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世界喜歡組團。
不管是寶馬、豐田這樣的技術流(豐田章男是這么認為的),還是戴姆勒、日產這樣善于控制成本的好手,總會伺機將優劣互補,或者將優勢放大,前兩者的最新的案例是豐田Supra,這部經典作品如今搭載上寶馬的直6動力,有望助力豐田產品打入歐洲市場。
而新勢力則否,雖然基本上是同一顆“芯”(電池包是一家的),但企業層面上,大家還是各玩各的。或許就因為不少廠商在自動駕駛芯片和電池上都依賴于供應商,而自主技術產權大多集中在電驅電控上,所以沒必要往一塊湊。但對于喜歡將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廠商而言,這仍然是一項不錯的提議。
因此當馬斯克最近借著蘋果造車話題,憶往昔崢嶸歲月“愁”,說“當年在特斯拉最黑暗之際,已經動了將特斯拉賣給蘋果的心思,只是庫克不為所動——那是市值僅現在10%”時,就容易讓人忍不住聯想一下,如果他們湊在一起會發生什么?
老馬帶著得意和感慨懷舊時,我們不妨假想一下。
關于想象力
從時間概念上而言,燃油車至少在近5年時間里沒有向前推演過。不管是寶馬的B48或B58,或者是奔馳從M274到M256,基本沒有大變。以哲學家的時間觀念看,如果一塊地殼在多年以來從未發生變動,它的時間坐標也就算是沒有移動過。
這是以“變化”來衡量時間。從這個概念上,世界是以想象力向前推動的。現在在智能汽車市場,特斯拉封頂了世界的想象力。在近兩三年的時間內,智能汽車市場的“時間”也變慢了。
盡管芯片市場暗流涌動,英偉達、特斯拉和Mobileye之間還會有一番廝殺,但對于智能座艙的終極幻想,現階段停留在以大屏數量取勝。數字時代有難題,但這個難題留給了市場,而非廠商。
在一定的門檻之下技術是可以復制的,而機械時代的底盤調教、發動機配氣技術并非如此。前者只有到了自動駕駛層面上才會遇到那道奧數題,但在走量級別的市場上,并非人人都能接觸到這項禮遇,于是乎購車者在技術層面就唱起了同一首歌。
尤其在Model 3降入24萬區間后,顛覆性直接表現為“利用電機扭矩優勢沖擊傳統燃油機”,配上一套強有力的價格殺,從銷量上與傳統汽車對決。當然從一個英雄式的夢想到走量的現實,是一種自上而下式的體系存在,并不應該因為后者的存在而貶低前者。
不過從技術層面,三電技術如今可以復制,電控技術可自研,電池可以購買。缺少自動駕駛坐鎮時,你很難將特斯拉與其他新勢力區別開來。
你可以歸結于其他新造車的模仿力太強大了,但同時也是個起點和門檻問題。如果這個旗手讓蘋果來做,恐怕即便是模仿也有點難度。
比如僅從目前泄露出的片段就足以引起業界興趣——Appel Car計劃將前風擋作為通訊互聯的屏幕。自動駕駛感知硬件是激光雷達。稍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來評價——雖然這談不上太革命的手段,只是將原先的中控大屏移植在前風擋上,至少完全盲開的駕駛對于自動化技術提出了極高要求。
起碼一般人是不會這么玩的。即便在概念上也不會。
我們習慣站在一個成功學的角度去看成功者,勝者做什么都自有他的道理,而失敗者自然就成了《大敗局》式的復盤。在抽離出這種情緒之后,從純技術角度論英雄,拋開成王敗寇的銷量準則,或許更標準更純粹一些。
特斯拉速度
當然如果特斯拉早幾年賣給蘋果,可能庫克不用等7年才搔這塊智能汽車癢。
馬斯克的故事證明了成功有多難。你既需要是個技術人才,也需要具備商業頭腦,還要有抓住風口的意識,造車和量產往往是兩個概念。以局外人的膚淺觀點看,老馬從什么時候開始揚眉吐氣,特斯拉從啥時候開始股價飆升?產能提升之后吧,包括上海工廠落成投產。
有一種速度不僅叫中國速度,也叫特斯拉速度。所以相比想象力,我覺得馬斯克更像是個老江湖式的企業家,深知落地和快速鋪開的重要性。雖然9月下旬老馬在電池日上的務實言論讓股價震動,但他只是沒找準場合,人們習慣了他造夢,對于真相和現實則不感興趣。
但實際上17萬落地電動車才是老馬未來的殺手锏,盡管當更多國產車搶先進入這個區間之后,老馬的計劃能否順利展開存疑。但想法是沒錯的。
而這恰恰是蘋果缺乏的快速機動化戰術。
我原以為潛心修煉、一鳴驚人是喬布斯應該干的事,而庫克這種精英型管理人才應該順勢而為,快速把握商機;但沒想到他就像混動市場的本田和豐田,前者在發動機技術登峰造極,卻沒想到讓豐田THS搶了先,雖然本田如今已經扳回一城,但過程已經發生了。
因此如果當初蘋果果斷收購特斯拉,或許蘋果的目標可以早實現幾年。其實“特斯拉如果和蘋果合體”這個話題也可以是,如果喬布斯晚去世幾年,這個世界會怎么樣。
但不管雙方是否合體,如今特斯拉都帶動了智能汽車或是新能源的商業化迅猛進展,連同各國政府好像也飄了。比如英國最近又準備將燃油車禁售提前10年,日本則推出了相應的計劃。
這正是豐田章男看不慣的。這反映了傳統汽車和硅谷精英們的價值觀差異。汽車市場在急劇轉型過程中,需要煤炭發電提供電力的新能源車到底是否環保,依然存在爭議。但資本顯然已經顧不上這么多了,在曝出蘋果即將于明年推出Apple Car之后,哪怕特斯拉也要讓它三分,股價是此消彼長的。
與其討論特斯拉與蘋果合體會怎樣,不如展望一下蘋果來了之后,汽車世界會怎樣。而牽扯到不同利益方,大家依然需要為自己打算,至于公共事業,恐怕就…。.其實相對理智的還是中國政府,比如最近混動技術被列為重要位置,少了很多以往那種冒進色彩,比較務實,豐田章男沒準在偷著樂呢。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32瀏覽量
423275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398瀏覽量
198583 -
豐田
+關注
關注
6文章
781瀏覽量
40922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564瀏覽量
12951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