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款手機不再附送耳機,你會不會繼續選購?
把這個問題放在五年前和現在,答案也許截然不同。早在2016年,蘋果發布iPhone 7并宣布去掉耳機接口時,大部分廠商都還沒有去掉耳機孔,更沒有去掉隨機附贈的耳機,“買手機的時候一定要有耳機”是當時消費者的共識。但如今,3.5毫米耳機孔更是被調侃成“極為先進”的技術僅存于個別產品上,這個存在了142年的設計正在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真無線耳機“大航海時代”到來。
2020年,真無線耳機幾乎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發布會時的固定新品,不論是蘋果、三星這樣的國際大廠,還是國內崛起的華米OV等品牌,都開始將真無線耳機產品作為重要產品線。
小小的耳機在疫情影響下成為很多人居家辦公娛樂必備物品,據行業分析機構Counterpoint稱,2020年全球真無線耳機出貨量將增長83%,達到 2.38億,而智能手環出貨量將增長2%,突破1億。
繼智能手環之后,真無線耳機成為增長最快的消費電子產品。
真無線耳機“三國殺”
“華強北最新款絡達芯片1536u藍牙真無線耳機,可改名定位,2020款還原度99%。”
“入耳檢測,取下暫停,戴上會自動播放。”
在二手平臺搜索華強北,很容易就會發現不少外觀和蘋果AirPods極其相似的耳機,它們仿照蘋果做到了相似的包裝、相同的外觀、支持藍牙改名、GPS定位、入耳檢測摘下暫停,甚至和iPhone配對也會有彈窗動畫,但價格最低甚至都不到五十元。
這些山寨AirPods如今已經更新到了第四代,在不斷改進斷聯、延遲問題之后,在市面上頗受歡迎。體驗過二代產品的用戶老貓(化名)現在依然在用它連電腦聽歌,一年前在華強北花不到一百元買來,在他看來,這樣的產品對音質不挑剔、預算有限的人來說更容易接受。
“會斷連、質感一般,但是能用。”
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有一半的真無線耳機主打性價比,價格區間處于50美元(約合人民幣324元)甚至20美元(約合人民幣130元)以下。
事實上,真無線耳機市場在2020年開始進入到更激烈的爭奪戰,山寨白牌還只是這個市場的跟隨者,真正唱主角的是手機和傳統耳機大廠。
索尼中國總裁高橋洋曾說過,索尼真無線耳機“整個戰略思維和40年前開發Walkman的時候異曲同工”,但熟悉索尼歷史的人都知道,Walkman的成功是索尼完全掌控隨身聽這一獨立品類的成功,包含的是索尼在隨身聽、耳機等多條產品線的研發。
但真無線耳機和隨身聽不同,它不能單獨工作,而是服務于手機、平板這樣的移動設備,為了能在所有設備上都實現相同的音質和連接體驗,傳統廠商要花費的功夫比手機廠商更多,畢竟由于各家配置不同、系統不同,傳統廠商往往要進行更多優化。所以無論是宣傳中還是實際體驗上,這類產品都是主打外觀設計以及音質,但并非在所有手機上都能達到相同的穩定性。
在有線耳機的時代,一根3.5毫米耳機線就能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但真無線耳機時代卻不能如此。這樣的問題在智能手機廠商攻城略地的當下更加顯著,就在前不久,老牌大廠森海塞爾就發布公開信,正式宣布公司將重新定位,“專注于專業業務發展”,而包括真無線耳機在內的消費電子業務將尋找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不再是業務重心,從側面說明傳統廠商的真無線耳機業務不夠靈活。
起個大早卻趕個晚集,傳統廠商們沒能把自身優勢轉化為勝勢,這個機會卻被手機廠商抓在了手里。走在最前列的是蘋果、小米、華為、三星等為代表的手機大廠,他們擁有海量用戶群,能夠針對自家手機推出定制化的真無線耳機,做到低延遲、連接穩定,將用戶更好綁定在自己生態內。
有一個細節非常能說明手機廠商為什么另起爐灶更勝一籌,在AirPods發布會中,蘋果曾經強調了AirPods佩戴時的穩定性,這是收集了全球上萬人耳型之后得出的外形設計,這個看起來樸實無華的產品實際上能夠適應全球各地的用戶耳型。這可以看作蘋果在新品類上耗費的數不清的努力的一部分,看似只是“剪掉耳機線”,實際上卻做了無數調整,這一點傳統耳機廠商卻很少注意到。
而佩戴穩定性之上,還有藍牙連接的穩定性以及足夠低的延遲,當耳機打開之后就能和手機自動連接,這些無感體驗都是蘋果開發的耳機芯片W1帶來的優勢,正因如此才讓蘋果在足足一整年時間內保持了絕對的市場統治力,占有率超過50%,并打造出又一個讓用戶用了就回不去的生態閉環。
隨后的競爭當中,手機廠商最早意識到這場競爭的焦點。華為、小米、OPPO、vivo等國內手機廠商在參與這場競爭之后,很快推出能配合自家手機實現更低延遲和連接穩定性的真無線耳機產品,音質并不是最重要的宣傳點,更快速省心的連接,更智能的操控才是讓手機廠商超過傳統廠商的殺手锏。比如針對蘋果AirPods不能調節音量的痛點,華為為真無線耳機加入了滑動調節音量功能,而這場由蘋果帶頭的軍備競賽也進入到市場爆發式增長的新階段。
傳統音頻廠商、手機大廠、山寨品,這其中誰會更有優勢?
