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2020年ODC上,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韋樂平發表“網絡的云化和全光化趨勢”的主題演講。他表示,云網融合是電信業深化轉型和科技創新的大方向和最新前沿,通過云網融合的拓展,促使產業鏈更加強壯,支撐電信業進一步可持續的發展,而全光網是實現云網融合的堅實底座。
云網融合是運營商發展新機遇
近年來,云計算和網絡互相滲透,使得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實現深度融合,云網融合正成為主旋律。韋樂平介紹,云網融合的最終目標是形成一體化供給:網絡資源和云資源統一定義、封裝和編排;一體化運營:全域資源感知、一致質量保障、一體化規劃和運維管理;一體化服務:云網業務的統一受理、統一交付、統一呈現。
韋樂平強調,云網融合無法一蹴而就實現,而是需要從資源和數據、運營管理和業務服務、能力開放等四個維度出發,歷經協同、融合、一體三個發展階段,不斷提升,最終實現云網一體。
協同階段(2020-2022),云網基礎設施層“對接”,業務自動化開通和加載,一站式云網訂購;融合階段(2023-2027),邏輯架構和通用組件趨同,資源和能力“物理反應”,云網統一發放和調度;一體階段(2028-2030),打破云網技術邊界,物理和邏輯層“化學反應”,云網資源和服務成為數字化平臺標準件。
隨后,韋樂平介紹了云網融合大趨勢下運營商的機遇和優勢。資源優勢方面,運營商擁有寶貴的頻譜、號碼和成千上萬接入局所等稀缺資源。用戶優勢方面,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和掌握完整可控的用戶信息。
更重要的是在網絡和IT優勢方面,擁有無處不達的網絡和大量DC,可有效整合昂貴的帶寬、計算和存儲資源,降低整體成本。擁有網絡和IT資源控制權,可有效分配云服務,業務的可用性、實時性、安全性和時延性能應該會更好。擁有云網資源控制力,可望提供更嚴格的云網SLA和創新的服務和技術形態,諸如云網操作系統、云網切片等。
全光網是云網融合的底座
在韋樂平看來,全光網的巨大可用頻譜(10THz)、超大容量鏈路(100Tbps)、超高速率(1Tbps)、超大容量節點(Pbps)是實現云網融合最理想的承載網底座。
韋樂平指出,全光網的演進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傳輸鏈路光纖化,目前傳輸均已實現光纖化,正向200-400Gbps速率演進;第二步:接入網光纖化,目前正在推進配線段和引入線乃至房屋和桌面的光纖化,已經進入攻堅戰階段,光進銅退依然路上;第三步:傳送節點光交換,CTC骨干網將在年底前全面部署ROADM網,形成骨干全光網2.0,并繼續向城域網乃至接入網延伸。
不過,目前來看,全光網還面臨著一些挑戰。一方面光層組網范圍受限,省際干線1000公里以上電路80%,多數電路無法光層直通,目前僅適合城域網和區域干線網,另外全國組網尚待開發跨域跨廠家電層控制系統。另一方面,骨干網ROADM節點維度和容量需繼續提升,由于大節點線路方向多,多個平行節點,浪費接口,占地大,需開發基于光背板32維乃至64維ROADM。
此外,還需引入集中算路,避免波長沖突,減少恢復時間。城域網接入光節點需大幅降低復雜性和成本。網絡規劃和運維支撐工具尚待優化和標準化。網絡自動化還有待ML/DL的深度應用。另外引入SDN,可望最佳地利用全網帶寬資源,縮短收斂速度,減低時延,SDN還可根據上報鏈路情況,獲取時延最短業務路徑。
不過,韋樂平指出,有了集中控制的SDN后,盡管可以大幅提高運維效率,但是光路的建立/拆除還得依靠人工指令,難以實現主動網絡重構和主動運維。因而全光網還需走向認知光網絡,韋樂平介紹,認知光網絡(CON)是一種基于機器學習的新一代智能光網絡,能感知外部環境并通過對外部環境的理解和學習,實時調整網絡配置,智能的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引入認知光網絡后,不僅可以自動優化光網絡配置,還可以提高光信噪比、預判光路質量、減少光層恢復時間,實現不同調制方式的自優化切換、提高全光網的整體質量。
目前中國電信的全光骨干網2.0覆蓋和規模全球最大,擁有470個ROADM節點,網絡總容量達到620T;架構扁平,實現了一二級干線融合;啟用WSON光層恢復和動態重路由,恢復時間小于2分鐘;基于20/32維WSS的CD主導;實現了端到端光層直達,時延小;使用超長板卡,減少中繼;并啟用了多功能板卡和超級控制器。展望未來,目標實現分鐘級分發、秒級優先恢復、30毫秒時延,拓撲自動發現和選路。
責任編輯:pj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085瀏覽量
89240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40瀏覽量
137571 -
中國電信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456瀏覽量
625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