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0年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BIS公告,將中芯國際等60家中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其中、BIS將默認否決(Presumption of Denial)中芯國際的10nm以下先進制程需求;而其他項目則采取“case by case”許可證審查原則。
一、影響分析及標的討論:
中芯國際被納入實體清單,是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大沖擊。相較前期的MEU禁令,實體清單更為嚴苛。MEU僅限制新設備采購,而實體清單則進一步限制供應商的技術支持。由于禁令中明確表示將拒絕10nm及以下制程的需求審批,這也意味著中芯國際將被迫停止在先進制程方向的突破。
而成熟制程也需要申請許可證,如美方嚴格執行禁令,則會較大程度影響中芯國際的產能建設。除大家熟知的美系設備商AMAT及LAM外,KLA在明場暗場檢測設備幾乎占據了獨供地位;且有較多設備零部件,如真空規的主力供應商亦為美商MKS。我們認為非美產線建設仍有相當難題需要克服,實際進度并未有部分機構預期的那么樂觀。預計90nm非美化產線將于21年突破,55nm的非美化產線將在2年內突破,28nm非美化產線則需2年以上時間。
而就日常運維來看,由于中芯國際早有充足備貨,零部件及核心材料均有相當庫存。所以實體清單短期內不會影響公司的日常運轉及財務表現。
我們認為,本次禁令再度凸顯了我們半導體產業在設備材料等基礎支撐業的不足,中美貿易糾紛歷經3年之久,設備材料持續加速導入。但在品類豐富度上仍有較大差距。而禁令之下,晶圓廠的齊套性更為重要,補短板將成為未來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本次禁令會推動國產替代的邊際加速,短期內雖難以彌補中芯國際產能建設延緩的影響,但長期依舊堅定看好設備材料產業鏈。
此外,我們認為須高度重視接下來越演越烈的缺貨漲價潮。據IC Insights統計,2019年中芯國際占據了全球純晶圓代工廠6%的市場;而8寸產能方面則占據了全球10.5%的市場。前期8寸相關產品的缺貨漲價便有轉單因素在背后推波助瀾,而本次禁令會進一步加劇產能緊張之現狀。
華虹產業鏈(斯達半導、新潔能)及IDM龍頭(華潤微、安世半導體、士蘭微、揚杰科技)將相對受益,而中芯國際產業鏈將相對受損。
二、中芯國際產能分析:
中芯國際是全球第五大晶圓代工企業,公司經營載體包括中芯上海、中芯北京、中芯天津、中芯深圳、中芯北方和中芯南方等,其中200mm工廠分布于上海、天津和深圳,300mm工廠分布于上海、北京。截至20Q3公司各生產基地等效8英寸晶圓產能合計51萬片/月。
分制程來看,2015年中芯國際實現28nm技術節點的量產,實現中國大陸高端芯片零生產的突破;2019年,公司取得重大進展,實現14納米FinFET量產,第二代FinFET技術進入客戶導入階段。根據3Q20最新財報數據,3Q20公司28/14nm工藝制程產品營收占比達到14.6%,0.15/0.18μm、55/65nm、40/45nm工藝制程產品仍是公司主要收入占比,3Q20營收占比分別為31.2%、25.8%和17.2%。
從下游終端應用來看,3Q20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家居和消費電子產品,占比分別為46.1%、20.5%和17%。其中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客戶占比達到69.7%,北美洲客戶占比18.6%,歐洲及亞洲地區占比11.7%。
三、全球半導體設備行業或受影響:
據SEMI數據,2019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采購金額598億美元,其中134.5億美元來自中國大陸,可以看出隨著國內半導體產業的飛速發展,國內半導體企業設備采購金額逐年提升,由2007年的6.85%提升至2019年的22.49%,而SEMI預計這一數據在2020年將達到27.37%。
中芯國際是國內半導體的龍頭企業,2019年,公司CAPEX金額18.7億美元;而2020年Q1-Q3則高達31.63億美元。具體到設備采購方面,據中芯國際公告,2019年中芯國際向阿斯麥、應用材料、泛林、東京電子采購設備總金額達到23.11億美元,占2019年國內半導體設備采購總金額的17.2%,占同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采購金額的3.9%。此次中芯國際列入實體名單或將使得許多相關設備供應商失去這一舉足輕重的收入來源。
其中,收入損失最大的應當是美國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當前全球半導體設備前五名中美國公司有三位,分別是應用材料公司、泛林集團和科天公司。據Bloomberg數據,他們2019年營收分別為146.08億美元、100.45億美元和58.06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營收分別為42.77億美元、30.84億美元和14.58億美元,占其各自營收比例分別為29.3%、30.7%和25.1%。三家公司均以中國大陸為最大客戶,隨著中芯國際等國內半導體企業陸續進入實體名單,這些美國設備供應商的收入便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
四、IC設計公司供應商結構分析:
中芯國際被納入實體清單,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沖擊頗為劇烈。據中芯國際披露,公司2020年Q3客戶結構中,大中華區占比69.70%,其他客戶占比30.30%。
其中海外客戶中,我們了解到高通、博通等國際龍頭均為中芯國際客戶。雖然高通前期已轉了部分訂單至中國臺灣FAB廠,但目前仍有些許電源芯片及4系列SOC在中芯國際代工。
研究團隊簡介
方 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本碩連讀,近5年半導體行業從業經驗,有德州儀器等外企海外工作經歷,熟悉半導體及消費電子產業鏈。同時還是國內知名半導體創業孵化平臺IC咖啡的發起人,曾協助多家半導體公司早期融資。2017年在太平洋證券,2018年在招商證券,2020年加入信達證券,任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所在團隊曾獲19年新財富電子行業第3名;18/19年《水晶球》電子行業第2/3名;18/19年《金牛獎》電子行業第3/2名。
李少青,武漢大學碩士,2018年加入西南證券,2020年加入信達證券,主要覆蓋半導體、面板、小米生態鏈等。
劉志來,上海社會科學院金融碩士,2020年加入信達證券,熟悉消費電子產業鏈。
童秋濤,復旦大學資產評估碩士,2020年加入信達證券,從事電子行業研究。
責任編輯:tzh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290瀏覽量
218087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18瀏覽量
65333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890瀏覽量
1279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