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智能汽車已經成為城市脈絡中的“數字節點”。
龐大的環境感知能力,快速穿梭城市的移動屬性……
相比于手機,汽車這個家和單位之外的“第三空間”,可以帶給人們更多的想象:
在道路上,更安全地智能行駛。
經過某些封閉路段時,人們不用再時刻緊繃注意力,而是將主要駕駛任務交給AI完成。對于潛在的交通事故,汽車也能及時感知,做出提醒或協助應對。
在車空間里,更加輕松和智能化地做更多事。
無論是微信聊天、還是待辦事項記錄,又或者是音樂播放,手機上有的小程序,汽車上也能有,在家和辦公室之間,實現無縫銜接。
一場變革,正在悄然發生。現有的一系列新技術和新嘗試,正在讓設想的一切成為現實。
以車為核心的移動空間,在行業內也已經有了越來越明確的目標方向——
智能座艙。
終極智能座艙的技術圖譜
智能座艙是什么?
如同智能汽車和智能手機的對比,智能座艙的演進過程,也類似于智能手機系統的進化。
手機系統,從處理短信、電話等基礎功能,進化到擁有播放音樂、視頻、進行語音交互等智能功能,真正改變了人們使用手機的方式。
作為汽車與消費者的近距離高頻觸點,座艙的進化,則是汽車智能化具體而微的體現。
從最早的收音機、磁帶播放、CD、DVD等數字娛樂功能,到離線導航,再到在線導航、語音助理等智能功能,智能座艙,正在以數字化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出行生活。
換而言之,智能座艙將成為出行生活的助手。
它的終極形態,會是什么樣?
根據羅蘭貝格公司發布的《中國智能網聯發展報告》,2030年后,智能網聯汽車將進入發展的終極形態,能夠實現全天候環境感知和完全自動化。
而智能座艙,最終也將成為人們的第三生活空間。
然而,要支撐起這一宏觀概念,靠的卻絕不僅僅是單一的技術。
無論是感知技術,還是理解和表達技術,智能座艙的技術圖譜,都要有所儲備。
例如,哪怕是一塊汽車前擋風玻璃,都有可能成為具有感知、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智能屏幕。
為了實現這項技術,智能座艙會以觸摸-語音-手勢的多模態交互模式,對車輛上分散的感知技術(如人臉、聲紋識別)進行整合,形成全方位的用戶輸入理解。
然后,通過音效、增強現實等技術,像人一樣與用戶進行交流表達、完成用戶的指令。
其中感知技術解決的,是“輸入”層面的問題,分為環境、用戶、需求三大塊。細化下來,不僅涉及場景引擎,還包括知識圖譜、人臉識別、多模態交互、聲紋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
而表達和展示技術,解決的則是“輸出”層面的問題,從聽覺、視覺、觸覺等方面,對用戶的指令進行反饋和服務。這其中,除了AI音效、情感表達、現實增強等基礎技術,還涉及如手機小程序應用在內的框架搭建技術。
據騰訊車聯總經理王萬新透露,騰訊在智能座艙領域,此前就已經重點對“感知”、”理解”和“表達”等技術,進行了全面布局,目前已落地部分功能。
△騰訊智慧座艙技能圖譜
以騰訊在今年9月推出的AR導航技術為例。
這項技術,不僅要求系統了解用戶興趣愛好,還要能主動提供服務。
例如,在出行過程中,車輛需要能結合場景進行目標識別,判斷出周圍的場景信息;再結合高精度定位信息,針對性地在車前真實道路環境上“浮現”出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如想吃的日料店、周邊停車場的空余車位。
這樣的導航,就不再僅僅停留在導航箭頭和交通標識的呈現。
又或者像語音助理功能,其技術鏈條不僅包括前端的語音信號處理、云端的語音識別,還包括語義理解、知識圖譜等。
目前,技術鏈條的各環節已經具備了相當不錯的基礎,大部分語音助理也都能實現基本交互。但如果要符合終極智能座艙的交互需求,還需要整個行業不斷地對核心技術進行打磨。
例如,對于知識圖譜而言,知識準確性和全面性,只是基本技術要求。
如何在用戶搜索時,通過算法及時查詢到導航目的地、迅速在曲庫中搜到想聽的音樂,是行業仍需不斷探索的方向。
智能座艙的技術,已然在向前飛速發展。
而智能汽車行業正發生的變革,也因天時地利人和,時候已到。
組局智能座艙,時機已到
從用戶角度來看,當下的汽車產業,并不能完全滿足其需求。
目前,多個行業如美團、滴滴等,都已經推出了定制出租車的服務,可以說是暫時用“人工”代替了將來由AI負責駕駛的過程。
但隨著用戶的私人化需求變得更高,定制出租車并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用戶要想擁有自己的專屬私人空間,智能座艙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一面是不斷增長的用戶需求,另一面是日趨成熟的技術。
軟件上來說,今天的智能座艙行業已經接近成熟。
自動駕駛正處于各技術相互融合的階段,語音、觸屏等技術,也在朝著多模態交互的方向發展。
