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德國、法國、西班牙等13個歐盟國家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共同投資芯片及半導體技術。除德國、法國和西班牙外,其余10個簽署國還包括比利時、克羅地亞、愛沙尼亞、芬蘭、希臘、意大利、馬耳他、荷蘭、葡萄牙和斯洛文尼亞。這13個國家表示,將共同努力發展歐洲的電子產品和嵌入式系統價值鏈,并推動歐洲半導體產業發展。
歐洲為何聯合發展半導體技術?歐洲在此領域的聯合對產業發展有何意義,是否會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
歐洲“抱團”發展半導體產業
本次歐洲在半導體產業的“抱團”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聯合一直是歐洲各國實現發展的主旋律。自1951年簽訂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的那一刻起,歐洲就邁開了走向聯合的第一步。
從共同創立空中客車公司,制造出一輛在天空中飛翔的“大巴”,到攜手創建云計算平臺“GAIA-X”,形成一朵歐洲的“希望之云”,再到本次聯合建立半導體投資聯盟,歐洲不斷用行動表明“抱團”發展的決心。
歐洲在高精尖技術領域的“抱團”似乎早有預兆。此前,為抓住大規模計算、大數據以及5G等數字潮流的發展機遇,歐洲啟動了聯合各國成員的EPI處理器項目,通過捍衛微電子領域的自主權來進一步保障其數字主權。今年,歐盟同意撥款1450億歐元用于數字項目的建設,這筆資金相當于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復蘇基金的五分之一。
正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半導體產業對歐洲各國來說具有極大戰略意義,關系到各國的“數字主權”。歐盟工業負責人ThierryBreton指出,驅動聯網汽車、智能手機和高性能計算機等各類產品的半導體,是大多數關鍵和戰略價值鏈的起點。如果歐洲在微電子領域沒有自主權,就不會有數字主權,因此對歐洲來說,半導體技術的不斷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正在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也難以預料,歐洲希望將數字主權掌握在自己手里。”世紀互聯集團高級副總裁柯文達此前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在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供應鏈的當下,歐洲對汽車、醫療和網絡設備等領域芯片的依賴程度日漸加深,歐洲各國對此憂心忡忡。如ThierryBreton所言,目前歐洲在全球處理器和其他微電子產品產量中的占比不到10%,而要想和科技強國、科技大國競爭,歐盟應追求生產至少占全球芯片和微處理器價值的五分之一。
此次聯合聲明中也提到,目前歐洲在4400億歐元的全球半導體市場占比約為10%,歐洲越來越依賴世界其他地區生產的芯片,尤其是用于電子通信、數據處理和計算任務的芯片產品。先進處理器芯片在歐洲產業戰略和數字主權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采取多國合作的方式有助于歐洲半導體產業利用現有優勢,把握發展新機遇。
歐洲聯合對產業有何意義?
整體而言,歐洲的半導體發展戰略可分為兩大路線。目前發表的聲明表示,全面合作、共同參與半導體技術投資價值鏈,以及支持半導體技術在歐洲的使用,是所有參與歐洲半導體產業聯盟成員需要牢記在心的兩大發展方向。
而從具體措施來看,大力提升相關技術的研發能力,針對重點領域進行資金投入,并建立相應認證標準,則是參與國當前的重要任務。歐盟在這份聲明中提到,將著重提高研發下一代芯片和半導體技術的能力,包括為一系列行業提供性能的芯片和嵌入式系統,芯片制程逐步向2nm技術節點邁進等。參與國將在公私領域集中投資并發揮協調一致的功能,同時尋求建立電子產品的通用認證標準。
規劃了發展路線,且列出了具體措施,此次聯合聲明的發表對歐洲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有什么意義?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該聯合聲明的發布有助于增強歐盟各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凝聚力,使這些國家在特定領域的合作有所加強。顧文軍認為,半導體產業的某些特定領域和技術產品是存在共性的,各國可以針對這些共性部分開展合力研究。他進一步解釋道,這些特定領域包括汽車和傳感器領域,這兩個領域也是歐洲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所在。
除了鞏固產業優勢,讓強項變得更強,歐洲齊心協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也可以起到補弱項的作用。顧文軍表示,歐洲FAB廠的數量較少,因此制造是歐洲半導體產業實力相對較弱的環節。歐洲各國聯合起來發展半導體產業,能夠對制造這一弱項加大投入,通過資源集聚優勢來補齊短板。賽迪顧問集成電路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秧則表示,除制造環節外,歐洲還會在設計這一技術薄弱領域加大研發投入。
半導體是全球性和高度國際化的產業,半導體生態系統更是一個復雜而相互依存的網絡。此次歐盟部分國家聯合聲明的發表體現了這些國家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決心,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區域間的合作共贏精神,而這種合作有望幫助歐洲在半導體產業的部分領域掌握數字主權。“在特定領域投入大量經費,可以幫助歐洲部分企業提升自主研發能力,進而幫助整個歐洲在特定領域掌握數字主權。”李秧說。
能否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現階段,全球半導體產業呈現的寡頭格局,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幾乎在此領域形成了壟斷。歐洲雖然在半導體部分領域具備一定優勢,但由于行業內的龍頭企業較少,話語權和影響力也比較有限。那么,此次歐洲在半導體產業的聯合,是否會加強其行業領導力,并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產生影響?
對此,業內人士紛紛表示,歐洲此次聯合聲明的發表確實在半導體行業內部掀起了波瀾,但對美國等半導體領域的霸主所造成的沖擊力實在有限,因此不會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整體格局。
為什么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整體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李秧認為,這與半導體產業的系統性發展特點以及這份聲明本身的局限性有關。
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周期很長,每一項工藝的提升都具備很高的難度系數,產業的技術研發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對人才和資金等方面的要求極高。李秧告訴記者,在半導體某一領域的投入至少要在5年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可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基于此,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在短期內并不會發生太大變化。而顧文軍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這份聲明的影響力至少要在3~5年后才能得以顯現。
這份聯合聲明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李秧指出,聲明中描述的多是宏觀性內容,對產業發展措施的陳述并不具體。從發布聲明到措施真正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究竟持續多久仍是未知數。
此外,歐洲半導體投資聯盟中的參與者過多也會拖累決策進度,并不利于產業的整體發展。李秧表示,共有13個歐盟國家簽署了這份聲明,但各個國家之間可能會存在利益沖突,合作方式也難以協調,因此會對具體措施的落實產生一定消極的影響。
雖然短期內這份聲明的影響力確實有限,但歐洲在半導體領域“抱團”發展的決心仍可圈可點。
某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份聲明中特別提到了要加強半導體領域的聯合人才培養:“歐盟13國建立的半導體投資聯盟,有望為工人和學生提供提高技能和重新學習技能的機會,會進一步加快歐洲本土人才隊伍的建設,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這對我國半導體人才隊伍建設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她說。
此外,歐洲的區域性合作也為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啟示。李秧談道,未來,我國或將加強與日本、韓國等鄰國的合作,在半導體領域共謀發展。
責編AJX
-
電子產品
+關注
關注
6文章
1158瀏覽量
58239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305瀏覽量
218193 -
歐盟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6瀏覽量
1616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