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工信部網站正式公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向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頒發為期十年的5G中低頻段頻率使用許可證》的通知,試驗頻率許可正式“轉正”。
頻率作為移動通信產業的基礎資源,對其政策的明確是產業發展的核心訴求,從多個角度看,運營商獲得10年5G頻率正式牌照,可以說是再次給業界一顆“定心丸”,進一步促進中國5G的快速發展。
雖然沒有懸念,但還是進一步使業界堅定信心
2018年12月,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發放了5G系統中低頻實驗頻率許可證。具體來說:
中國電信獲得3400MHz-35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
中國移動獲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
中國聯通獲得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
經過2年的實踐,中國的5G從網絡、技術、設備、終端到應用都走在全球前列,尤其是基于三大運營商獲得的試驗頻率的產業生態趨于完善,中國企業的5G基站和終端的數量/出貨量都遠遠領先于國外企業,基于中低頻段的室外和室內共建共享已開啟大規模落地,異網漫游也在試點推進,這些舉措在全球移動通信史上形成開拓性探索。
在筆者看來,中國5G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有賴于5G頻率政策的明確和頻率資源的供給有力。
中國率先確定5G中低頻頻率的規劃并頒發試驗頻率許可證,在很大程度上對提升5G產業生態競爭力作用巨大,因為無線電頻率是移動通信的載體,頻率的確定性帶來產業投資的確定性,保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長期投資。
對于移動通信產業生態企業來說,使用不同頻率的電信設備、終端等硬件在射頻、信道上都有所不同,設備和終端為了適配大部分主流頻率,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進行復雜開發,頻率每改一次,廠商需要進行數月甚至1年的開發周期。因此,頻率長期的確定性就非常重要。
在當前中國5G發展的背景下,5G中低頻政策的延續性很有必要。因此,在5G中低頻試驗頻率許可證有限期滿后,直接延續原有頻率分配格局頒發正式許可證是基本沒有懸念。不過,本次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頒發5G中低頻頻率許可證的期限是10年,還是在政策上明確了5G投資周期超過10年,保證5G將是未來移動通信的主流,給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堅定的信心,讓其可以放心規劃長周期的產品、系統和方案路線圖,也讓產業界可以著眼于長期的投資回報。
無線電頻率是提升5G競爭力的有效武器
正如前文所述,5G頻率政策是保障我國5G快速發展的基礎。海外很多國家5G發展速度未達預期,無線電頻率實際上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個重要短板,主要表現在頻率規劃、分配的難度大以及頻率獲取成本居高不下兩方面。
在頻率規劃、分配難度大方面,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5G的頻率分配。眾所周知,Sub 6GHz頻段部署5G的產業生態更為成熟,技術難度和成本更低,而美國主流運營商當前5G網絡主要采用的是毫米波頻段,因為其Sub 6GHz主要歸屬軍方、衛星電視等部門,頻率重新規劃和分配難度很大。相對于美國,中國擁有優質的Sub 6GHz頻段,三大運營商獲取的頻段都在這些范圍內。
在頻率獲取成本方面,很多海外運營商是通過拍賣獲取5G頻率,而近年來多個國家5G頻率頻繁拍出天價,給運營商帶來高額固定成本。例如,2019年6月,德國5G頻率拍賣,一共420MHz帶寬的頻率資源拍出了65.5億歐元的高價;近日,美國3.7-3.98GHz頻段正在拍賣中,該頻段的總出價已經達到465億美元。還未開始建設5G網絡,就先要承擔如此高額的頻率拍賣成本,這給運營商增加了很大包袱。
反觀我國,5G頻率不論是在規劃、分配,還是在頻率成本方面都占據明顯優勢。
