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AI企業主導的IPO競賽正在緩緩拉開大幕,獨角獸們紛紛踏出上市步伐,但行業已經喊了兩三年的AI第一股仍未決出最終的答案。“AI四小龍”中的曠視科技曾在去年8月打響了AI初創企業上市的第一槍,然而赴港上市計劃隨著國內外環境變化而終止,失去先發優勢。目前,曠視尚未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傳出。
而自11月以來,依圖科技、云從科技、云知聲和云天勵飛等AI企業先后提交科創板招股書,其中云知聲和依圖已進入問詢階段。不過,云知聲近日遭遇質疑或會拖累其上市進程,AI第一股大概率將花落依圖,或將于明年1月或2月見分曉。
但上市不是終點,這些獨角獸們依然會面臨技術和商業化上的競爭,燒錢大戰也不會停止,同時也將真正接受大眾的檢驗,如何消化存在泡沫的估值是一大壓力。
IPO競賽開啟,AI第一股或花落依圖
發展最為迅速、國內估值最高的AI企業商湯曾被視為將第一個上市的企業,但曠視是打響上市第一槍的AI獨角獸。去年8月,在被爆出擬赴港上市計劃四個月后,曠視科技正式提交了港交所招股書,估值40億美元,被寄望成為AI第一股。
然而,隨后國內外環境發生了變化。去年10月,美國商務部將包括曠視在內的“AI四小龍”等28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限制它們從美國購買零部件。曠視的承銷商高盛、摩根大通及花旗均重新評估了與其繼續合作的風險,港交所上市委最初也有擔憂,但最終還是選擇繼續推進。
按照當時計劃,曠視科技在補交申請材料、制定去年下半年的財報后,可在今年初實現上市,但環境越發不利。受疫情影響,曠視上市籌備工作不順,直到今年5月底也未遞交補充材料,早在今年2月顯示失效的招股書一直未恢復。
今年6月初,有媒體報道稱曠視中止了港股上市計劃,系主動放棄上市,且在港股和科創板上市中搖擺。當時,曠視回應稱,中止港股上市消息不屬實,并表示科創板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是中國科技企業發展的好機遇,曠視正在積極考慮。
此后,關于曠視何地何時上市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在今年7月底的一場溝通會上,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回應搜狐科技等媒體稱,從去年到今年,國際環境變化很大,目前公司現金流很充裕,上市已不是特別急需的事情。
不過,印奇當時表示,曠視并未終止上市計劃。“我們希望上市之后股價堅挺穩定,還是會在合適的時間穩步推進上市,上市是公司業務運營和治理自信的表現,它是一個手段而不是目的。”
今年9月,界面新聞援引知情人士稱,曠視正謀求在香港和內地科創板同步發行上市。該知情人士透露,曠視的上市計劃已有實質性進展,大概率在今年底就會上市,當時曠視方面稱不予置評。
曠視截止目前尚未在港交所或上交所發布新的招股書,年底上市恐已無望。搜狐科技近日就上市事宜問詢曠視方面,對方表示,目前尚無消息可以透露。但顯然,曠視已經失去了上市的先發優勢,AI第一股將拱手讓人。
目前,多家AI企業已提交科創板招股書,加入AI第一股爭奪戰,包括“AI四小龍”中的依圖和云從,以及智能語音企業云知聲和AI算法+芯片企業云天勵飛。這四家企業獲得受理的時間前后相差一個月,其中較早的云知聲和依圖已在12月初進入問詢,但目前均未作出回復。從進展來看,AI第一股最有希望在這兩家企業中誕生。
不過,近日云知聲在智慧醫療和家電領域高達70%的市占率遭遇投資者質疑,其競爭對手科大訊飛也稱其數據嚴重失實。有分析認為,云知聲或會因此面臨多輪問詢,影響上市進展。那么,依圖科技將有可能會搶先上市,成為AI第一股。
根據修訂后的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科創板企業審核時限為自交易所受理至中國證監會注冊總計不超過3個月。也就是說,若進展順利,依圖科技有望于明年1月或2月獲批上市。
此外,還有多家AI企業準備或被爆出啟動上市。國內估值最高的AI獨角獸商湯科技此前多次傳出上市計劃,據稍早前《財經》報道,商湯在一份融資計劃書提到,預計3年內A+H股兩地上市,目前已在和券商接觸。
此外,提供企業級人工智能PaaS平臺服務的第四范式不久前也被爆出正在進行Pre-IPO輪融資,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提交上市申請。機器人公司達闥科技去年9月也曾提交招股書赴美上市,但也因被列入實體名單而擱置,大概率會選擇科創板,另一家機器人企業優必選在去年就已啟動IPO。在早前的8月底,思必馳在宣布獲得數億元人民幣Pre-IPO輪戰略投資的同時,也表示將全面啟動上市計劃。
可以說,AI獨角獸已經從此前數年的融資競賽逐步升級到IPO競賽。有業內人士表示,被資本裹挾的創業公司,上市之路往往并非創始人能夠完全決定,畢竟背后的資本存在利益回報訴求。同時,科創板適時推出無疑為這些機構提供了退出通道,明年AI將會迎來更為密集的上市潮。
據胡潤今年8月發布的全球獨角獸榜單,中國有超過20家AI獨角獸企業,而目前明確上市計劃的不足一半,更多的AI上市新生力量處在爆發的前夜。
普遍虧損,燒錢大戰還會繼續
在無法繼續依靠投資機構輸血后,上市成為這些獨角獸們的最后選擇,但上市也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和考驗。
