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看經濟學家朱嘉明的文章,《數字貨幣已經實現從邊緣到中心的歷史性轉型》。
兩個觀點尤為關注:
1.數字貨幣是新物種
數字貨幣是技術形態的貨幣,是不同于實物貨幣和信用貨幣的另類貨幣。
人們對貨幣(尤其是數字貨幣)認知的缺陷主要源于,想當然地認為三種貨幣形態之間存在某些理所當然的遞進關系,用對第一種貨幣形態的認知來理解和解釋第二種貨幣形態,或者用對第一種和第二種貨幣形態的認知框架來想象第三種貨幣形態的可能性。
數字貨幣不是來自傳統貨幣的進化,彼此之間并不存在共同祖先,也不是通過自然選擇發生的,更不是傳統貨幣累積微小的優勢變異的逐漸改進的產物。
數字貨幣的形成過程與傳統貨幣之間存在“生殖隔離”。所以,數字貨幣的出現屬于貨幣演變歷史中的典型“突變”。
借用生物學的語言:數字貨幣是人類貨幣史上的“新物種”。
2.數字貨幣逐步實現了邊緣到中心的轉變
過去十年數字貨幣和傳統貨幣的關系,可以借用“中心-邊緣”模式予以更為清晰的解讀。
隨著數字貨幣的發展,數字貨幣在全球貨幣體系的地位從邊緣到中心演變,數字貨幣世界內部也發生著關于邊緣和中心的動態變化。
法定貨幣數字化在更多國家的蔓延,必然構成對傳統貨幣體系的沖擊,特別是挑戰美元的在世界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
在過去的十年間,數字貨幣作為基于技術信任的“新物種”,正逐步實現了邊緣到中心的轉變,為改變傳統貨幣體系注入了顛覆性元素。
在這個新的時期,數字貨幣已經成為數字經濟體系一個基本組成要素,正與全球經濟金融活動產生互動共融。
數字貨幣的出現不僅使得全球貨幣體系向多元化發展,數字貨幣本身發展也呈現出多元化,從去中心化數字貨幣到機構數字貨幣再到法定數字貨幣,不同類型的貨幣在數字經濟時代,將沿著各自的發展路徑,承擔起各自的角色,為整個貨幣體系發展演變貢獻自己的張力。
一個數字貨幣主導的時代即將到來。
出于技術性的偏好,向各方專家探討過數字貨幣可能帶來的沖擊和變革,但所得有限。
但回憶起對2013年前后4G帶來變化的前瞻,無非是更快的下載速度和可能的直播時代。無論是移動支付,還是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臺,以及直播帶貨這樣的商業模式,都不在當時預測的范圍內。
面對未來,我們總是顯得想象力不足。
得到汽車的時候,我們多半會拿馬車來比較,除了不用清理馬糞之外,汽車看起來沒太大好處。
最早的留聲機的最大客戶是教堂,至于后來全球的音樂產業,當時一點影子都看不見。
人們總是試圖從當下的維度和現實理解未來的發展和變化。
前兩天益讀社發文“B計劃”,其實也是想談這個問題:
如果做好當前手里的事是A計劃,面向未來5年、10年要做的事是“B計劃”。
那么,B計劃必然不是A計劃的延伸,不是A計劃的替補,不是A計劃的平行,甚至不是A計劃的反面。
B計劃,是基于不同時代邏輯的全新演算。
貨幣,是人類社會構建連接和協作的底層工具,連貨幣面額和投放規模都能引發巨大問題。
當人類貨幣進入3.0時代,經過實物貨幣、信用貨幣(法定貨幣),走向數字貨幣的時候,其沖擊和變化,怎么可能僅僅是不需要太多的印鈔廠、ATM機和運鈔車這么簡單。
無從想象,試圖想象,一起想象……
責編AJX
-
加密
+關注
關注
0文章
304瀏覽量
23930 -
ATM機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瀏覽量
9263 -
數字貨幣
+關注
關注
36文章
3135瀏覽量
488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