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LED產業鏈的日益成熟,產品原物料性能不斷優化,各LED封裝廠家產品性能差異逐步減小,為爭奪市場份額,價格戰持續上演,產品降價不斷刷新記錄。產品物料最優組合,設備規模化生產等成為行業賺取利潤的重要方式,同時產品工藝的細節提升,也將是封裝產品性能穩定的重要因素,穩定決定成敗,細節決定發展。
兆馳節能COB研發中心戴曉東(以下簡稱“筆者”)走訪了部分客戶,大部分應用技術人員預測,COB沉淀工藝產品應用將會大爆發,因為國際大部分知名COB廠商均使用此工藝,外觀高端大氣,上檔次,產品膠體溫度低,相同發光面產品功率可進一步提升,光密度更大,優勢明顯,隨著大部分國內COB廠商均可批量生產沉淀產品,國際COB大廠的優勢逐步降低。那么此工藝對產品光型是否有質的改變?在此,筆者淺談熒光粉沉淀技術對產品光型的影響。
藍光芯片激發熒光粉是目前最常規的白光制作方法,理想狀態,均勻分布的熒光粉受均勻的藍光激發,出光面將導出均勻的白光,產品光型完美,如圖一,但目前大部分COB產品并非如此,較大的發光面芯片少,功率低,芯片周圍熒光粉被充分激發,顏色偏白或偏藍,與芯片距離相對較遠的熒光粉不能完全激發,顏色偏黃,如圖二,從而導致出光不均勻問題,如黃斑,藍心等等異常。
通常我們可通過修改發光面或增加芯片數量,優化芯片排列,優化膠面結構等方式解決。成品應用端可通過透鏡光學設計,增加曬紋,磨砂處理等方式進行優化,但通過設計二次光學透鏡優化產品光型會犧牲太多光通量,同時設計開模高額投入蠶食企業利潤,因此燈珠的最佳設計是整燈高性價比的關鍵,我們不僅關注燈具的外形設計,我們更注重產品的光品質,在功率、熱量、光型、價格等綜合考量下我們面臨燈珠選擇,其中可能會考慮沉淀工藝燈珠效果,具體光型效果如何,還需要根據透鏡(反光杯)進行組合試驗或模擬試驗。
筆者多次進行透鏡配光發現,熒光粉沉淀工藝產品光型的均勻度比常規工藝差,光型邊緣呈現鋸齒狀,光型局部藍斑明顯等等問題,這似乎讓我們失望,沉淀工藝并沒有給我們帶來光照的完美效果,當然沉淀工藝產品光型也是可以優化,但會犧牲亮度,增加成本。部分透鏡制作商坦言,COB產品熒光粉變薄,給透鏡(反光杯)的設計帶來挑戰,透鏡需要更復雜的光學處理雜光。因為部分透鏡成像問題明顯,根據凸透鏡或菲涅爾成像原理,產品光型會還原燈珠的內部結構,沉淀工藝產品熒光粉沉入基板底部,膠面變得更清晰透徹,芯片排列更明顯,當透鏡成像問題明顯,沉淀工藝將比常規不沉淀工藝更難配光。其中部分產品甚至出現藍斑。
筆者始終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弄清問題的來源及本質,需要從源頭解決問題,中途補救措施只能當臨時對策,通用性不強。下面將對沉淀工藝及常規工藝的熒光粉分布進行微觀剖析:
常規不沉淀產品出光均勻,如圖一,芯片周圍及上方均有熒光粉分布,出光相對均勻;沉淀工藝產品出光有藍斑,如圖二,常規芯片為五面出光,芯片上方有熒光粉覆蓋,但芯片四個側面無熒光粉包裹,其他熒光粉沉入基板底部,封裝膠無熒光粉,芯片側面藍光直接導出膠面,成為光型中的藍斑。
審核編輯:符乾江
-
熒光粉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瀏覽量
11973 -
COB
+關注
關注
6文章
367瀏覽量
418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