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歐盟批準了來自12個成員國提供的共計29億歐元(約35億美元)的電池產業發展補貼計劃。這是繼2019年12月歐盟批準了一項由7個國家資助的32億歐元補貼計劃后,再一次加碼電池技術研究和創新。歐盟希望通過此舉,將歐洲打造成全球動力電池領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補貼將覆蓋動力電池產業鏈,從上游礦物開采提取到電池設計、電池制造以及回收等整個產業鏈,惠及的公司包括Northvolt、ElringKlinger、Manz、FCA、寶馬等42家公司。
很顯然,歐盟再次提供29億歐元補貼支持,意在幫助其成員國自身生產更多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塑造本土完備的產業鏈,以提高其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美國的特斯拉也在這一補貼支持項目之中,但是來自亞洲的電池企業,包括寧德時代、LG新能源、孚能科技、SKI、遠景AESC、蜂巢能源、三星SDI,這些已經在歐洲建廠,或者規劃建廠的企業,卻并沒有被納入其補貼支持名單中。
如果特斯拉沒有進入這份補貼支持名單,那么歐盟兩次大手筆提供補貼,扶持本土企業的心情倒也可以理解。但同樣是外來者,特斯拉受到特殊優待,而中韓等國企業卻被排除在外,未免讓人覺得歐盟這種做法有失偏頗。
畢竟,目前無論是LG新能源、三星SDI、遠景AESC,這些已經連續多年為歐洲本土車企提供電池的企業,還是寧德時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這些即將為歐洲本土車企提供配套的電池企業,都對歐洲汽車電動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中和在做著貢獻。
據歐盟預計,由12個成員國領銜的29億歐元補貼支持,預計將吸引約90億歐元社會資本的參與和投資,將加速歐洲本土電池產業鏈的建設,吸引更多投資向歐洲本土聚集。
01
2500億歐元電池市場
近年來,由于歐洲實施了非常嚴苛的碳排放標準,汽車生產商們不得不加快電動化轉型的步伐。一項研究分析,基于對歐洲2020年前10個月電動汽車銷量增長的分析,預計歐洲2020年全年電動汽車銷量或將突破190萬輛,較2019年的56.42萬輛,增幅或超出兩倍有余,并且也或將超過中國2020年全年新能源汽車136.7萬輛的銷量,有望首次成為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最大市場。
不僅于此,如果看大眾、戴姆勒、寶馬、PSA、捷豹、雷諾等歐洲本土車企的電動化“野心”和為了減少碳排放而制定的電動化目標,到2025年歐洲本土電動汽車銷量將突破600萬輛。也正因如此,歐洲市場對于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將“水漲船高”。
歐盟委員會預計,到2025年,歐洲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2500億歐元。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空間,也讓歐洲本土車企急切希望實現“電池自由”。
繼2019年提供32億歐元補貼支持之后,這次再給予29億歐元補貼支持,歐盟委員會副主席Maros Sefcovic解釋稱:“歐洲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鞏固其作為全球電池投資熱點的地位。這個泛歐項目將有助于電池市場的變革。”
這個“變革”不僅僅是為了擺脫從亞洲進口電池的依賴,或許更是為了改變亞洲電池企業主導全球電池市場份額的現狀。目前,歐洲本土的電池企業在全球電池制造市場的份額不到5%。而大眾、寶馬、戴姆勒、雷諾等本土車企目前所用的電池基本都是由亞洲電池供應商提供。
事實上,為了擺脫對進口電池,亦或者說是對亞洲電池廠商的依賴,歐盟在2017年成立了由本土企業組成的歐洲電池聯盟,計劃由德、法兩國牽頭,在歐洲建立10到20個大型動力電池工廠。歐盟希望到2025年,其電池產能將可以滿足當地汽車行業需求,并成為全球第二大電池市場。
02
歐羅巴大陸密布亞洲電池企業