一位手機從業者向商業數據派稱,“手機廠商具有品牌的優勢,消費者從購買意愿的產生到發生購買,會有一個潛意識的品牌認知產生,而他們最先看到的,或者想到的是與手機相關的周邊產品,而且手機廠商做耳機有適配性和軟件加持的兩大優勢。”
這種觀點和數碼發燒友土哥不謀而合,“千元以下我更愿意買手機廠商配套的真無線耳機,他們和自家手機的協同做得更好,連接更穩定而且延遲低,千元以上我更傾向于選擇索尼、Bose這些廠商的耳機,因為他們的音質更好,有時候也有玄學加成。”從銷售情況來說,顯然更多人購買了價格更實惠的產品,這讓真無線耳機類產品價格不斷下探,也帶來了強大的市場增長潛力。
和PC這種夕陽行業每年按照慣例來更新配置不同,真無線耳機市場幾乎每隔幾個月的更新久會為用戶帶來更多新鮮好用的功能,并拉動半導體、音頻、IoT等行業快速發展,這在A股市場還誕生了不少熱門的無線耳機概念股,漫步者、歌爾股份、立訊精密等公司市值都受惠于此。
但這場“三國殺”混戰在2020年進入到下半場,國內手機廠商紛紛開始發力,在降噪真無線耳機這條賽道上,傳統廠商的優勢正變得越來越小。
手機廠商的降維打擊
“我們相信,未來將是一個無線的世界,你各種設備間的連接也將是自然而然的。”
2016年,時任蘋果設計總教頭的喬納森·伊夫用他那充滿磁性的聲音向世人介紹AirPods時,恐怕沒有人會想到在這個小小的配件背后,是蘋果對十年前慘敗經歷的一次重新來過。
早在2007年,蘋果就開發了一款銷量和口碑不佳的產品,這款名叫Apple iPhone bluetooth headset在當時沒有濺起多少浪花,與如今動輒銷量過千萬的AirPods相比,它銷量慘淡毫無存在感,這也是藍牙耳機多年來不溫不火的真實縮影。
AirPods本質上依然是藍牙耳機,但它解決了藍牙耳機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延遲高、易斷聯、音質差等問題,而蘋果解決這些問題的核心,是加入了多年研發的W1芯片用于耳機和手機之間的連接信號穩定,并做到了左右耳同時連接,當時其他廠商都難以望其項背,也因為這樣,人們在吐槽完蘋果AirPods設計奇特、價格昂貴之后卻逃不掉“真香”定律,因為它比早期的藍牙耳機真的好用很多。
蘋果CEO蒂姆·庫克曾經談到有線耳機不方便的兩個理由,一是“當你戴著你的插線耳機做事的時候,它總是會纏到其它東西上”,另一個原因則是它“讓耳機容易掉落”,當AirPods為代表的真無線耳機推出之后,它解決了耳機的便攜性和舒適性問題,而這兩個問題,在蘋果推出AirPods之后得到了完美解決,它不會隨著你搖頭晃腦掉落,也不會在長時間佩戴之后感到不適,這種無線化的體驗是蘋果設想的未來的一部分,也是手機廠商想要實現的萬物互聯的其中一步,所以當作為手機廠商的蘋果設計它時,將硬件和軟件都進行了革新,這正是傳統廠商所不具備的能力。
“市面上只有兩種藍牙耳機,AirPods和其它。”有網友這樣評價。
這也為后來者樹立了一個標桿。真無線耳機要想做到好用,既要解決過去藍牙耳機存在的延遲、斷聯、音質等問題,還必須能提供更優秀的生態體驗,比如配對時無需操作就能快速彈出的配對動畫,比如簡單操作就能快速暫停、接聽電話甚至呼叫語音助手,另外還有重要的續航時間。
而這些往往是手機廠商更擅長的領域,因為研發耳機的過程可以和手機深度結合,一款由手機廠商推出的真無線耳機,其延遲不但會比其他品牌低,整體的軟件體驗優化也更出色,比如配備H1芯片的AirPods Pro在iOS設備上延遲最低——只有144ms,而其他廠商的耳機在iOS設備上延遲則要更高,另外包括GPS定位、彈窗動畫這些功能,也都只有手機廠商自家的耳機才能支持。
毫無疑問,真無線耳機給了手機廠商正面迎戰傳統耳機廠商一次絕佳機會。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最近的報告中,2020年真無線耳機前幾名的玩家都是手機廠商,蘋果AirPods藍牙耳機系列占據了超過40%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的則是小米,第三、四、五名分別是三星、華為、Realme 。
