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年伊始,比特幣迎來一輪令人瞠目結舌的上漲,吸引了全球資本市場的目光。元旦以來,比特幣價格先后站上34000美元和40000美元的高點,推動加密貨幣市場的總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海外投資機構對比特幣的觀點也分化強烈,有觀點認為,美元疲軟、通脹加劇風險、機構入局等因素推高了價格。但也有觀點提醒,這一輪快速上漲堆積了泡沫,投機風險巨大。
大幅波動快速上行
縱觀比特幣2020年的表現,除了2月下旬的那次斷崖式暴跌,它經歷了5輪快速上漲,特別是從去年3月12日的3850美元低點觸底反彈以來,行情可謂一路高歌猛進。
“幣桌”網站數據顯示,2020年比特幣投資回報是標普500指數和黃金的數倍。早在2020年第一周,投資者猜測地緣政治動蕩加劇可能刺激加密貨幣需求,關于比特幣可能成為類似黃金的避險資產的預期逐步走強,比特幣價格即跳漲至7300美元。從2020年10月開始,相較其他資產的表現平平尤其是美元持續走軟,比特幣的“數字黃金”敘事在機構投資者中日益強化,支撐其接連創下新高。這驗證了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2017年的預測——“即便作為黃金替代貨幣在較長時期內受到適度排擠,比特幣的價格仍會上漲”。
如今,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都鐸投資、黑石等傳統金融“大鱷”已開始扎堆入局。跨國支付公司PayPal則宣布,將允許其3.46億客戶持有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并使用數字資產在其網絡上的2600萬商家購物。外匯和加密貨幣分析公司“量子經濟學”2020年10月底的一份報告認為,PayPal此舉“很可能會成為比特幣進入主流時刻的分水嶺”。
瘋漲之下風險凸顯
一些海外投資機構認為,這一輪上漲既有現實需求的強力推動,又有歷史演進的清晰邏輯。
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拉高了投資者避險需求。2020年的全球經濟因疫情沖擊出現了二戰以來的最大跌幅,國際金融風險隨之堆積至歷史新高。
追溯比特幣誕生的本源,就可以發現其與抗通脹有天然的聯系。比特幣是由據稱為日裔美國人的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2009年1月3日誕生的一種虛擬加密數字貨幣,其最初就設定了只能通過在網上“挖礦”產生、總數為2100萬枚的規則。這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從設計伊始,就是為了對抗由于政府超發法定貨幣所引發的通貨膨脹。供應上限以及每隔4年發行量減半的規律,使其具有一定的抗通脹能力,與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條件下也要超發貨幣、刺激復蘇的各國央行形成反差。
疫情沖擊下,出于對沖通脹風險需求,銀行、保險公司、理財機構開始成規模地擁抱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市場。比特幣的市值能快速達到現今這一高度,主要還是因為機構資金取代全球散戶入場開跑。
英國魯佛投資公司在確認購買價值超過7.45億美元的比特幣后發布報告稱,“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為這一融合了技術和黃金優勢的資產設置了完美的環境。負利率、極端的貨幣政策、膨脹的公共債務、對政府的不滿都為投資比特幣提供了強大的助力”。
專注加密資產的阿爾卡基金首席投資官杰夫·多曼認為,“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任何其他貨幣的貶值,都會強化比特幣的購買力”。
此外,美元信用廣受質疑強化了資產多元布局的意愿。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之前,憑借美元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和美聯儲長期超低利率政策,美國政府和美資公司發行了天量債務讓全世界分攤其成本。截至2020年9月30日,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飆升至創紀錄的3.1萬億美元。許多觀察家警告稱,這種債務不可持續——一旦危機來臨,類似量化寬松等“印鈔行動”將再次登場,而美元的貨幣信用勢必隨之下降甚至被透支。但2020年美聯儲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印鈔行動”至今未停下腳步,目前每月國債和政府支持抵押貸款債券的購買量仍高達1200億美元。這加劇了全球投資者對美元信用的擔憂,美元和美元資產也隨之跌至近年來低位。
不過,比特幣的風險不容忽視。有加密貨幣研究機構警告說,當前活躍的比特幣賬戶已經接近2017年末的歷史最高水平,這可能將是部分投資者拋售的信號。
而歷史上,比特幣也多次上演大漲大跌行情。比如2017年12月,比特幣價格一度刷新歷史紀錄,達到20089美元高位,但一個月后就下跌超過50%。
分析人士警告,投資者應警惕比特幣市場的投機性風險。這一方面是因為比特幣市場規模仍然偏小,易于操縱;另一方面是因為全球迄今尚未建立健全的比特幣市場監管機制。
可以預見,2021年,比特幣市場仍將被自動化做市商、巨幅波動、超高收益率、反法幣和中央銀行體制等標簽縈繞。防范濫炒比特幣進而推高系統性風險,應當成為全球金融監管者和市場參與者的共同責任。
責任編輯:YYX
-
比特幣
+關注
關注
57文章
7005瀏覽量
1405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