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轉入存量市場與疫情的雙重因素影響下,全球市場規模相比往年有了更明顯的減少,綜合不同調研機構的數據,中國手機市場總體規模在2020年前三季度縮水了3000萬~4000萬。手機廠商想要保持自己的出貨規模,那么必須拿出更多努力去爭奪,否則連基本盤都難保。
在這一年里,國內上市的手機有了不輸于往年的技術進步:大底高像素、超長焦幾乎是旗艦機標配,有了2K、高刷、原色屏幕,規格是個頂個的高,快速充電更是突破100W大關且無線速度也不賴,系統軟件體驗有了極大進步。新換手機的消費者都能體驗到這些變化。
最終呈現的數據依然不容樂觀,蘋果、華為、小米有過季節性的小幅增長,除此之外幾乎所有廠商每季度的出貨規模都有10%~30%不等的下滑。大環境仍不明朗充滿不確定性,處于中國市場的手機廠商能活下去,就已經獲得了最大的幸運。
中國以外的國際市場有些不一樣,有相當多的國家和地區還處于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用戶體驗換代的階段,給新入局的手機廠商提供了許多機會。因此絕大部分廠商都加大出海力度,在海外擴增提升產品推廣,“墻內開花墻外香”成了當下中國手機的常見現象。
中國手機在印度暴賣的消息就這樣引起了關注,不僅是作為“外來和尚”在成績上超過印度本土品牌,還把風光一時的三星和蘋果甩到了身后。這不單單是一份成績,還變成了中國手機市場漫長冬天中,為數不多能讓所有人都笑得出來的熱搜話題。
中國手機短短幾年拿下印度
和在印度市場仍有不小影響力的三星相比,中國手機進入印度的時間并不算長,但大賣的原因絕不只有機緣巧合。
回到十年前全球都在經歷智能手機浪潮的時代,印度市場將近九成的份額都還屬于諾基亞,三星則在之后的幾年中從“小蝦米”變成了印度市場最大的手機品牌。而今天正主導市場的中國品牌,要到2014年后才開始正式入局。
一出手便是大動作, 中國廠商在印度舉辦著規模不比國內小的發布會,并針對當地市場在產品上做出調整,線上的官方網店和線下的授權店面也開得如火如荼。促成“雷軍金曲”的小米4i和小米手環,正是中國廠商們擴大在印規模的一個縮影,市場機會讓他們如此“囂張”。
首先是本地手機企業,當時已經有Micromax這樣打出名聲并獲得可觀市場份額的印度廠商,但他們并沒有在品牌和渠道建設的同時培育起自己的設計生產力量。長期使用ODM完成產品研發,進而對中國設計生產能力嚴重依賴,難以和自主研發具有差異化優勢的產品抗衡。
別忘了上面說過的中國手機廠商技術投入,這些中國首發并全球投放的產品,在缺乏強力競爭對手的印度市場無疑是天神下凡,幾乎找不到對手。印度品牌想要追趕也為時已晚,時間差已經被拉開,只能接受和供應鏈最前端技術說拜拜的現實。
即使面對蘋果和三星,中國品牌也絲毫不畏懼,與中國保持一致的定價就是最好的武器。更低的價格就能買到同樣好的產品,這招已經是打動中國消費者最好的法則,面對印度消費者時也不例外。三星手機在印度出現回暖,和一系列定價向中國手機看齊的中低端新機不無關系。
中國手機廠商還通過當地建廠、大面積使用印度員工、和本地經銷商建立合作等方式,顯著降低生產和運輸成本,手機系統和互聯網服務也有了本地化內容運營。曾有報道稱,印度消費者往往不會認為這是來自中國的手機,而是下意識地看作印度本土產品。
印度廠商為啥“沒存在感”?
如圖所示,除去含蘋果在內的others和份額出現回暖的三星,印度手機市場近七成的份額都已被小米、vivo、realme、OPPO等中國廠商拿下。印度同樣是個人口龐大的國家,移動互聯網也在逐年深入日常生活,那為什么印度沒有能扛起本國需求的企業,反而將市場拱手相讓呢?
關鍵答案已在上面給出,印度手機廠商研發能力低下,無法滿足移動互聯網普及中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只能讓位于價格和產品力雙強的中國同行。這一點與互聯網和手機游戲類似,印度本土已經有了萌芽的互聯網企業,但較為落后的方法論和執行力使得他們在中國來客面前還是會潰不成軍。
運營商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好的調控手段,印度通信市場其實和全球大部分國家類似,運營商占到了手機銷售中相當重要的位置。從結果上來看,印度通信運營商最終選擇了與他國手機廠商合作,利用更優質手機產品推廣自家網絡,而不是讓印度通信和印度手機一同尋求成長。
就算是在印度本土擁有生產能力、能夠為HMD-諾基亞品牌代工手機的Lava,實際上也和Micromax等印度手機廠商一樣,仍對禾苗通信等中國ODM廠商提供的技術支持有依賴。政治因素影響下,未來印度市場中可能會出現拿下本國市場的印度品牌,但在今天,中國手機保持著絕對領先。
當然,中國手機在印度的冒險并不完全是順風順水,或者神擋殺神佛擋殺佛。91mobiles日前統計了10個曾在印度流行但最終退出的手機品牌,其中就包含數個中國廠商。他們沒有像HOVM那樣快速打開印度市場,國內市場又遭遇變數,腹背受敵之下收縮戰線顯然是明智之舉。
沉淀與重新洗牌后,還是有新的中國廠商拿下了印度市場的機會,realme就在短短兩三年內成為印度手機和智能設備市場的頭部品牌,絕對占有率還不高但增長曲線像極了當年的小米。中國手機市場難以找到增長可能性,但把視線調過來望向仍在成長的印度,未嘗不是個好選擇。
中國手機時代到來
中國手機在印度市場表現強勢并非個別案例,實際上在整個消費電子領域中,智能手機已經是中國產品進入海外的先鋒。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和產品登陸海外市場,電商平臺和實體渠道也都有更多中國手機銷量靠前,其中的緣由值得細細推敲。
來自IDC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市場調研報告顯示,蘋果在該季度的出貨量下降了10.6%,而三星僅有2.9%的增長,真正在這個仍處于整體縮減的市場中保有成長態勢的品牌,往往都是中國手機廠商——小米的當季出貨量已經超過蘋果,并有了42%的飛速提升。
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數據也映照了該現象:在運營商強勢的歐洲,小米、華為和OPPO拿下的份額加起來超過了排名第一的三星;中國廠商在非洲拿下近七成份額,其中傳音以價格和渠道控制著市場近半規模;在地理位置上更近的東南亞各國,中國手機也是消費者最愛。
美國市場看起來還沒有被中國手機拿下,卻已經有了蛛絲馬跡。Canalys稱約有70%在美國銷售的手機是中國制造,頂級科技自媒體MKBHD舉辦的手機拍照盲評中,近半入選產品來自中國品牌,小米10 Ultra更是超過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獲得第二名。
走過模仿和跟隨的時代后,中國手機品牌擁有了一股難以撼動的力量,硬件性能、軟件體驗、定價范圍都變得能和國際頂級品牌勢均力敵。智能手機行業的能量正開始賦能智能設備和其他行業,接下來的故事一定有更多中國企業的身影,一定更精彩。
責任編輯:tzh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06瀏覽量
180549 -
諾基亞
+關注
關注
9文章
3185瀏覽量
83328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6045瀏覽量
136191 -
OPPO
+關注
關注
20文章
5235瀏覽量
7915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