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想要在歐洲大展拳腳自然離不開其背后供應鏈的支持,中國鋰電供應鏈企業跟隨出海成為必然趨勢。
2020年歐洲電氣化加速,一批具備“走出去”實力的中國鋰電企業相繼在歐洲建廠布局,帶動中國鋰電產業鏈出海。
2018年7月,寧德時代宣布擬投資2.4億歐元(約19億元人民幣)在德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設立電池生產基地及智能制造技術研發中心,拉開了中國鋰電企業登陸歐洲的序幕。
寧德時代德國建廠的背后,是其已經并與寶馬、戴姆勒、大眾、沃爾沃、PSA等多家歐洲主流主機廠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
寧德時代落子德國也吸引了其它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跟隨。孚能科技宣布投資6億歐元(約合46億人民幣)在德國建電池廠;蜂巢能源宣布投資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5億元)在德國建設年產24GWh電池工廠;微宏動力PACK工廠落戶德國,初期規劃年產能1.5GWh等。
上述電池企業歐洲建廠的目的是為其歐洲客戶提供就近配套服務,搶占歐洲動力市場,與日韓電池企業展開正面競爭,提升國際競爭水平。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想要在歐洲大展拳腳自然離不開其背后供應鏈的支持,中國鋰電供應鏈企業跟隨出海成為必然趨勢。
在此情況之下,包括天賜材料、新宙邦、星源材質、江蘇國泰、石大勝華、星源材質、科達利、利元亨等一批中國鋰電材料和設備企業已經宣布在歐洲設廠,同時還有更多中國鋰電企業制定海外建廠計劃,預計將在2021-2022年落地。
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中國鋰電企業出海建廠案例已達15起,其中動力電池領域4起、材料領域10起,設備領域1起,涉及金額超370億元。歐洲成為了中國鋰電企業的投資熱土。
與直接出口產品不同,中國鋰電企業相繼在歐洲建廠背后反映出以下信息:
一是手握巨額訂單或項目定點,與海外客戶達成長期合作,成為中國鋰電企業出海的直接原因。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有一批技術領先的鋰電產業鏈企業進入了國際車企和動力電池企業的供應鏈,為上述企業直接供貨。
歐洲電氣化進程加速釋放巨大的動力電池市場空間,歐洲成為全球動力電池新基建的主陣地。
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在歐洲建廠提供就近配套是中國鋰電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選擇,而斬獲巨額訂單則是驅動中國鋰電企業出海的直接因素。
例如,寧德時代獲得寶馬7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78億元)動力電池采購訂單;孚能科技與戴姆勒簽訂2021年至2027年合計140GWh動力電池供貨協議;蜂巢能源獲歐洲客戶采購定點7GWh;科達利拿下Northvolt合計40GWh方形電池所需殼體的供貨合同;星源材質與Northvolt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等。
此外,新宙邦、天賜材料、星源材質、科達利等企業此前已經和LG化學、三星SDI等韓系電池巨頭達成了長期合作,在歐洲建廠有助于加深其與海外客戶的合作,提升海外銷售占比。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進入外資電池的國際供應鏈之外,給中國電池企業在歐洲提供就近配套也是中國鋰電材料和設備企業出海建廠的重要因素。
寧德時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歐洲建廠,必然要求其上游供應商提供就近配套服務,進而帶動中國鋰電供應鏈出海。
二是中國鋰電材料及設備全球化配套加速,中國鋰電產業鏈整體出海漸成趨勢。
經過10年的培育,中國鋰電產業鏈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在技術實力、產品性能與成本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的體系與經驗,深度參與歐洲大規模電池項目建設,開始從國內走向國際競逐全球化。
在動力電池領域,全球十大動力電池裝機排名中,中國占據五個席位,國際市場占比快速提升。
在四大鋰電材料領域,國內四大材料的自給率已經超過90%,近三年中國四大材料出貨全球占比均超過55%且有上升趨勢,頭部材料企業加速向全球主流動力電池企業供應鏈體系滲透。
在鋰電設備領域,國產設備的替代化基本結束,部分設備甚至出口進入日韓電池供應鏈。
總體來看,從上游礦產到關鍵材料再到電池,中國每個鋰電產業鏈環節都已擁有參與海外競爭實力的企業,中國鋰電材料及設備全球化配套加速,中國鋰電產業鏈整體出海漸成趨勢。
憑借完善的產業鏈配套、高效快速的服務響應、集聚化的規模生產制造及成本等優勢,中國鋰電企業有望助力歐洲建立本土化的供應鏈,增強中國鋰電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參與度和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國鋰電企業出海建廠是大勢所趨,但也面臨著多重壓力和挑戰。
一方面,中國鋰電產業鏈海外建廠布局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