只要能夠做好按鍵、屏幕和語音的結合,就能真正實現汽車與人交互的無縫銜接。
而技術的發展,也離不開多名玩家的參與。
如今早已不僅僅是一兩家汽車企業,在推動智能座艙的發展。
對于汽車行業而言,智能化已經成為主流。
自2019年以來,中國大幅度減弱了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補貼。
然而,行業增長,卻并未如預料一般回落。
無論是價格22萬元的小鵬、24萬元的特斯拉,還是32萬元的理想,又或者是42萬元的蔚來……不同價位品牌的車型,在這一年的時間里,銷量仍然并駕齊驅地上漲,品牌名聲也在不斷上升。
銷量增長的背后,反映的是消費者對于這一行業的態度。
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提到,到2025年,我國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級別的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占當年汽車總銷量的比例將超過50%。
也就是說,智能汽車正在汽車行業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
而智能座艙,就是智能汽車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具體而言,入局智能座艙的企業,整體可以劃分為硬件與軟件兩大陣營。
硬件方面,國際企業的優勢相對明顯。
如高通、德賽西威、大陸、松下等企業,在芯片、觸屏等行業已經深耕多年。
但目前,國內的硬件企業也已經逐漸崛起,如制造地平線、華為海思等企業,就已經在AI芯片行業入局。
在軟件方面,國內企業并不落后。
與特斯拉相比,小鵬汽車互聯網中心副總經理劉毅林認為,特斯拉目前在智能座艙方面的表現,與國內公司相比還“差得遠”。
核心原因,就是特斯拉的本地化做得不夠好。比如特斯拉Model3,為了降低成本,并未在智能座艙上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
目前,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品牌都已經入局了軟件自研。
小鵬已經推出了P7智能座艙,雖然還沒有推出自動駕駛輔助功能,但已經擁有語音交互、導航等功能。
蔚來則從企業成立之初,就開始選擇自研智能座艙,目前也已經自研出語音助手NOMI,除了語音、導航等功能以外,音效方面也支持無損播放。
另一家——理想,智能座艙也是核心賣點之一。李想對于這個“第三空間”,也是其造車創業的初衷之一,別忘了理想汽車母公司,最開始就叫“車和家”。
當然,除了車領域的公司,科技互聯網巨頭對于智能座艙的進展,也備受關注。
比如騰訊,在面向產業互聯網的轉型中,車就是最重要、落子最頻繁,聲勢最響亮的垂直產業領域之一。
他們怎么看這場變革?
引領智能座艙的變革浪潮
騰訊入局智能座艙已有4年。
從最初的AI In Car,到如今的生態和技術共同推動的TAI3.0,騰訊對于智能座艙的認知,也在不斷進化。
對于當下的智能座艙變革,騰訊認為,這已經成為一種汽車行業的軍備競賽,“按部就班的發展都有可能落后”。
如何應對這樣的變革?
騰訊車聯總經理王萬新認為,對車最理解、對駕駛體驗最關注的,一定是車企。行業參與者的最優選擇,就是與汽車行業共生,同時給行業創造新的價值。
騰訊的角色,是提供數字化助手、工具箱。
而如果要在這場變革中,實現智能座艙的終極形態,最關鍵的一點在于:
智能汽車要能在絕大多數時間里,承擔駕駛員的駕駛任務。
這其中,車輛能夠對行駛道路進行分解,在智能路段上實現車路協同,真正達到無人駕駛;而在其他路段上,即使需要駕駛員接手,智能駕艙也能完成大部分駕駛功能。
目前,騰訊已經完成了從感知、理解、表達,再到底層的系統級生態架構的技術布局。
其中AR技術,則是驅動下一代智能座艙升級的核心方向。
相比于傳統AR導航,騰訊率先將自動駕駛技術與車載AR導航相結合。
利用自動駕駛的高精定位、多傳感器融合等技術,騰訊實現了車道級的精準定位,指引標識更加精確逼真。
而利用多傳感器融合,即使在黑夜,導航依然可以做到穩定、貼合路面的指引。
甚至是大雨、沙塵等極端天氣下,指引也不受影響。
此外,還能利用目標檢測等技術,對障礙物進行3D檢測追蹤,提前預警可能的行人和車輛碰撞。
下一階段,還將探索V2V技術的集合,進行視線盲區外的風險預警提示。
此外,騰訊還即將落地“3D城市探索”功能。
這項功能,不僅可以結合車輛當前所處的場景進行預判,針對性浮現用戶需要、感興趣的服務信息,也能提示前方建筑物的車位數量、或是商圈打折信息等。
只需要坐在車內,就能更加生動地探索城市生活。
至于停車,也不再需要擔心,AR導航還能指引用戶精準地停到空閑車位。
而在底層的系統級生態生態上,各家都在布局車載小程序,騰訊也已經基于微信小程序,開發了一套車載原生應用框架。
