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經濟周期的開局之年,2021年的經濟將會出現哪些趨勢,可以說是許多人想要找尋的答案。
央視財經試圖解開這一謎題,在新年第一期的《對話》節目中,欄目組邀請到百度CTO王海峰,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董事長、行長潘衛東,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傳衛,分別以技術領袖、行業專家和企業高層的身份坐而論道。
透過四位嘉賓的議題討論和思想碰撞,不難從中洞察出一個積極的信號:原本停留在概念上的智能經濟,已經進入到了現在進行時。
01 智能經濟風起時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在《智能經濟》一書中給出預見:“數字經濟正進化到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智能經濟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活力,是拉動全球經濟重新向上的核心引擎”。
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智能經濟逐漸成為業內討論的焦點,智能經濟的價值和空間被一次次拉升,卻鮮有人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何智能經濟會從一本書中的概念,迅速成為行業內外的共識?
王海峰在《對話》中借用了“天時地利人和”的說法:
“天時首先是人類科學技術在高速的發展,這個時間點恰好是人工智能等技術到達了一個臨界點;地利是國家層面的重視,一方面重視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重視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等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同時從國家領導到每一個民眾,都在積極擁抱智能化的新產品和新技術。”
可以佐證的是,剛剛過去的2020年注定是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史上被銘記的年份,無論是年初“新基建”為智能經濟所做的鋪墊,還是十四五規劃中頻頻提及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關鍵詞,都是國家意志的彰顯:人工智能正在以深刻的方式影響人類的生活,智能經濟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驅動引擎之一。
至于其中的原因,不難從第三方報告中窺知一二。
按照知名市場咨詢機構麥肯錫的預測,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全球額外貢獻13萬億美元的GDP,幾乎是當前頭部大國一年的生存總值,平均年增長率為1.2%,人工智能足以比肩19世紀的蒸汽機、20世紀的工業機器人和21世紀的信息技術,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生產力要素,并將開辟出嶄新的經濟增長空間。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百度聯合主編的《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對智能經濟與數字經濟的關系進行了闡釋,提出智能經濟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以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邊緣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為支撐,通過智能技術產業化和傳統產業智能化,推動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智能化變革的經濟形態。
百度CTO王海峰的回答則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視角,即智能經濟不只是百度等科技企業的獨角戲,也不會停留在頂層建筑的層面上,智能經濟是一場屬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雙重機遇,關乎每一個行業、每一家企業甚至是每一位個體。
02 做行業的賦能者
誠如許多人所看到的,智能經濟的速度、廣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將在生產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會治理等方面深度影響我們的經濟社會。
比如在智能經濟的時代,生產方式的變革將滲透到產品研發、工業制造、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等所有環節,諸如工業機器人、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技術代表的智能技術將全面參與優化生產管理流程,繼而提高生產方式的與時俱進,加速社會生活向智能化邁進。
問題似乎也在于此,經歷了水大魚大的互聯網時代,我們看到了互聯網的造富速度,也見識了互聯網野蠻和兇猛的一面,傳統的邊界正在漸漸消失。站在智能經濟浪潮上的企業出現了本能的顧慮:屬于自己的邊界和護城河在哪里,到底會不會被人工智能所吞噬?
