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道表示,此前將舉辦的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中國電信在展示臺上放出了兩臺樣本機,分別是由華為和中興的手機改造來的,而與原版手機最大的區別就是中國電信以及國盾量子作為了這兩臺手機的屏保識別,所以說的這么深奧,他跟咱們現在使用的量子通訊智能手機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或許到現在為止,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到底好在哪里?甚至對于什么是量子也是迷迷糊糊的搞不清楚。見有解釋稱,量子通信和計算的優點有很多,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量子通信在于安全,量子計算在于快速,而量子通話手機自然也是“安全”,這樣解釋倒也可以,不過,終究因為距離太遠,量子還是有點“玄乎”。
一、什么是量子通訊
量子通訊(Quantum Communication)是指利用量子力學原理對量子態進行操控的一種通信形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利用量子力學原理對量子態進行操控,在兩個地點之間進行信息交互,可以完成經典通信所不能完成的任務。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二、量子通訊原理
量子通信的原理只要有量子糾纏、量子不可克隆定理、秘鑰分配和隱形傳態四個部分。與傳統的密碼學不同,量子密鑰分配是密碼學與量子力學相結合的產物,它以量子態為信息載體,利用量子力學的一些基本物理原理來傳輸和保護信息。
(1)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描述復合系統(具有兩個以上的成員系統)之一類特殊的量子態,此量子態無法分解為成員系統各自量子態之張量積。量子糾纏技術起到安全的傳輸信息的目的。利用固定的兩個量子態糾纏的粒子,攜帶信息傳遞到另一個地區,根據糾纏原理,必須是和它糾纏的粒子才可與其再次形成糾纏態。這樣便可以起到很好的加密作用:即A和B兩個糾纏的粒子表達一定的信息,以A為密鑰,把B傳送到另一地點,那么若想破譯信息,則必須用A粒子再次和B形成糾纏態方可破譯。這樣大大保證了信息傳遞的安全,且破譯具有唯一性。
(2)量子不可克隆定理
其具體內容可從以下三方面表述:
①不存在任何物理過程,能做出兩個不同的非正交態的完全拷貝。
②量子系統的任意未知量子態不能被完全拷貝。
③要從編碼在非正交量子態中獲得信息,這些態不遭破壞是不可能的。
(3)量子密鑰分配
秘密通信依賴于密鑰,如果發送者Alice和接收者Bob 通信雙方擁有他們自己才知道的私人密鑰,就可以進行秘密通信。Alice可以把密鑰的對應位加上她的消息編碼的每一位,發送給Bob,Bob收到這個隨機位串后,利用密鑰就可提取出Alice發來的消息。竊聽者即使截獲傳輸中的信號,也不可能獲得任何消息,因為單獨傳輸中的位串本身并不攜帶消息,消息是編碼在傳輸串和密鑰相關中的。
(4)量子隱形傳態
量子隱形傳態又稱量子遙傳、量子隱形傳輸、量子隱形傳送、量子遠距傳輸或量子遠傳,是一種利用分散量子纏結與一些物理訊息的轉換來傳送量子態至任意距離的位置的技術,是一種全新的通信方式。它傳輸的不再是經典信息而是量子態攜帶的量子信息。
三、量子通訊工作方案
量子通信有兩種方案。
一種是直接通信方案,常見的如“乒乓協議“等,是采用量子通信手段直接傳送信息。這種方案也叫量子隱形傳態,是將甲地的某一粒子的未知量子態,瞬間轉移給乙地的另一個粒子。但量子隱形傳態目前處于實驗室階段,在實際的量子通信中尚未有成功實現的報道。
另一種應用最廣、發展勢頭正猛的是間接通信方案,也稱為量子密鑰分發方案。它有兩個信道:一個是經典信道,使用普通的有線或無線方法發送密文;另一個是量子信道,專門用于產生密鑰。每發送一次信息,通信雙方都要重新生成新的密鑰,即每次加密的密鑰都不一樣,實現了報文發送的“一次一密”,并且在密鑰發送的過程中還可以檢測有無偵聽者,所以它可以在原理上實現絕對安全可靠的通信。目前所謂的量子通信一般采用的是通過量子信道分發密鑰的方案。
四、量子通訊發展現狀
量子通信技術自從1992年第一個量子密鑰分發實驗成功以來,在國內外都得到了迅猛發展。
國外發展
為了解國外的發展歷程,下面列出國外的幾個量子通信實驗:
(1)1993年,英國國防部研究局實現了在光纖中利用BB84協議進行了10km距離上的量子密鑰分發。
(2)2000年,美國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實現了1.6km自由空間的量子密鑰分發。
(3)2002年,瑞士日內瓦大學的Gisin小組在67km的光纖上演示了量子密鑰分發。
(4)2004年,日本NEC公司在光纖上量子密鑰分發距離達到了150km。
(5)2006年,德國、奧地利、意大利、英國的4所大學在兩個海島之間進行了夜晚144km的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6)2008年,歐盟在維也納開通了有8個用戶的量子網絡。
(7)2008年,意大利和奧地利的科學家首次識別出從1500km高的衛星上反射回地球的單批光子,從而為星地量子通信打下了基礎。
(8)歐盟計劃于2017年發射量子通信衛星,實現星地量子通信。
國內發展
在國內,量子通信以中國科技大學的潘建偉和郭光燦兩個研究小組為主,他們的研究成果經常發表于《Nature》等重要國際刊物。可以說,中國的量子通信水平已居世界前列。以下是中國學者在量子通信領域的主要發展歷程:
(1)1995年,中國科學院物理所首次用BB84協議完成了演示實驗。
(2)2003年,中國科技大學在校園內鋪設了3.2km的量子通信系統。
(3)2005年,郭光燦小組在北京和天津之間完成了125km的光纖量子通信實驗。
(4)2012年,潘建偉團隊建設成功“合肥城域量子通信實驗示范網”。該網絡有46個節點,連接40組“量子電話”用戶和16組“量子視頻”用戶。
(5)2012年,中國學者在青海湖完成了百公里量級糾纏光子對的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6)2013年,中國科學院聯合相關部門啟動了上千公里的光纖量子通信骨干網工程“京滬干線”項目。這一項目于2017年9月29日正式開通。
(7)2016年,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通信實驗衛星,目標是實現北京和烏魯木齊之間的量子保密通信,并且在德令哈和麗江之間實現了距離1200km的大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檢驗,還在衛星和阿里之間實現了星地量子隱形傳態。該衛星質量約640kg,運行在高度為500km的軌道上。衛星上有4個載荷: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量子糾纏源、量子試驗與控制處理機,可與地面上相距千公里量級的兩處光學站同時建立量子光路鏈接。
五、量子通訊發展方向
量子通信技術發展成熟后,將廣泛地應用于軍事保密通信及政府機關、軍工企業、金融、科研院所和其他需要高保密通信的場合。量子通信未來有以下幾個發展方向:
(1)采用量子中繼技術,擴大通信距離。由于單光子在傳輸過程中損耗很大,對于遠距離傳輸,必須采用中繼技術。然而量子態的非克隆原理給量子中繼出了很大難題,因為量子態不可復制,所以量子中繼不能像普通的信號中繼一樣,把弱信號接收放大后再轉發出去。量子中繼只能是在光子到達最遠傳輸距離之前接收其信號,先存儲起來,再讀出這個信號,最后以單光子形式發送出去。量子中繼有很多方案,包括光量子方案、固態原子方案等。
(2)采用星地通信方式,實現遠程傳輸。采用衛星通信后,兩地之間的量子通信更加方便快捷。在真空環境中,光子基本無損耗,損耗主要發生在距地面較低的大氣中。
(3)建立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多地相互通信。量子通信要想實用化,必須覆蓋多地形成網絡。國內外都建成了多個實用的量子通信網絡,下一步的發展是擴大節點數,擴展通信距離,形成大覆蓋面積的廣域網。
有關量子通信、量子加密等和量子相關的信息,大家已經聽說過很多了,雖然科研人員還在探索的道理上加速前進,但是對于大眾來說,量子還是和人們的距離有點遠:生活中既見不到,工作上也用不著。其實大家也不必著急,量子通信是真的越來越近了,而且這次是可以拿在手中的“量子通話手機”,更為可喜的是,這次是我們自己的專利,所以說,“量子”是真的,既要好好發展,也要好好支持,加油,我們的科技人員。
審核編輯:符乾江
-
量子通信
+關注
關注
3文章
293瀏覽量
24227 -
量子計算
+關注
關注
4文章
1104瀏覽量
349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