這套框架,包括全語音交互框架、手機-汽車端服務聯動(包括支付閉環)、還能結合場景化進行服務推送。
開發者只需要掌握開發微信小程序的方法,就能開發騰訊“小場景”,真正將微信小程序百萬量級應用帶入車上,實現從手機到汽車的無縫銜接。
目前,這是業內唯一實現Android+Linux跨平臺的車載小程序技術框架。
此外,在其他座艙展示、交互技術功能上,騰訊也已經在進行著相應的技術儲備。
根據已經曝光的消息,騰訊計劃明年落地“全場景語音助手”,不再每次都需要喚醒詞,就能與智能座艙進行對話和人機交互。
只需要一句話,系統就能辨別出你的身份,從而根據個性化需求,自動調整符合的座椅姿勢、空調溫度和導航語音播報。
甚至能通過“聲紋復刻”,只需要幾句音頻,語音助手就能模仿出你最想聽到的人的聲音,例如家里的小朋友、或是愛人。
又例如,騰訊還計劃推出更私密的微信車載版,將微信與顯示傳感器進行結合,只讓司機接收到屬于他的信息。
再比如,QQ音樂的“智能銀河音效”也在和騰訊車聯團隊合作,在智能座艙場景落地,通過AI技術,讓高品質音質資源,真正能夠與高品質音響配合,給用戶帶來更好的聽覺體驗。
雖然在智能座艙推進中,技術是騰訊實現產品功能的重要手段,但在內容生態上,鵝廠同樣自信滿滿。
將優秀的技術和內容,最終落地為產品,這可能就是騰訊在智能座艙浪潮中,聲勢日隆的關鍵原因。
當前,智能座艙處在哪一步?
本質上來看,當前中國汽車行業2008~2018年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
汽車行業,已經從賣方市場,真正轉向了買方市場,而消費者的購車習慣,也有所改變。
用戶在購買汽車時,也更注重科技的力量、智能化程度,以及汽車給他帶來的體驗感。
在這樣的需求下,發展智能座艙技術,是汽車行業的必由之路。
目前,智能座艙的技術發展,整體已經步入成熟期,人機交互、隔空操作等功能也都已經實現。
然而,從目前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來看,到2025年,駕駛員在大部分時間里,依舊需要專注于路面的交通安全。
如何更好地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當下仍然是智能座艙需要探索的方向。
從技術上更細微的角度來看,目前智能座艙仍然有值得改進的空間。
以車載音響為例,雖然目前的車載音響已經由2.1進化到了5.1,然而在播放在線音樂時,它們的播放效果卻沒有任何區別。
這是因為,雖然硬件效果上去了,但軟件資源卻沒有跟進,還缺乏能夠在5.1音響上播出對應音效的技術支持。
從入局智能座艙的車企來看,不乏如大眾等傳統車企的自我革新,也有著緊隨時代潮流的小鵬、理想及蔚來等一眾新勢力汽車廠商。
在這其中,新勢力汽車廠商大多數選擇自研軟件,在智能座艙方面獲得話語主導權。
而大眾等傳統車企,此前曾經選擇依賴供應鏈商,導致在軟件層面上一直落后于智能汽車企業。
然而,傳統車企也開始意識到自研軟件的重要性,大眾計劃在2025年,將自研軟件的比例提升至60%以上。
但如何能真正將軟件布局到更大的服務生態中去,仍然需要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空間。
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公司,也在這場變革中悄然入局。
騰訊、阿里等企業,憑借自身在消費互聯網中積累的大量生態鏈、連接能力和科技力量,為國內智能座艙的生態,提供了一個極具潛力的發展機遇。
相比于軟件的各家發力階段,智能座艙的硬件領域,也在發生變化。
除去傳統的硬件企業,包括三星、聯發科等在內的智能手機硬件企業,也在加速布局智能芯片市場。
在這場多方企業交叉的勢力之中,互聯網技術公司的入局,在掀起智能座艙新一輪變革的同時,也會讓處于傳統車企供應鏈上下游的公司,在生態發展上面臨更大的挑戰。
但互聯網技術公司的加入,勢必也會加速汽車產業智能化的技術發展。
互聯網公司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利用自身生態為車企創造更大的智能價值?
而處在車廠供應鏈上下游的公司,又如何基于自身實力和行業趨勢,在這場變革的潮流中立于不敗的地位?
最終會像智能手機一樣,由消費者給出答案。
原文標題:智能座艙,一場正在發生的交互革命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16瀏覽量
180696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文章
2881瀏覽量
107432 -
智能座艙
+關注
關注
4文章
973瀏覽量
16391
原文標題:智能座艙,一場正在發生的交互革命
文章出處:【微信號:e700_org,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