針對企業轉型時的焦慮,王海峰做了一個形象的類比:人工智能和電力一樣都是通用技術,就像銀行用電不用擔心被電廠吞噬,貨車日夜奔走在高速公路上,也不會被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吞噬,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就是智能經濟時代的水和電,我們所發揮的還是使能和賦能的價值。
對于百度智能云所扮演的角色,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董事長、行長潘衛東和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傳衛或許是最有發言權的一方。
潘衛東分享了和百度早期的一個合作案例:“我們和百度在2018年成立了創新實驗室,做了一個智能客服和智能外呼的項目,在合肥、上海、成都有800人,24小時為客戶提供所有的服務。每天呼入呼出每天有30萬通,占每天客服業務量的86%,準確率達到了95%,這些背后相當于節約了每年1000人的工作量。”
張傳衛在《對話》節目中談道:“在做基于風光儲能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時,需要一個非常強大的智慧云來做支撐,小到一個單元、一個家庭的用電習慣,怎樣保證清潔能源,甚至是零碳能源,這些都需要數據支持。通過和百度智能云的合作,實現了對風和能的認知,讓十年前成本高昂的風能實現了能源普惠。”
值得一提的是,在初步合作的基礎上,百度智能云和浦發銀行打造出了業內首個金融數字人,幫助企業提升在金融創新、客服交互方面的能力,讓每個用戶都有一個虛擬私人金融助理;在智慧能源領域,百度智能云陸續覆蓋了電網、發電、新能源、清潔能源、石油、化工等場景……他們沒有被人工智能吞噬,而是從探索者進一步躍升為賦能者。
03 云智一體的大船
如果只看到百度智能云對一家企業、一個行業的賦能,無疑又有一些狹隘,在智能經濟的浪潮下,百度的目標是造一艘云智一體的大船。
7個月前的百度夏季云智峰會上,王海峰正式提出了百度智能云的全新戰略,即“以云計算為基礎,以人工智能為抓手,聚焦重要賽道。”彼時百度剛剛進行了兩次組織架構升級,云和AI在體系上全面打通,“云+AI”成為百度的新底牌。
隨后百度智能云全面調整業務,構建了三層新架構:底層是百度大腦,包括基礎層、感知層、認知層和安全,屬于百度核心的技術引擎;中間是平臺,包括基礎云平臺、AI中臺、知識中臺,以及針對場景平臺和其他關鍵組件;上層是行業智能應用和解決方案,也是百度智能云賦能各行各業的觸點。
12月底的百度云智峰會上,王海峰發表了題為《壯智凌云加速產業智能化》的演講,首次將云智一體作為百度智能云的關鍵詞,也預示著經過2020年一整年的布局,百度智能云這艘“云智一體”的大船正式下水航行。
一種流行的觀點是:企業客戶對于云計算的需求正在進一步聚焦,由過去為了上云而上云,逐步過渡到利用人工智能解決實際問題,需要改變人工智能技術現有的交付方式,也就需要在架構上將人工智能與云計算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領域沉淀了十年之功,同時又是云計算賽場上頭部玩家的百度,率先洞察到了市場的趨勢。
最直接的例證就是百度智能云交出的成績單:百度智能云AI Cloud的活躍客戶數在2020年同比增長65%;IDC的報告顯示,百度智能云已經連續三次在AI Cloud市場中排名第一;在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百度智能云聚焦的重要賽道上,屢屢簽下數億級別的訂單……
“全新的戰略體系,連帶組織和業務架構的匹配,讓百度智能云形成了云智一體的獨特優勢,并屢屢驗證了這種差異化打法的有效性。”這是外界對百度智能云最公正的評論,但或許還有另外一種解釋。
正如王海峰在《對話》提到的觀點:“我們一起合作不只是我們雙方會受益,我們的能力,我們產生的這些價值也會輻射到各行各業,我們也可以輸出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價值。”
聯想到百度智能云在未來三年中發展10000家合作伙伴、為合作伙伴提供150億扶持的云智新生態計劃,百度智能云“造船”的初衷顯然不只是為自己博一個好的站位,還在幫助行業上下游合作伙伴、各行各業的客戶拿穩通向智能經濟的“船票”。
04 結束語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了這樣的知識:蒸汽機開啟了工業時代,電的應用開啟了電氣時代,互聯網的出現將我們帶入了信息時代。
當我們這代人深度參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候,才發現常識的成立還有另一個前提:蒸汽機的價值,始于走進工廠替代了繁重的人力勞動;電氣時代的繁榮,還要歸功于將電輸送進千家萬戶的電網;互聯網對生活方式的重構與顛覆,離不開復雜的基礎設施和衍生出來的豐富應用。
人工智能的價值變現,需要有人提供充足的算力,有人去默默標注數據,有人在算法上不斷推陳出新,還需要一群知行合一的實干派,讓智能化的生產力平順地流進生活生產的每一個角落。
所以,百度智能云已經揚起風帆。
責任編輯:xj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40瀏覽量
137550 -
智能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12瀏覽量
117585 -
百度云
+關注
關注
0文章
53瀏覽量
77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