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14日,CES消費電子展在線上拉開2021年科技界的序幕,除了機器人、可穿戴、未來電視等終端產品之外,核心的芯片廠商也亮出大招,展開新一代處理器的軍備競賽。
其中,英特爾在CES發布會上猛秀技術肌肉,推出了四大全新處理器家族,主要面向PC端的商用、教育、移動和游戲計算領域,一共涉及50多款處理器產品,并將在2021年推出500多款全新的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其中就包括第11代酷睿S系列臺式機處理器(代號“Rocket Lake-S”)及其下一代處理器(代號“Alder Lake”),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司睿博(Bob Swan)表示,這代表了x86架構的重大突破。
同時,英特爾還宣布10納米服務器處理器在今年第一季度量產,并且要為Mobileye打造自動駕駛汽車激光雷達系統集成芯片(SoC),計劃2025年商用。
另一邊,老對手AMD也發布了針對PC和數據中心的多款處理器芯片,首先是用于PC的移動端Ryzen(銳龍)5000,同時AMD也推出了服務器芯片第三代EPYC(霄龍),代號米蘭,基于Zen 3架構;英偉達發布了桌面顯卡RTX 3060和移動端顯卡RTX 30系列——3060、3070和3080三款型號,這也意味著其安培架構進入移動領域;高通則發布了第二代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器。
巨頭們正在進一步更新自家產品線,展示其最強的計算能力。面對疫情下飆升的PC市場、急速變化的移動市場以及持續增長的數據中心、AI等市場,英特爾等芯片大廠們將繼續展開多領域的競爭,比拼算力平臺實力。
PC、服務器市場繼續爭霸
過去一年中,英特爾從市值到量產節奏都面臨不少噪音,競爭者雖然攻勢猛烈,但是目前在PC處理器和服務器芯片領域,英特爾的市場份額仍保持領先。
“英特爾正在以一種更加靈活的方式前進,因為我們不是守成派,我們眼前有無限的增長與創新機遇,”司睿博在CES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談道,“過去的五年中,我們的收入增加了200億美元,但未來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實際上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的產能已翻了一番,進入2021年后,14納米和10納米的產能都將大大增加。”
面對激烈競爭,一方面,英特爾發力鞏固PC市場,此番可謂重拳出擊,對于各個細分領域都推出新品。
商用領域,英特爾推出了第11代博銳平臺,該處理器采用了英特爾10納米SuperFin技術,專為輕薄型筆記本電腦而設計;在教育領域,英特爾推出了N系列10納米奔騰銀牌和賽揚處理器;移動和游戲方面,英特爾推出了第11代酷睿高性能移動版處理器;此外,英特爾還展示了下一代處理器“Alder Lake”,Alder Lake也將成為英特爾首款基于全新增強版10納米SuperFin技術構建的處理器。
事實上,從2020年開始,向來“冷靜”的PC市場在芯片供應和需求端都熱鬧了起來,除了AMD的追趕,還有蘋果自研M1芯片的闖入,強敵環伺狀況下,英特爾需要防守和突圍之策,2020年英特爾就公布了新架構和一系列更新,2021年繼續落實量產計劃。
同時,PC市場需求的火熱帶來了新增量,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全球季度個人計算設備追蹤報告的初步結果顯示,2020年全年,全球PC市場出貨量超3億臺,同比增長13.1%,創下近年來新高。
群智咨詢(Sigmaintell)IT整機研究資深分析師李亞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道,“筆記本電腦市場會看到更強勁的表現,群智咨詢數據顯示,全球筆電整機市場出貨量在2020年接近2.1億臺,同比增幅攀升到24%,從全球筆電整機市場出貨金額來看,我們的測算也達到同比24%的增長,中國筆電市場規模同比增幅高達10%。”
這也可以看出廠商們今年強化PC、并且往移動端發力的數據支撐,線上的云工作、云娛樂帶來的數字經濟規模,也讓英特爾、AMD、英偉達、蘋果等巨頭的角逐更兇猛。
另一方面,在服務器芯片市場,英特爾宣布已于近日開始生產的第三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代號“Ice Lake”)將于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規模量產。英特爾10納米至強可擴展處理器主打架構和平臺級創新,可提升數據中心的性能、安全性和運營效率,而數據中心的廣闊藍海不必多言。
無論是PC還是服務器市場,英特爾開始大幅度往10納米邁進,同臺競技的對手也摩拳擦掌。
增加芯片代工外包?
眼下,芯片廠商們還面臨著產業鏈產能不足的問題,英特爾、AMD等部分處理器都存在供應偏緊的情況,一方面各家都和臺積電合作,由臺積電代工生產芯片,另一方面英特爾特殊之處在于,本身也有代工業務,如何更好地高效安排產能、并保持IDM集成模式的優勢,也是外界關注的話題。2020年底,英特爾就釋放了可能加大外部代工的信號。
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英特爾會在生產中使用其他公司的工藝嗎?對此,司睿博再次回應道:“不是不可能。我認為從戰略層面來講,毋庸置疑的是生態系統已經在過去十年中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如果我們有機會和途徑能夠利用到行業中的某些創新成果與進展,工藝應該會是這其中的重中之重。”
他還進一步說道:“單靠英特爾無法完成所有的創新,這意味著我們可能會對更多工作進行外包,我們可能會利用到更多的第三方知識產權,也會為其他客戶生產晶圓,而不僅僅是為我們自身供貨。在特定情況下,我們有沒有可能利用其他公司的制程工藝?我想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
1月13日,TrendForce集邦咨詢旗下半導體研究處表示,英特爾目前在非CPU類的IC制造約有15~20%委外代工,主要在臺積電(TSMC)與聯電(UMC)投片。2021年正著手將Core i3 CPU的產品釋單臺積電的5納米,預計下半年開始量產;此外,中長期也規劃將中高階CPU委外代工,預計會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于臺積電量產3納米的相關產品。
近年來,英特爾由于在10納米和7納米的技術量產延期,其市場競爭力受到一些影響,競爭對手已經在往7納米、5納米邁進。根據英特爾的規劃,預計首款7納米產品將于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初上市,如今正加速向10納米產品的過渡,不過,有業界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實際上英特爾自己生產的10納米處理器可以相當于臺積電7納米產品。但是競爭依舊激烈,5納米、3納米、2納米都已經在進程當中,目前臺積電也在擴大5納米產能,英特爾也在大力投入資金進行底層研發和創新。
集邦咨詢認為,英特爾擴大產品線委外代工除了可維持原有IDM的模式,也能維持高毛利的自研產線與合適的資本支出,同時憑借臺積電全方位的晶圓代工服務,加上整合小芯片(Chiplets)、晶圓級封裝(CoWoS)、整合扇出型封裝(InFO)、系統整合芯片(SoIC)等先進封裝技術優勢。除了能與臺積電在既有的產品線進行合作外,產品制造也有更多元的選擇。
責任編輯:tzh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259瀏覽量
229657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21瀏覽量
423167 -
PC
+關注
關注
9文章
2077瀏覽量
154149 -
服務器
+關注
關注
12文章
9124瀏覽量
8533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