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廠商加大快充功率,但這并不是一個健康的發展方向。
續航不夠,快充來湊。
在手機電池技術沒有突破之前,各家廠商圍繞著“快充”技術打得火熱。
去年,OPPO推出125W有線快充技術,而最新款的iPhone 12僅有20w。隨后小米也不甘示弱,推出80W無線快充,更是將競爭對手甩在身后。但技術上的激進最終并沒有真正落地運用,半年過去,這些快充技術依然停留在概念。
而最近,工信部一紙限制無線充電功率的文件,似乎要為這場快充的競爭按下暫停鍵。
無線快充最高50W,高功率方向錯了?
在工信部公布的《無線充電(電力傳輸)設備無線電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規定》)中提到:
自2022年1月1日所有生產、進口在國內銷售、使用的移動和便攜式無線充電設備額定傳輸功率要求小于50W。
簡單來說,到了明年,可能再也見不到無線充電功率超過的50W手機了。
以即將推出的小米11Pro為例,這款手機將首發目前最高配置的67W無線快充,如果該意見稿最終通過的話,那么今年將是無線充電最后“瘋狂”的一年。
規定中已經明確,標準的制定是為了規范無線充電設備的使用,避免對各類依法開展的無線電業務產生有害干擾,維護空中電波秩序。
無線電是一種公共資源, 就像道路資源一樣, 需要合理使用, 不能干擾他人,對于低功率的無線充電也是一樣。無論是之前的無線充電器,還是目前大熱的“隔空充電”,它們本質上都是無線電發射設備,在工作時都會向周圍發送無線電波。
事實上,大多數國家都會因通訊、軍事等領域的需要,對無線電頻段進行相應的管制。
以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為例,第三條就指明了:
“無線電頻譜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國家對無線電頻譜資源實行統一規劃、合理開發、有償使用的原則。”
所以,《暫行規定》的出臺并不令人意外。
對快充發展有怎樣的影響?
在微博上,不少網友批判這份文件為“開倒車”,在飛機上都開始普及WiFi和5G信號的大趨勢下,發展中的5G手機居然要被限制充電功率。
誰會拒絕可以快速充滿電的手機呢?
目前,《暫行規定》還只是意見征求稿,也就是說這份文件離正式文件還有一定變動空間,但即便正式文件會將50W的上限提高至65W甚至更高,但各家廠商在無線充電領域的沖榜之路終究要畫上句號。
未來圍繞“手機充電”,廠商之間要么淡化無線充電功率的概念,提高無線充電的充電效率;要么向有線快充的100W以上繼續演進。
眾所周知,目前手機充電技術通常是標注的“最高峰值”,以100W無線充電為例,受到溫度等條件限制,100W功率僅僅只能維持一定的時間,大部分時候則是功率更低的“慢充”以及涓流充電等電池保護技術。
為了達到營銷和吸引眼球的目的,國內廠商開始瘋狂的加大快充功率,但這并不是一個健康的發展方向。
早前,盧偉冰發布微博稱,自家33W快充已經做到比其他廠商40W充電還快。這種情況下,僅能夠短暫運行的“快充”,遠沒有全程“慢充”來得實用,甚至對電池還會有損害。
如果能將“單純比拼時間”轉移到“提高充電效率”,不僅是對已有快充技術的完善,也可以讓消費者實實在在感受快充帶來的便利。
另一方面,蘋果的MagSafe配件也給安卓廠商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思路:配件也是未來無線充電的方向之一,可以解鎖更多的充電場景。而小米的“隔空無線充電”也極大可能成為無線充電的形式之一。
規定的出臺看似是限制了技術的發展,實際上也是給廠商們提供了有效的方向:目前大功率無線快充技術還停留在PPT,只有真正成為穩定可使用的技術時,才能推動后續技術的發展。
目前,無線充電已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在很難保證現有無線充電是否會對無線電通訊造成干擾的背景下,將無線充電功率限制在50W,雖然存在“一刀切”的質疑,但也是目前最容易實踐的做法。
事實上制定規定時,很難預計到未來的發展,標準往往都是落后于市場,這也正是意見征求稿發布的意義,只有同從業者和大眾的觀點和看法,才能及時做出調整。
責任編輯:PSY
-
無線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450瀏覽量
173238 -
高功率
+關注
關注
1文章
192瀏覽量
18403 -
快充技術
+關注
關注
39文章
437瀏覽量
13864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