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劉垠)12月29日,科技部公布《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從協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構建開放融合的創新生態環境、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共同推進開放創新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文件在“協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中明確,聯合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先進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生物育種等重點領域,聯合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關鍵標準,解決產業核心難題。
堅持戰略協同、高地共建、開放共贏、成果共享的基本原則,《規劃》對于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的戰略定位為: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原始創新動力源、融合創新示范區、開放創新引領區。
“2025年,形成現代化、國際化的科技創新共同體。”《規劃》還明晰了發展目標,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規劃、政策的協同機制初步形成,制約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基本破除;涌現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型企業家和創業投資企業家,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校、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長三角地區合作發表的國際科技論文篇數達到2.5萬篇,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到35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3萬件……
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共同體。一體化的區域創新體系基本建成,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大幅躍升,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的引領者、國際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世界科技強國和知識產權強國的戰略支柱。
關于協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規劃》要求,統籌推進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聯合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協力提升現代化產業技術創新水平。共建一批長三角高水平創新基地,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以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依托,加快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未來網絡試驗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建設,謀劃籌建生物醫學大數據、系統生物學、納米真空互聯等前沿領域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構建開放融合的創新生態環境。”《規劃》提到,共塑一體化科技創新制度框架,探索建立長三角地區科技倫理協作委員會和科研誠信信息共享協作與聯合懲戒機制;促進創新主體高效協同,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物聯網、互聯網等高端高新產業,建立完善區域產業創新鏈;推動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和高效配置,聯合提升創新創業服務支撐能力,構建一體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共建長三角創業融資服務平臺;完善區域知識產權戰略實施體系,等等。
《規劃》還特別提到,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一體化推進創新高地建設,聯合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協力培育沿海沿江創新發展帶。
針對共同推進開放創新,《規劃》強調,共建多層次國際科技合作渠道,協同實施或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加快聚集國際創新資源。比如,圍繞生命健康、資源環境、物質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集中優勢資源,適時牽頭和參與發起全腦神經聯結圖譜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國際大科學工程。
-
科技
+關注
關注
3文章
1594瀏覽量
33064 -
科技部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瀏覽量
708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