手機廠商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還源于產品生態的優勢和功能拓展。比如和IoT設備的聯動,小米可以用真無線耳機呼叫小愛同學,從而控制米家智能家居產品,OPPO可以通過自家的真無線耳機和電視配對,在夜深人靜時戴著耳機看電視,并且直接利用耳機控制電視音量。
“在家里我用HomePod來控制臺燈、空調、掃地機器人,出門之后就用AirPods直接呼叫Siri。”把自己家改成智能家居樣板間的林浩(化名)這樣給商業數據派展示了真無線耳機在聽歌之外的作用。
這種降維打擊還體現在耳機的系統升級中,手機廠商的真無線耳機可以推出針對性的優化提升耳機體驗,不斷加入“人無我有”的新功能,但相對而言傳統音頻廠商很難做到。用OPPO 音頻主創團隊劉佳的話:
“語音交互越來越普遍,未來耳機有可能成為智能交互的入口。”
當耳機不僅是耳機
在最近的蘋果最新財報中,去年第四季度的營收總計1114.4億美元,其中AirPods加上Apple Watch作為配件營收高達129.7億美元(包含Apple Watch),在整個季度營收中占比達到11.6%。與此同時,蘋果宣布iPhone全球用戶數已經達到10億人,在智能手機用戶快要達到天花板的當下,智能耳機的市場潛力依舊很大。
“無線摒棄了線材束縛,是耳機類型產品的終極形態。在續航、降噪、價格等大幅提升后,無線成為一般用戶的首選。未來真無線耳機還將在多麥克風降噪、AI音質提升、人工智能等方面更加深入,成為在解決用戶基礎聽覺需求之外的智能生活重要一環。”一位小米工程師這樣解釋它對未來的意義。
早前有消息表示,即將在今年第一季度發布的AirPods 3可能會搭載一項與健康監測相關的傳感器,將能通過脈搏血氧儀照亮一塊皮膚來監測光吸收的變化,進而判斷血氧飽和度。盡管這一消息尚未能明確,是否是AirPods搭載的功能,但我們也能從中一窺蘋果對于真無線耳機這一產品的想象力,在未來,耳機真的不只是用來聽歌。
劉佳也曾說過,未來真無線耳機的方向一是器件小型化,也就是往耳機的腔體內塞進更多的器件,可以進一步提升音質。第二則是技術下沉,也就是將高端設備上的器件往真無線耳機下沉,比如手機率先使用的超動態的喇叭,或是音響使用同軸結構。
對于消費者而言,這兩者趨勢有利有弊,但都讓耳機不再是耳機。弊端在于,真無線耳機的復雜程度越高內部結構越精密,就意味著產品越不容易維修,考慮到內部電池的使用強度,用戶在一款耳機使用2-3年之后便能感覺到明顯的續航下降,產生新的購買需求,這對于消費者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但廠商也許樂于見到。
對消費者有利的一面在于,耳機內部的元器件未來將不僅僅局限于聽歌,如今的耳機內部擁有陀螺儀可以檢測頭部運動狀態,而一部分耳機已經加入心率傳感器用于監測心臟健康,若能擁有更多傳感器,在真無線耳機這類產品上,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新的健康檢測平臺。
我們熟悉的3.5毫米耳機口誕生于1878年,難以想象這個古老的科技居然延續到了142年后的今天,它最初是針對電話交換機而設計,在一些老電影里或許你依然能找到它最初的用法。
但時隔一百多年時間,3.5毫米耳機口背后是千億美元的龐大市場,它一邊連接著耳機、音箱、手機、電腦廠商,另外一邊連接的是音樂人、錄音師、電臺DJ以及我們每一個影音愛好者。
而干掉3.5毫米耳機孔,隨之而來的,是真無線耳機的“大航海時代”。
萬物智聯,一切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tzh
-
iPhone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3460瀏覽量
201661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395瀏覽量
198560 -
無線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450瀏覽量
173245 -
耳機
+關注
關注
28文章
3008瀏覽量
814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