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沒有生命。人工智能無法進化,卻可以迭代優化,但這不是進化。進化是在特定環境中的隨機突變。相比之下,機器學習則針對特定的預編程目標。它可能運行復雜,但不同于進化、天氣、海洋或大自然,它并不深奧難測。
結構復雜的系統(例如城市中許多交通信號燈)會自上而下引導人類活動。相比之下,交通圈等深奧復雜的系統則是通過眾多參與者的相互作用自發地形成了交通流。機器由許多復雜的零件組成,涉及繁雜的過程,但并不高階,它們呈現出來的是各種真實的復雜性。
不管創造出多少聽起來像是神經學的術語,用于描述計算機所做的工作,它們依然沒有意識。那些幻想計算機有生命的人喜歡拋出諸如“模糊邏輯”之類的術語,好像這些編程技術可以使機器更能展現人類的直覺。
模糊邏輯是計算機程序在處理非1或0的值,然后將其表示為1或0的能力,僅此而已。模糊邏輯在真正的不確定性方面不是模糊的,它只是將現實的粗糙性和復雜性降低為計算機可以處理的簡單二進制。
同樣,神經網絡也不像人類的大腦。它們只是層層節點,通過“學習”成百上千個輸入的示例來運行。我們并沒有告訴電腦一只貓的樣子,而是給它輸入數百張圖片,直到它可以確定貓的共性和特性為止。但只需看一個例子,人腦就能概括出“貓”擁有的屬性。
人腦是如何概括的?我們目前尚不清楚。
我們無法確切地說出一個有思維能力、可自主決斷的人意味著什么,這并不應被視為一種負擔。人類的思維無法計算,就像現實本身只是信息一樣。智力是大腦的強大功能,現實存儲著海量數據,但是如果沒有人類意識來呈現它們,這兩者根本就不存在。
我們決不能把人類意識簡化為原始處理能力。這類似于人體只能去舉重一樣。我們的計算速度無法與超級計算機相提并論,我們的提重能力也永遠無法與起重機相比。但是人類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效用性。通過技術干預或替代來提高一項有利于就業的標準,只會讓人們遺忘其他可能更重要的價值。其中最重要的是意識本身。
眾所周知,意識是建立在完全不可計算的量子態上的,這些量子態位于大腦最微小結構中,稱為微型管。有數十億個這樣的微管,每一個微管上都有眾多活躍、振動的位點,以至于利用計算機芯片的電腦,在對比人腦的復雜性后,相形見絀,無法匹敵。
唯一表現得好像意識足夠簡單,可以被機器復制的人是計算機開發人員。機器無法實現一大堆神經元發出的自我意識,這一點讓神經科學家們十分高興,卻也困惑不已,讓人自相矛盾。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很快就能否定意識。這并不是DNA為了激發宿主的生存本能而在人腦中制造的某種假象。我們不是生活在模擬中,我們的意識是真實存在的。迫于壓力,即使是物理學家也承認意識比客觀現實更有可能存在。
量子理論認為,除非我們觀察到客觀現實,否則它可能不存在。換句話說,宇宙充滿可能性,直到某人意識到其存在,并以某種方式解釋它,然后會變成我們所說的現實。
尋找意識的種子有點像尋找最小的宇宙粒子。它更多的是機械科學的產物,而不是思維方式的反映。每當我們發現一個最終的決定因素——比如基因——同時也會發現其表達是由其他物質決定的。
一旦我們發現了引發疾病的細菌,同時就會發現其得以滋生的環境因素,或導致疾病從有益細菌轉變為入侵病原體的免疫缺陷。解決意識問題的唯一方法是親身體驗,去敬畏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尊重與我們共同生活的其他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知道意識存在是因為我們知道意識的感覺。就像一只動物或一臺電腦一樣,我們可以看到一杯咖啡放在廚房的桌子上。但是我們也能體會到看到桌子上有一杯咖啡的感覺。選擇看那杯咖啡,去關注那杯咖啡,是意識所獨有的。電腦無法做到這一點。它們必須看清范圍內的一切。它們沒有注意力、沒有焦點、沒有真正的方向。
而且知道看到一杯咖啡是什么感覺,擁有構建思維和自我的思考能力。只有人類才能做到這一點,因為我們有生命,而計算機沒有。
責編AJX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488瀏覽量
87854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46瀏覽量
268896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00瀏覽量
2382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