與日韓動力電池企業在歐洲深耕多年相比,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歐洲市場的根基較淺,國際市場占比較低,國產電池導入國際主機廠供應鏈可能在前期需要經過多年的驗證,要求中國電池企業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另一方面,和在國內投資布局相比,中國鋰電企業在海外設廠面臨的難度和挑戰成倍提升。
除了高昂的投資成本之外,如何應對歐洲的政治環境、排放法規、基建要求、產業鏈配套、專利糾紛、企業文化、人才管理和客戶要求等方面,對初次出海的中國鋰電企業而言都是新命題。
由于前期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是政策推動型市場,中國鋰電企業的成長發展很大程度受益于政策支持。而現在想要在海外設廠進入國際市場,中國鋰電企業就必須在技術、產品、規模、性價比、資本等硬實力方面具備核心競爭力,做好長遠的戰略規劃。
以下為中國鋰電企業出海布局部分案例,且看下文:
寧德時代141億元建設德國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2018年7月,寧德時代與德國圖林根州州政府簽署了投資協議,計劃投資2.4億歐元在德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設立電池生產基地,預計2022年可實現14GWh的電池產能。2019年6月,寧德時代對該項目追加投資,增加后項目投資總額將不超過18億歐元(約合141億元人民幣)。
蜂巢能源155億元動力電池項目落子德國
2020年11月,蜂巢能源宣布在德國薩爾州建立其歐洲電池工廠,項目總投資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5億元)將建設一座年產能24GWh的電芯工廠和PACK工廠,分別于2023年底和2022年中建成投產。
孚能科技建設德國動力電池工廠
2019年5月,外媒報道稱,孚能科技計劃在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的比特菲爾德-沃爾芬鎮建立電動車電池廠,擬投入逾6億歐元(約合46億人民幣)建設新電池工廠,初始產能為6GWh/年,后期將提升至10GWh。
微宏動力PACK工廠落戶德國
2019年,微宏動力德國子公司宣布將在德國柏林附近的路德維希斯費爾德鎮建立一座動力電池PACK工廠。一期項目投資43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4億元),初期計劃年產1.5 GWh,后期將擴充至6GWh。目前該工廠已建成,計劃在2021年3月啟動其第一條生產線。
星源材質1.3億元投建歐洲隔膜工廠
2020年9月,星源材質發布公告稱,公司已通過瑞典公司及投資建設歐洲工廠一期項目議案,積極開展歐洲工廠擴產項目。歐洲工廠一期項目投資金額約1.3億元人民幣,新建涂覆隔膜生產線四條,年產涂覆隔膜約9000萬平方米。預計2022年建設完成。
天賜材料2.75億元投建捷克電解液工廠
2020年8月,天賜材料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天賜材料捷克有限公司擬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項目(一期),項目總投資2.75億元。2019年10月,天賜材料發布公告分別在韓國和捷克成立子公司,在當地開展電解液生產經營業務。
新宙邦年產4萬噸電解液項目落戶波蘭
2018年6月,新宙邦發布公告稱,擬在波蘭設立子公司,注冊資本5750000茲羅提(約合1000萬元人民幣),投資建設年產40000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5000噸NMP和5000噸導電漿項目。
江蘇國泰在波蘭投建4萬噸/年電解液項目
2017年12月,石大勝華發布公告稱,擬在波蘭成立子公司投資建設4萬噸/年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項目,項目總投資3億元。
石大勝華在波蘭/捷克建設鋰電材料項目
2019年3月,石大勝華發布公告稱,擬與PCC Rokita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投資1.7億元建設一期2萬噸/年碳酸乙烯酯項目。2020年10月,石大勝華宣布擬在捷克成立子公司,預計投資1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789萬元),主營鋰離子電池原材料(含化學品和危險化學品)的銷售、化學品貿易等業務。
科達利三度落子歐洲建設結構件生產基地
2020年,科達利接連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在德國、瑞典和匈牙利設立子公司,并分別投資6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7億元)、5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94億元)和3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3億元)建設科達利德國生產基地一期項目和科達利瑞典生產基地一期項目,以及科達利匈牙利生產基地一期項目。
利元亨落子德國
2019年末,利元亨成立首家海外全資子公司——利元亨(德國)有限責任公司,與利元亨在美國、加拿大、瑞士的辦事處共同推進總部國際業務發展。截止目前,利元亨德國已與多個歐洲車企及其動力電池供應商建立良好聯系。
責任編輯:lq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0瀏覽量
77750 -
供應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77瀏覽量
38947 -
鋰電材料
+關注
關注
0文章
67瀏覽量
7991
原文標題:【廣舜檢測?年度盤點】15起案例看中國鋰電企業出海邏輯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