在頻率規劃分配方面,早在2017年11月,工信部就發布了《關于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相關事宜的通知》,規劃明確了以上頻段為5G系統工作頻段,我國成為率先在國際發布5G系統在中頻段內頻率使用規劃的國家。另外,2018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開始實行,為5G系統新增600MHz頻率劃分,做好頻率資源儲備。
在頻率使用成本方面,我國移動通信頻率并未采用拍賣制度,由工信部統一統籌發放,運營商無需承擔頻率拍賣的高額成本,但頻率并非免費使用,而是按照帶寬資源和使用市場繳納頻率占用費。不過,為了促進5G的發展,價格監管機構對5G頻率占用費標準做了一定程度調整,集中體現在2018年發改委和財政部發布的《關于降低部分無線電頻率占用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中。
這一《通知》中明確提出降低3000MHz以上頻段頻率占用費標準,比如在全國范圍內使用的頻段,3000-4000MHz頻段由800萬元/MHz/年降為500萬元/ MHz /年,4000-6000兆赫頻段由800萬元/ MHz /年降為300萬元/ MHz /年,這些頻段正好是三大運營商獲得的5G中頻的主力頻段。
以中國電信為例,若按原來費率,該運營商每年需要繳納8億元頻率占用費,調整后每年節省3億元。同時,《通知》也明確了對5G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頻率占用費標準實行“頭三年減免,后三年逐步到位”的優惠政策,即自5G公眾通信系統頻率使用許可證發放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收無線電頻率占用費;第四年至第六年分別按照國家規定收費標準的25%、50%、75%收取無線電頻率占用費,第七年及以后按照國家規定收費標準的100%收取無線電頻率占用費。以此計算,中國電信未來10年中使用3400MHz-3500MHz頻段共計繳納27.5億元的頻率占用費,比《通知》前標準計算的費率總額80億元下降了65%以上。
為提升頻率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國內運營商開展了大規模的共建共享,比較典型的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3.5GHz頻段上開展接入網共建共享,以及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共同使用3300-3400MHz頻段頻率用于5G室內覆蓋。這些共建共享的實踐,在很大程度上盤活了有限頻率資源,提升了5G的整體競爭力。
4G重耕用于5G是其中一個亮點
在昨日工信部官網發布的新聞稿中,還專門提到了“同時許可部分現有4G頻率資源重耕后用于5G”,雖然沒有公布具體重耕頻段,但作為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4G頻率重耕用于5G,反映出未來5G頻率規劃的一個方向,當然4G完全重耕用于是一個復雜和漫長的過程。
實際上,早在2018年12月工信部給三大運營商發放5G試驗頻率使用許可時,就體現出了重耕4G頻率用于5G的政策。具體來說,在給中國移動發放的頻率許可中,2515-2575MHz、2635-2675MHz和4800-4900MHz頻段為新增頻段,2575-2635MHz頻段為中國移動已有的4G頻段,需要重耕用于5G。
4G網絡是當前移動通信的主流,既有超過500萬基站的基礎設施規模,又占用著大量中低頻資源。在未來數年中,整個產業面對的是5G+4G協同的網絡基礎設施,5G中低頻資源有限,為了充分盤活4G中低頻資源,業界開始探索4G/5G動態頻譜共享技術的商用,即允許4G和5G共享相同的頻譜,并將頻率資源動態分配給4G和5G用戶。
有觀點認為,動態頻譜共享有利于4G向5G的平滑演進,降低5G投資成本。在5G發展早期,4G用戶多,5G用戶很少,可以動態的分配更多頻率資源給4G用戶;隨著5G用戶增多,為5G分配的頻率資源可以持續增加,直至將整個頻段頻率資源分配給5G,實現4G頻率資源的平滑重耕。
總結來看,5G頻率已成為5G產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我國5G中低頻率正式許可證發放雖然基本沒有懸念,但許可證的落地還是讓產業界進一步堅定信心,5G賦能千行百業是一個長跑的過程,需要業界建立起長期的投資回報的理念。
責任編輯:gt
-
運營商
+關注
關注
4文章
2398瀏覽量
44423 -
4G
+關注
關注
15文章
5517瀏覽量
118986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37瀏覽量
5639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