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美國目前已經放行了包括英特爾、AMD、索尼、三星、豪威科技、臺積電、高通、鎧俠等8家企業,批準它們在美國新規之下仍可向華為供應芯片;但對于華為等中企來說,“斷供風險”仍猶如懸在頭梁的一把刀,盡早突圍才能真正保障往后的發展。在此背景之下,華為最近兩個月就對外公開了其3次“突圍大動作”。
突圍再加速!華為“B計劃”迎重大突破:超120個伙伴加入
據近日消息,華為消費者業務部門(CBG)透露,預計到2021年,將有超40家主流品牌、1億臺設備成為消費者全場景(鴻蒙系統)體驗的新入口。另據華為官網的規劃,2020年鴻蒙2.0落地的產品包括國產PC、手表手環和車機;2021年鴻蒙3.0落地產品包括音箱和耳機,2022年之后鴻蒙將開始運用在VR眼鏡里。
鴻蒙系統的新動向對于華為無疑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9月15日,美國芯片新規正式生效,而就在斷“芯”前夕,華為打響突圍戰,發布鴻蒙2.0,闡述華為生態,明確表示明年全面支持手機搭載鴻蒙系統。如今,華為“B計劃”不斷獲得重大突破,這給其突圍、走上自我探索道路帶來了最強有力的助攻。
不止于此,綜合多方消息,目前京東、銀聯、優酷、科大訊飛等120多家知名應用廠商和20多家硬件廠商也已加入了鴻蒙系統的生態建設;同時,華為還正在招兵買馬——此前鴻蒙系統開發者創新大賽啟動后,目前已有超過1800支團隊報名參賽,這將為華為帶來技術人才。
而據華為方面消息,按照目前研發進度,該公司有望在2021年讓所有自研設備全部升級為鴻蒙系統。
打破美國壟斷!華為投資國產EDA,關鍵芯片即將量產
實際上,鴻蒙系統只是華為突圍的一個突破口——在過去2個月時間里,華為已先后傳出了兩大利好消息。其一,華為關鍵芯片即將量產。2020年11月底,華為海思宣布,其自主研發的OLED驅動芯片流片流程已經順利完成,預計同年底將實現量產,并將此芯片用于旗下手機及企業大屏產品中。
需要提到的是,顯示驅動IC的主流工藝是65nm、40nm,最高的為28nm工藝,目前國內代工廠在這方面已有能力做到量產;有證券公司就分析稱,華為在該芯片上完全可以做到去美化,擺脫對國外芯片的依賴。
其二,華為“發力”芯片設計核心領域。2020年12月28日,從企查查信息查詢得知,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入股了湖北九同方微電子有限公司,后者主要從事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是半導體設計的核心領域之一;這意味著,華為旗下企業正在挺進EDA的核心領域。
要知道,目前全球的EDA市場主要被美國Synopsys、Cadence、Mentor三家公司壟斷,而在美國禁令之后,它們已經停止與華為的合作。如今,華為旗下公司打入EDA核心領域,這或許也是華為“備胎計劃”的一部分。
華為正在不斷突圍的同時,國際其他合作伙伴也給其帶來了巨大的助攻。外媒報道稱,美國芯片新規同樣讓歐洲企業損失慘重,為此為了打破美國技術桎梏,歐盟17國已在2020年12月初決定,將在未來2-3年內投資1450億歐元(約11600億元人民幣)研究半導體技術,以繞開美國技術,直接向包括華為在內的更多海外客戶提供服務。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55瀏覽量
426349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87瀏覽量
221551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0瀏覽量
252634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785瀏覽量
1736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