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以Exploring All Smart探索·全場景智能為題的小鵬汽車第三屆智鵬大會暨技術交流峰會在廣州召開。大會以在線直播的方式全程放送,思必馳作為小鵬汽車的戰略伙伴應邀參與,副總裁兼汽車事業部總經理雷雄國在圓桌論壇上分享了自己關于全場景智能新五年的理解與期待。
從小鵬G3到P7,思必馳與小鵬汽車一路相伴。兩款熱賣車型均采用思必馳全鏈路語音交互技術,全雙工語音交互貫穿始終,一次喚醒多輪對話,打造“持續傾聽、連續指令”的自由交互方式,帶來極致駕控新體驗。
智慧出行新展望:智能、交互與生態
面對“未來五年智慧出行模式展望”的問題,雷雄國認為,從單純的駕駛到智慧出行,智能化是一大跨越。傳統汽車更強調駕駛體驗,而未來智慧出行的自動化駕駛則解放了司機,因此智能座艙中的出行服務、內容服務乃至娛樂服務,都隨之將有大的變化。
其次,交互模式多樣化也是未來智慧出行可以展望的一大方向。思必馳深耕AI交互多年,包括語音、圖形、多模態等。在全家出行的場景下,每個家庭成員對于交互的需求都有差異,這需要讓汽車響應不同的交互模式,為人車交互帶來巨變。
第三,在智能車聯網與智能家居甚至整個智能物聯網的連接之下,三網融合生態即將形成,例如我們已經提到的人車家、車路協同等等。巨大的生態中將誕生全新的商業模式,在未來五年的發展中值得期待。
智能座艙新體驗:交互升級
自動駕駛解放司機以后,如何讓出行時間更加高效利用,其間的核心技術難題亟待解決。對此,站在交互角度,雷雄國認為,目前大部分出產的智能汽車在L2(部分自動化)/L3(條件自動化)階段,仍處于人機混合模式,還有很多技術點需要突破。
例如思必馳智能車聯網解決方案中提到的聲紋識別,在多人場景下聲紋識別可以精準識別說話人身份,這個功能點對于提升個性推薦匹配度以及駕駛過程中的安全性都有所裨益。
此外,小鵬P7全場景語音交互的體驗提升,可以看到主駕交互產品不斷優化的努力;接下來,對于座艙中的其他成員,他們的交互需求也應當被重視。
對此,雷雄國提到了一個中國家庭的常見場景——春節前全家驅車回家過年。長途跋涉之下,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會對車內娛樂各有所需,思必馳也主張多場景、多模態、多音區的交互模式,例如,每個座位上都擁有一顆麥克風,滿足每一位家庭成員對于人車交互的需求。
而對于商務人士,車內會議也是剛性需求之一。將智能會議產品接入智能座艙,將車內的時間利用得更立體,也是可以暢想的一大方向。
用戶數據新模式:運營與安全
無論是語音交互還是自動駕駛,抑或者是智能車聯網生態,都涉及到數據收集、利用。為了更好應用于服務,再服務于客戶,如何做好用戶數據的生態,也值得深思。
雷雄國提到,無論是訓練模型還是提升性能,數據對于產品迭代以及業務增長都具有非常高級別的重要性。
對于主機廠而言,用戶在車內必定會提供很多原始數據,如今已經能通過語音識別、語義理解去做一些基礎的任務型需求分解。在全場景之下,小鵬也擁有自己的運營團隊,挖掘用戶數據價值,這是值得持續運營與分析的。但同時,用戶數據的安全性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因此思必馳堅持將用戶數據中的敏感信息進行脫敏處理,解決用戶擔憂。
從數據的角度,思必馳堅持每個企業都需要有自己的大數據中心,作為企業的“私有化AI大腦”,發掘用戶數據價值,尋找新的商業模式,這具有極大挑戰性,但必定是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
思必馳智能車聯網解決方案:All in One
在2020年,思必馳為智能車聯網交出一份全新答卷——All in One智能車聯網解決方案,集數據、交互、運營于一體,為車企塑造私有化大腦,賦能合作伙伴企業級大數據智能分析,共同搭建移動互聯網、車聯網、智能家居網絡生態融合的智能座艙。
截至當前,在智能車載領域,思必馳已與北汽、一汽、上汽、五菱、東風、小鵬汽車等企業合作推出包括長城哈弗系列、榮威RX5MAX、小鵬P7/G3、寶駿E系、新寶駿R系、北汽BEIJING-X7、東風皮卡等在內的多款主流車型。
5G的出現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為智能汽車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從L2、L3到L4甚至L5的飛躍,是汽車智能化的必由之路。正如手機從基本的通話功能到現在的無所不在、無所不能,我們期待五年后的智能汽車也將如此。
立足智能交互,放眼全網生態,智慧出行的未來答案,思必馳伴您找尋。
原文標題:【會員風采】小鵬汽車第三屆智鵬大會丨思必馳:立足交互 放眼生態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深圳市汽車電子行業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車聯網
+關注
關注
76文章
2577瀏覽量
91557 -
小鵬汽車
+關注
關注
4文章
525瀏覽量
14738
原文標題:【會員風采】小鵬汽車第三屆智鵬大會丨思必馳:立足交互 放眼生態
文章出處:【微信號:qidianxiehui,微信公眾號:深圳市汽車電子行業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