機盒的小包,還有一些設計師針對 AirPods 耳機推出了專門的配飾。當然,這些奢侈飾品的價格比耳機本體要貴得多。
發售一年之后,AirPods 贏得了人們的認可。它不僅成為了史上最受歡迎的無線耳機,還開創了 TWS 耳機這一全新的產品形態。據彭博社報道,從 2017 到 2019 年,AirPods 的年銷量分別為 1500 萬、3500 萬和 6000 萬部,銷量極速增長,速度驚人。
2019 年 10 月,蘋果推出 AirPods Pro。將舒適的佩戴體驗,和主動降噪功能結合到一起,彌補了以往藍牙降噪耳機的各種功能小缺憾。AirPods Pro 一經問世就取得巨大成功,發布后半年內,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在 AirPods 之前,蘋果從未重視過「耳機」這個產品品類。過去 20 年,蘋果幾乎只用過兩套耳機模具,一套是 2001 年隨 iPod 推出的「小白」耳機,另一套則是 2012 年問世的 EarPods。盡管蘋果在 2014 年收購了主打高端耳機產品的 beats,但后者一直保持著品牌獨立,蘋果也從未投入大量資源去宣傳 beats 產品。
通過 AirPods,蘋果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產品品類,也孵化出了一個新的耳機「品牌」。AirPods Max 的發布,標志著蘋果對傳統耳機領域的「全面宣戰」。
計算音頻時代
談論 AirPods Max,不得不提到另一款蘋果的音頻設備,HomePod。
2017 年的 WWDC 上,蘋果發布 HomePod。當時輿論普遍認為 HomePod 會是一款對標谷歌和亞馬遜同類產品的「智能音箱」,主打智能語音助手功能,能回答用戶的各種問題、甚至幫忙叫 Uber……
但蘋果沒有過分強調 HomePod 的「語音助手功能」,而是花了很多時間去介紹它的「聲音」。HomePod 配備了 8 個揚聲器,6 個麥克風。用戶在設置 HomePod 的時候,它會發出特定頻率的聲音,并通過聆聽聲音在房間里的反射,來感知房間的結構,自動適應房間布局,優化聲音。
你還可以買兩個 HomePod 擺在房間里,組成一對,實現立體聲效果。兩個 HomePod 能夠自動感應對方的位置,組成一個整體,然后再根據房間結構,自動調整聲音的方向。營造廣闊的聲場,實現逼真的立體聲效果。相比于傳統音箱需要精確設置、調整后,才能實現最理想的效果,HomePod 的整個設置過程都是自然、無感的。
這才是 HomePod 最「智能」的地方,它不只發出聲音,還可以感知環境。
2018 年春天,HomePod 上市。它的音質收到了一致好評,但大部分人關注的點,仍然是 Siri 的智能程度不如 Alexa 或 Google Assistant。而且 HomePod 的價格仍然遠高于對手設計相對簡單的競品。問世兩年至今,HomePod 并沒有取得市場上的顯著成功。
而 HomePod,其實只是蘋果「計算音頻」這盤大棋里的第一步。
從 iPad Pro 上的四個揚聲器,iPhone XS 通過雙揚聲器模擬更大的聲場,到 MacBook Pro 16『 上的三個麥克風,專門用來管理音頻的 T1 芯片…… 蘋果做了很多「小創新」,優化旗下產品的聲音體驗。今年,蘋果終于將這些技術全部整合起來,取了一個名字叫「計算音頻」。
在今年發布的 iOS 14 上,蘋果為 AirPods Pro 賦予了更多新能力。AirPods Pro 新增了「模擬環繞聲場」功能,通過耳機內置的加速度檢測儀和陀螺儀,它能夠感知用戶的運動,并創造出一個虛擬的聲音空間,營造更逼真的效果。
通過 AirPods Pro 內置的麥克風,iPhone 還可以監測用戶耳道內的音量分貝,并以此提供更直觀的「耳機音量控制」功能。以前,用戶為了保護聽力想要限制耳機音量,只能手動調節最大音量。現在,用戶可以在 iPhone 上直觀地對最大音量的分貝數進行限制。
這都是「計算音頻」在發揮作用。
聲音技術的「集大成者」
蘋果將自己所有的音頻技術,都集成在了 AirPods Max 里。
在這個耳機上,一共有九個麥克風,八個用于實現更好的「主動降噪」,一個專門用于拾音,降噪麥克風中的兩個也會輔助進行拾音。兩側的耳機里,分別內置了五個不同的傳感器和一個 H1 芯片,能夠識別耳機的佩戴狀態,感受用戶頭部的運動、旋轉,營造「模擬聲場」。最后,蘋果還專門為 AirPods Max 設計了發音單元。
AirPods Max 內測的麥克風,可以「監聽」用戶聽到的聲音,并對聲音進行動態調整。即使不同用戶有不同的耳廓結構,佩戴貼合度有細微區別,他們能通過 AirPods Max 獲得同樣的聲音體驗。最后,結合 Apple Music 的音樂資源,蘋果還能針對不同的歌曲調節 EQ 效果,實現更精確的自適應調整。
AirPods Max 的耳機結構 | Apple
很顯然,AirPods Max 會是一個「Hi-Fi 耳機」,但它又絕不只是一個 Hi-Fi 耳機那么簡單。蘋果堅持著它的「無線耳機」定位,藍牙傳輸碼率的限制,決定了它的音質不會那么「保真」。但它集成的這一系列計算音頻技術,或許能夠提供完全不同的聲音體驗。
眺望「計算音頻」的未來,一個很好的參照就是相機。手機的拍照硬實力至今未超越專業相機。但通過「計算攝影」技術,手機的確實現了某種程度上的「反超」。今天,即使最普通的用戶,也可以用手機輕松拍出優秀的照片,攝影的門檻被大大降低了。
這可能正是蘋果希望通過「計算音頻」和 AirPods Max 實現的事:為普通人提供方便、舒適、低門檻、無負擔的體驗,在此基礎上,盡可能打造優秀的聲音體驗。
責任編輯:haq
-
藍牙
+關注
關注
114文章
5811瀏覽量
170194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397瀏覽量
198567 -
耳機
+關注
關注
28文章
3008瀏覽量
814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