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惡劣天氣影響而推遲一天返回的SpaceX升級版貨運龍飛船,于美國東部時間1月12日載著4400磅(約1995.8千克)科學實驗和其他貨物從國際空間站啟程返回地球。當天9時05分,這枚升級版貨運龍飛船執行空間站自動分離操作,NASA宇航員Victor Glover在空間站上監測分離。
飛船返回地球大約需要36小時,預計于13日晚間進行降落傘輔助濺落,這將是貨物再補給飛船首次返回大西洋。和載人龍飛船一樣,新版貨運龍飛船將在佛羅里達海岸濺落,而不會像第一代貨運龍飛船那樣落入距離加州數百公里的太平洋上。
這可以讓科學設備快速抵達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空間站處理設施,并返回到研究人員手中。這種更短的運輸時間能讓研究人員在收集數據時受到微重力效應損失最小。
升級版貨運龍飛船于去年12月6日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搭乘獵鷹9號火箭首飛,24小時后抵達國際空間站,并實現了美國商業貨運再補給飛船的首次自動對接,運送了超6400磅(約2903千克)的硬件、科研設備和宇航員補給用品。
升級后的新版貨運龍飛船比原版貨運龍飛船增加了約20%的貨運空間。新版貨運龍飛船在發射時可容納8個動力儲物柜,用于放置科研有效載荷,在返回地球時可容納12個,而早期版本在發射和返回時只能容納6個。新版飛船的國際空間站往返次數也多達5次,在空間站停留時間是原版的2倍多。
此次龍飛船帶回地球的科研設備和樣品中,包括了對心血管細胞的研究、可能腐蝕不銹鋼航天器結構的生物膜、協助深空緊急導航的技術,以及協助長期研究宇航員在太空中視力變化原因的幾只活老鼠。
微重力會導致工作負荷和心臟形狀變化。目前還不清楚如果一個人在太空生活一年以上,這些變化是否會成為永久性的。研究者利用3D工程心臟組織在細胞和組織水平上研究重力變化如何影響心血管細胞。研究結果可以就心臟問題提供新的認知,幫助確定新的治療方法,推動在太空飛行前預測心血管風險的篩查措施的發展。
飛船還帶回來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研究。JAXA利用微重力條件在太空培養細胞,以分析基因表達的變化。地球上的細胞培養需要支持性材料或力量來實現三維生長,但在微重力下,細胞培養可以在沒有這些設備的情況下擴展成三維。該研究結果可證明利用微重力促進再生醫學尖端發展的優勢,并可能有助于形成創造人工器官所需的技術。
NASA表示,在長時間的太空飛行中,至少有40%的宇航員經歷了被稱為“太空飛行相關神經-眼部綜合征(SANS)”的視力障礙。因此,飛船帶回來了的一項嚙齒動物實驗研究了飛行前后小鼠眼動脈、靜脈、淋巴結構的功能及視網膜的變化,以確定是否會損害視覺功能。
此外,NASA還提到,一項技術演示測試了一種從國際空間站空氣中去除二氧化碳的方法。控制空間站上的二氧化碳水平可以降低宇航員疲勞、頭痛、呼吸困難、眼睛疲勞和皮膚瘙癢等癥狀產生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PSY
-
國際空間站
+關注
關注
0文章
41瀏覽量
8888 -
SpaceX
+關注
關注
1文章
514瀏覽量
28980 -
飛船
+關注
關注
0文章
54瀏覽量
666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