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系統架構過程的目的是生成系統架構備選方案,選擇框架利益攸關方關注并滿足系統需求的一個或多個備選方案,并在一組一致的視圖中表達這一點。。
應該注意的是,下面的架構活動與系統定義活動和概念定義活動都是重疊的。特別地,操作和業務環境的關鍵方面,以及某些利益攸關方的需求,強烈地影響架構開發和描述所采用的方法。此外,架構活動將推動選擇和適應所選擇的解決方案集成方法。
2.過程的活動
在此過程中執行的主要活動和任務包括:
3.初始化系統架構的定義
建立對系統所需要的使用環境/環境的理解,以建立對利益攸關方關注點的洞察力。為此,分析相關的市場、行業、利益相關方、企業、業務、運營、使命、法律和其他有助于理解可以指導系統架構視圖和模型定義的透視圖的信息。
捕獲利益攸關方關注的問題(例如。跨越系統生命周期各階段的期望或約束)。這些問題通常與與各階段有關的系統的關鍵特性有關;它們應該被轉換成或合并到系統需求中。
處理操作條件(例如,安全性、安全性、可靠性、人為因素、接口、環境條件)和生命周期約束(例如,維護、處置、部署)的標簽系統需求會影響架構要素的定義。
建立架構路線圖和策略,其中應包括方法、建模技術、工具、任何支持系統、產品或服務的需求、過程需求(例如,度量方法和方法)、評估過程(例如,評審和標準)。
計劃產品或服務的獲取(需要、需求、采購)。
4.定義必要的架構觀點
基于確定的利益攸關方關注點,確定可能支持模型和視圖開發的相關架構視點和架構框架。
5.開發候選架構模型和視圖
使用相關的建模技術和工具,并結合利益攸關方的需求和需求過程以及系統需求過程,確定系統的環境,包括外部環境要素的邊界。這個任務包括識別相關系統與外部要素的關系、接口或連接、交換和交互。此任務允許定義或理解其使用環境中的預期操作場景和/或系統行為。
定義架構實體(例如,功能,輸入/輸出流,系統要素,物理接口、架構特點、信息/數據要素、容器、節點、鏈接、通信資源,等等),解決不同類型的系統需求(例如,功能需求、接口需求、環境需求、操作條件(可靠性、人為因素等),約束(物理尺寸、生產、維護、處理))。
將架構實體與與系統利益(SoI)架構的決策相關的概念、屬性、特征、行為、功能和/或約束聯系起來。這就產生了架構特性(例如,通用性、模塊化、可操作性、效率、簡單性)。
選擇、調整或開發系統的候選架構的模型,例如邏輯和物理模型(請參閱邏輯架構模型開發和物理架構模型開發)。有時使用邏輯和物理模型既不是必要的,也不是充分的。要使用的模型是那些最好地處理關鍵利益攸關方關注點的模型。
從候選架構的模型中,組合與利益攸關方關注點和關鍵或重要需求相關的視圖。
定義由架構實體的必要實例(如功能、接口)和結構配置(如約束、操作條件)引起的派生系統需求。使用系統需求定義過程來定義和形式化它們。
檢查模型和視圖的一致性并解決任何確定的問題。ISO/IEC/IEEE 42010, 2011可用于此。
如果建模技術和工具允許的話,通過執行或模擬來驗證和確認模型。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用設計工具檢查可行性和有效性,和/或實現部分模型,或使用可執行的架構原型或模擬器。
5.將系統架構與系統設計聯系起來
定義反映架構特征的系統要素(當架構是設計不可知的,這些系統要素可能只是概念上的,直到設計開發)。為此,對系統要素進行劃分、對齊和分配架構特征和系統需求。建立系統設計和演進的指導原則。有時,一個“參考架構”是使用這些概念系統要素創建的,作為傳達架構意圖和檢查設計可行性的方式。
為那些對于架構的詳細程度和理解是必要的定義接口。這包括系統要素之間的內部接口以及與其他系統之間的外部接口。
確定適用于系統要素的設計屬性,以滿足架構特征。
對于組成系統的每個系統要素,開發與分配、對齊和劃分設計屬性和系統要素需求相對應的需求。為此,使用利益攸關方需求和需求定義過程和系統需求定義過程。
6.評估架構候選者并選擇一個
使用架構評估標準評估候選架構。這是通過應用系統分析、度量和風險管理過程來實現的。
選擇首選的架構。這是通過應用決策管理過程來實現的。
7.管理選定的架構
為架構、架構框架、視點、模型種類和架構模型的可選方案和決策之間的所有選擇建立并維護基本原理。
管理架構描述的維護和開發,包括模型和視圖。這包括一致性、完整性、由于環境或環境變化而發生的變化,以及技術、實現和操作經驗。分配和可追溯性矩陣用于分析對架構的影響。當前過程在系統發生演化的任何時候都被執行。
建立架構治理的方法。治理包括角色、職責、權限和其他控制功能。
協調架構的評審以達成利益攸關方的協議。利益攸關方需求和系統需求可以作為參考。
8.工件、方法和建模技術
這個過程可能會創建一些工件,例如系統架構描述文檔和系統證明文檔(可跟蹤矩陣和架構選擇)。
這些工件的內容、格式、布局和所有權可能會因創建它們的人和使用它們的域而有所不同。流程活動的輸出應該包含本文第一部分中確定的信息。
9.實際考慮
9.1陷阱
表3提供了計劃和執行系統架構時遇到的一些關鍵缺陷。
陷阱 | 描述 |
問題的相關性 | 如果架構的開發沒有來自利益攸關方關注的輸入,或者不能被理解并與他們的問題相關,那么它可能會失去利益攸關方社團的投資。 |
系統要素的復用 | 在某些項目中,就工業用途而言,現有產品或服務很早就作為架構/設計的約束被強加于利益攸關方需求或系統需求中,而沒有對包含它們的系統的新使用環境給予足夠的重視。最好從一開始就朝著正確的方向付出。首先定義系統,注意其他需求,然后看看是否有合適的非開發項目(NDI)可用。不要從一開始就強加系統要素,這會減少貿易空間。正確的復用過程包括在每個使用環境中定義可復用的系統要素。 |
9.2實踐證明
表4提供了從參考資料中收集的一些經過驗證的實踐。
實踐 | 描述 |
新興的屬性 | 控制系統或系統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涌現性;獲得所需的協同特性,控制或避免不良行為(振動、噪聲、不穩定、共振等) |
責任編輯:PSY
原文標題:系統架構過程方法
-
操作
+關注
關注
0文章
43瀏覽量
18872 -
基礎知識
+關注
關注
0文章
81瀏覽量
26339 -
建模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瀏覽量
8282 -
系統架構
+關注
關注
1文章
69瀏覽量
23528
原文標題:系統架構過程方法
文章出處:【微信號:QCDZYJ,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工程知識體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