從最受關注的“AI四小龍”來看,目前公開披露的融資最多已達10次,且最近兩年的融資頻率較此前已明顯下降,甚至有機構提前離場,如去年5月曠視宣布完成D輪融資后,螞蟻金服、聯想、創新工場等機構退出,李開復等多人也退出董事行列。
據公開信息,目前商湯共完成約40億美元融資,是“AI四小龍”中吸金最多的一家,背后站著阿里、軟銀、IDG、淡馬錫等機構。另外三家也都有著多家知名機構加持,其中曠視融資總額約為13.5億美元,依圖超過4億美元,有著“AI國家隊”之稱的云從則從多數為政府背景的投資機構手中拿到了35億人民幣。
但是燒了這么多錢,這些企業均還未能實現自身造血,技術研究上尚未形成不可突破的壁壘,商業化落地上也尚未打開更廣闊的空間。從目前已披露業績數據的AI企業來看,營收高速增長、高虧損、高投入是AI企業普遍的現狀,且雖然此前已經獲得巨額資金,但未來的發展依然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
在營收方面,曠視、云從、依圖等企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均達數倍,但在規模方面不及商湯。《財經》披露的數據顯示,商湯去年營收超過50億元,而云從和依圖分別才剛剛超過8億元、7億元,曠視去年上半年的營收則不到10億元。
雖然營收保持快速增長,但依舊難逃虧損。前述媒體披露商湯在2017年和2018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100萬和5900萬元,但去年未實現盈利。曠視則在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累計虧損高達96億元,依圖在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累計虧損近73億元,云從、云知聲同期分別也虧損近23億元、9億元,云天勵飛在2017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合計虧損超16億元。
即便是扣除掉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者是股權費用等非經營因素的影響,不少企業依舊虧損明顯。如依圖扣非后虧損依舊達到近23億元,云從扣非后虧損也達11億元。同時,這些企業的研發投入也保持增長,占營收比重大多超過100%,成為虧損的主要因素。
在商業布局方面,企業扎堆嚴重,應用領域重合的情況并不少見。如“AI四小龍”基于計算機視覺技術,均有布局安防和金融領域,智慧城市/園區、醫療健康、交通出行、商業零售等領域也是不少企業同時看中的賽道。這也與行業整體現狀相同,艾媒咨詢發布的有關報告顯示,安防和金融是AI應用最為主要的兩大場景,去年占比分別達到53.8%、15.8%,合計近70%。
不過,“AI四小龍”雖然都是以計算機視覺起步,但在發展路徑上逐漸呈現出差異。商湯的打法是廣撒網從而覆蓋更多行業,曠視則通過開放平意圖構建行業生態,而云從打造了人機協同操作系統,依圖基于算法+芯片融合多個技術領域。與此同時,AI企業造芯和軟硬件一體化也正在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不少業內人士此前在接受采訪認為,AI行業已經進入優勝劣汰的階段。這些獨角獸雖然已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商業驗證,但如何挖掘更多的場景并且吃透吃深,仍然是挑戰。這就需要通過提升自身的技術或服務打造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從未推動產品應用在更大規模或更大范圍上落地。
但對于目前普遍虧損的AI企業來說,這依然離不開資金的支撐,而上市將為這些企業提供更多彈藥。多家企業均在招股書中提到融資渠道相對單一是自身的競爭劣勢——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AI應用市場,如何獲取擴大企業規模所需的資金被這些企業認為是制約自身高速成長的重要因素。
隨著AI企業開啟上市潮,一場燒錢大戰也將接踵而來。在目前四家提交科創板的AI企業中,
依圖募資最高,達到75億元,云從和云天勵飛也分別達到37.5億元和30億元,云知聲募資超9億元。AI技術以及相關系統或平臺研發是募資的主要流向,如依圖有超過70%的資金將用于芯片研發以及基于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高階視覺智能計算平臺等五個項目。
這些項目僅僅依靠這些公司目前的現金流很難支撐,而技術仍會是AI企業未來投入的重點,這恐也將繼續成為企業盈利的阻礙。實際上,目前AI行業更多的技術表現在優化層面而非顛覆,多數企業的技術實力還相對淺層,想要維持競爭優勢,就需要不斷優化或發展高階技術,這勢必意味著更大強度的投入。
此外,上市以后,這些獨角獸是否會變成“毒角獸”也值得關注。要知道,不少AI企業估值虛高,上市后如何得到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認可,同樣也是這些企業面臨的壓力。隨著未來AI第一股揭開面紗,其上市后的表現或將成為行業參考。
責任編輯:haq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097瀏覽量
269433 -
云從科技
+關注
關注
1文章
70瀏覽量
972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