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上,中國科學院姚建銓院士則在報告《邊緣計算理論科學問題初探》中指出:“邊緣計算是數字智能世界的橋梁和脈絡,更是支撐智慧社會的大腦-脊髓-神經網絡,需從國家高度建設邊緣計算發展的共生生態。”
他談道:“邊緣計算的快速發展需要從政產學研用五個方面共建一體化生態,在政策規劃、行業標準、科研布局等方面構建支撐,發力國產化軟硬件、邊緣計算平臺等,擴展價值行業,從而加速邊緣計算成為產業創新、拉動經濟發展的抓手之一,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新選擇。”
姚建銓表示,邊緣計算是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正在推動商業和社會各個領域的新發展。根據IDC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和設備聯網,其中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存儲。預計在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500億美元。
國內邊緣計算的市場發展也同樣迅速,每年增長率約在55%,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有市場前景的新理念。與此同時,邊緣計算的技術也在不斷的創新發展,日益趨向成熟,賦能各行各業,成為支撐新基建的戰略,促進行業數字化的重要抓手。
姚建銓認為,邊緣計算是數字世界的計算構架不斷演化過程的必然趨勢,和生物進化當中的單細胞生命體到多細胞的聯合體,再到復雜生命體的演化過程同出一轍。云、邊、端協同計算構架,和人類大腦、脊髓、邊緣神經系統構架也頗為相似。甚至從社會學發展來說,從單元作業到簡單的分頭協作,再到龐大的社會協同組織機構形成,也跟云、邊、端行動計算模式演變過程相同。
“世界數字智能從漸進式的單體計算演進到分布式的網絡計算,并朝著異構的協同,全面泛在的智能計算演進。”他總結說。
姚建銓指出,關于邊緣計算,要考慮到實際的理論問題。第一、對于邊緣計算理論需要根據計算任務特征,考慮不同計算模式以及多模式的協同計算的可能性。
第二、對于邊緣計算模糊計算的理論,定性的理論,需要考慮模糊計算的尺度、密度,模糊的目標以及預設條件等方面的問題。
第三、從邊緣計算復雜性理論,需要考慮到多消耗、多約束、異構動態等復雜場景下的計算任務和整體工程的可靠性。
第四、邊緣計算高效能理論也需要探索,需要從數據高效的緩存,網絡協同的傳輸,彈性訓練推理等角度來進行優化的提升。
“總之來說,要大力提高邊緣計算四個方面的理論:可計算理論、模糊計算理論、復雜性理論與高效性理論。” 姚建銓稱。
他表示,邊緣計算目前亟需解決的關鍵核心的技術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解耦和異同。“解耦方面,應該做到在邊緣硬件解耦上,實現面向低耦合的邊緣解耦技術,從而促進邊緣原生態的建設。異同方面,面向IT、CT、OT一體化的邊緣計算計算,保障邊緣計算基礎設施安全可行的運行操作,比如說增強整個社會生產力的數據化和智能能力。” 姚建銓稱。
姚建銓坦言,發展好邊緣計算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邊緣計算是一門交叉的學科,如何從高等學校,高校科研院所出發,進一步踏踏實實的做好邊緣計算的學科建設,培養好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同時,還需要繼續快速推進邊緣計算的評測、聯盟、基金會等各個方面的配合工作,真正做到推動邊緣計算在理論、技術、產業的發展,更加深入滲透。
責任編輯:gt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08瀏覽量
61727 -
邊緣計算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084瀏覽量
488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