歐洲作為全球汽車制造中心,同時也是電動化轉型的又一重要陣地,全球動力電池巨頭們出擊這一市場的愿望不可謂不強烈。早在2012年,遠景AESC的前身AESC就在英國桑德蘭建設了歐洲早期的動力鋰電池工廠。隨后不久,LG新能源(前身LG化學電池事業部)、三星SDI等也陸續在歐洲落子。
隨著中國動力電池勢力的崛起,近年來,寧德時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眾多中國動力電池企業也紛紛在這里開疆拓土。
截至目前,寧德時代、LG新能源、遠景ASEC、三星SDI、孚能科技、SKI、蜂巢能源等非歐洲本土動力電池巨頭均已經在歐羅巴大陸布局動力電池項目,且已建、在建、規劃產能接近150GWh。
此外,業內有傳言稱,松下、國軒高科等也有意在歐洲建設動力電池基地。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來自亞洲的電池生產商涉足歐洲市場。
從各家布局來看,接下來一兩年將是這些電池企業項目的產能釋放期,未來兩到三年內,歐洲大陸動力電池產能將達到數百GWh。
除了頭部電池企業紛紛登陸歐洲市場,電動汽車領導者——特斯拉,也已經啟動了歐洲電池生產計劃。近日,據多名消息人士稱,特斯拉計劃在德國柏林附近建設動力電池工廠,準備大批量生產其在去年“電池日”上剛剛發布的新款產品——4680電池。
根據特斯拉的規劃,德國柏林工廠未來產能將超過100GWh,以滿足其德國柏林工廠電動汽車需求。據海外媒體報道,特斯拉德國汽車工廠正在快速建設中,該工廠將用于生產特斯拉Model Y、Model 3及未來車型。
正如前述,同為外來者,此次歐盟卻在電芯制造、電池系統以及電池回收等環節,對特斯拉給予補貼支持,而來自亞洲的其它電池生產商、材料、設備以及回收企業并未直接受益。這通操作,難免會給人一種“歐式雙標”的嫌疑。
03
歐洲本土產業鏈正在崛起
事實上,得益于高額補貼、車企參與扶持、政策支持,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近幾年歐洲本土動力電池產業鏈也是風起云涌,猶如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之初遍地開花之景象。
據電池中國網不完全統計,僅近幾年,歐洲就誕生了Northvolt、Freyr、Verkor、Automotive Cells、Stellantis、Britishvolt、InoBatAuto等眾多本土電池企業,這其中還有諸多車企參與。如Northvolt與大眾汽車合資運營一家工廠,PSA集團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合并組建了Stellantis。從產能布局上,上述電池企業到2025年規劃總產能已超過150GWh。
上游產業鏈方面,歐洲本土的優美科、巴斯夫、嘉能可、Elkem、莊信萬豐等鋰電材料或資源企業近幾年也在擴大鋰電材料產能,滿足電池企業的原料需求。
從這次補貼對象可以看出,歐洲正在試圖從上游原材料的提取、電芯和電池組的設計和制造及回收和處理等整個產業鏈進行扶持,打造歐洲本土完整的動力電池產業價值鏈,以滿足汽車電動化需求及與其他市場電池供應商進行抗衡。
現階段來看,盡管歐洲本土化企業氣勢洶洶,但未來一段時間內,由巨頭主導的局面短期內應該無法改變。目前,大眾、戴姆勒、寶馬、雷諾、奧迪等眾多歐洲主流車企的電池供應商主要為LG新能源、寧德時代、三星SDI和孚能科技,且車企與這些巨頭的大單不斷增加,綁定深度一直在加強,且上述電池企業在歐洲的布局也較其它電池企業更為迅速。
另一方面,車企為考慮電池供應多元化,其它電池企業未來也將得到發展機會。從歐洲碳排放法規的約束性來看,歐洲車企進軍電動化的步伐和力度都是空前的,全面轉型電動化后,頭部幾家電池企業的產能應該不足以滿足眾多車企的電池需求,同時車企為了避免被頭部電池企業掣肘,也勢必會與更多具備技術、交付、規模和服務能力的電池企業開展合作。
責任編輯:xj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07瀏覽量
231423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505瀏覽量
107540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588瀏覽量
1299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