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億歐獨家獲悉,模具3D打印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鐳鏌科技已于近日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由藍馳創投領投。
據鐳鏌科技創始人兼CEO張國良介紹,本輪融資所籌資金主要用于打印中心產能提升以及設備與材料研發投入。
鐳鏌科技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推動3D打印技術在模具行業的深度產業化應用。創始人張國良先后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和復旦大學,擁有多年制造業經營和管理經驗,對模具產業有較深的理解;聯合創始人兼CTO于鵬超畢業于中南大學金屬材料學專業,曾在國際著名鋼材企業與瑞典知名3D打印材料技術公司擔任核心技術研發與管理崗位,對金屬粉末床熔融(PBF)3D打印工藝有深入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
3D打印,改變模具生產行業
2002年,大學畢業后的張國良開始了十年的打工職業生涯。2012年,懷揣著一顆強烈的創業夢想,張國良在機緣之下加入創業大軍,成為一家3D打印初創公司的創始團隊成員。
“從2012年到2018年的六年時間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探索3D打印與傳統工業應用場景之間的融合,”張國良對億歐表示,“這個過程中探索了很多方向,包括汽車、醫療、航空、航天、模具等。”
在探索的過程中,張國良對模具產業的興趣越來越濃。模具產業是當代制造業中的基礎性上游產業,被譽為“工業之母”,全世界約80%以上的零部件產品通過模具實現規模化生產。張國良表示,作為重要的生產工具,模具的設計、制造過程影響整個產品的產業鏈,很多產品的上市周期、供應鏈問題等是由于上游模具端的問題造成的。
通過長期觀察,張國良發現了模具應用場景的兩個機會點:一個是市場規模足夠大,全球市場規模接近萬億元,國內市場也已達到3000億元左右;另一個是整個模具行業的制造技術、運營模式相對落后、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極高,引入先進技術應該是未來的大勢所趨,3D打印技術可以為行業帶來品質與效率的提升,推動整個模具行業的數字化變革。
模具本身具有非標和小批量的產品屬性,模具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在3000億級市場中,中國模具企業的平均年產值為千萬級別,超億元體量的模具企業不到200家。由于整個行業極其分散,造成同質化競爭嚴重。
企業規模上不去,同質化競爭導致多數企業賺錢難,相應人才也流失嚴重。“國內有人在為模具企業做MES信息化管理系統來改善企業運營管理,但我認為這可能是治標不治本”張國良表示,“模具行業接下來的數字化之路該怎么走?在我看來,需要先解決制造技術的問題。”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3D打印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了。在張國良看來,導入3D打印技術可以使得模具性能大幅提升,且減少設計端和制造端對人的依賴,甚至未來的模具可能通過軟件自動化實現參數化設計,助力模具企業逐漸走向數字化制造。
2019年,開啟二次創業的張國良成立了鐳鏌科技,專注于3D打印在模具行業的產業化應用。張國良表示,3D打印這種新的制造方式對人沒有那么高的依賴,但高度依賴技術。目前,該公司約半數員工為研發技術人才,包括設計、硬件、軟件、材料、工藝等。
張國良認為,鐳鏌科技最大的競爭優勢在于時間優勢,“從硬件到材料再到軟件,以及跟模具用戶打磨應用端的產品技術,整個系統性的解決方案需要花時間沉淀。比如圍繞3D打印技術的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的創新,需要去了解客戶每一個產品模具使用場景、性能、壽命、成本、效率等的要求,3D打印技術并不能直接簡單應用,需要將設備、材料、工藝、設計與應用場景深度結合,才能滿足模具客戶的真正需求。”
在機遇與挑戰中一路前行
在模具用戶應用3D打印技術的早期階段,張國良和團隊在與客戶進行合作的過程中也曾遇到過不少問題。
早期的3D打印模具容易出現開裂、氣孔砂眼等缺陷,使用壽命也不如傳統工藝模具。不僅如此,可用于3D打印模具的材料種類僅兩三種,成本卻比傳統工藝模具有倍數級增加。
鐳鏌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于鵬超扛起了解決質量、效率與成本問題的大旗。
經過長期、持續的改進,針對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產品特點、壽命要求、工作環境等,鐳鏌科技已成功研發多種3D打印工藝與材料,以滿足更多客戶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同時,借助工藝創新和材料創新,該公司已將3D打印模具的使用成本相較三年前降低50%以上,并將在未來幾年保持每年10%-20%的降幅。
鐳鏌科技某客戶在2017年就開始嘗試使用3D打印技術。在當時,該公司所有模具項目中僅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比例使用3D打印技術。然而,隨著3D打印技術的日益成熟以及成本的持續降低,該公司在3D打印模具方面的需求呈現翻倍式增長。
該客戶近年來對3D打印技術的持續投入基本上也代表著模具行業大部分客戶的情況。在張國良看來,這一方面意味著3D打印技術近年來獲得客戶的認可度在持續提升,另一方面還意味著該市場還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值得挖掘。
截至目前,鐳鏌科技的3D打印模具已在多個行業的知名企業中獲得廣泛應用:在3C行業,已進入蘋果、華為、小米及OV的模塑產業鏈;在日化行業,已進入歐萊雅、蘭蔻、雅詩蘭黛、寶潔產品包裝模塑產業鏈;在醫療行業,已進入飛利浦、邁瑞醫療的醫用耗材模塑產業鏈;在汽車與家電行業,也已為寶馬、奧克斯等用戶的部分產品提供3D打印注塑模具的應用。
為積極應對未來市場的快速發展機遇與挑戰,張國良表示,鐳鏌科技希望以3D打印技術為切入點撬動模具行業的深層次變革,未來三年將主要精力集中于三個方面:首先,將從思維和決策入手,做好短期、中期、長期戰略規劃;其次,加大行業內及跨行業人才招聘力度,搭建更加完善的技術創新人才隊伍;最后,扎扎實實做好技術研發與市場應用開發。
展望未來三年,鐳鏌科技仍將處于加大投資規模階段,希望加快速度搶占市場,從而在技術、經驗等多方面建立更加堅固的競爭壁壘。“新的商業模式、業務產品組合、技術研發、規模擴張等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從2019年公司成立到未來幾年,鐳鏌科技都不是一家以快速盈利作為首要指標的公司,而是要不斷打磨技術與服務,快速跨過新技術產業化應用的早期市場鴻溝,做好迎接產業規模化增長的充分準備。”張國良表示。
雖然鐳鏌科技目前還處于3D打印技術與模具行業應用結合的早期階段,但在張國良暢想的未來,鐳鏌科技還將借助對模具行業的深刻理解與自身的技術優勢不斷向行業上下游拓展,助力中國模具制造業真正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
責任編輯:PSY
-
模具
+關注
關注
1文章
173瀏覽量
18343 -
融資
+關注
關注
0文章
171瀏覽量
21293 -
3D打印
+關注
關注
26文章
3547瀏覽量
1090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